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何以井喷?

2015-06-11 17:40高搏
文化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真人秀受众

高搏

摘 要:面对目前真人秀井喷式的发展速度,有学者认为未来五年仍是真人秀发展的黄金时代。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形成热潮?一个事物的产生、兴起、形成规模、发展壮大,必然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真人秀的发展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真人秀节目产生的阶段及其发展历程,拟从产业发展、受众心理与受众身份转变三个方面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成热潮的原因进行剖析。

关键词:真人秀;产业发展;受众;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一、产业发展动因

(一)电视理念的转变

中国电视从80年代“文学电视”或者叫“作家电视”,发展到90年代后期的“报人电视”,再到2000年后正式进入到“真人秀”电视的时代,这样的演进过程,不仅是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的一种表现,更能体现出,在电视文化发展过程中,电视人的理念的转变。

很长的时间内,电视媒体一直是“权威”的代名词,是政府传达信息的政治工具,仿佛严肃认真的节目制作和字正腔圆的语气表达才能展露出电视媒体的“权威”、“大气”。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属性开始凸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单向传播模式的转变,平民化趋势的回归,电视媒体开始注重和考虑大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随着受众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受众越来越多地要求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电视屏幕中所展现的一切。这也就为“真实电视”找到了最“深”的源头。

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内容,具有着天然的不可替代性,这与电视媒体的家用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也与电视本身的功能定位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电视媒体本身娱乐功能特性所赋予的。“真人秀”作为娱乐节目,成为当下的电视宠儿,既是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本质回归,更是人们对真实的苛求。

(二)规避风险的动因

电视产业属于注意力经济,投入风险极高。在电视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英国,创意的年成活率也只有15‰-30‰,淘汰率非常高。并且,每个节目的制作成本、投入金额都极高,这样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特征,使每个电视从业者在新节目的创作之初都是谨小慎微的。正因如此,电视产业很容易出现模式跟风。当有一款节目模式成功地推向受众市场,得到受众的喜爱,便会出现其他节目进行模仿,通过同质化跟进的方式,瓜分受众,降低风险。

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走红以来,卫视们纷纷跟风做起了音乐节目,音乐类节目一时之间满屏开花。不仅如此,认识到模式节目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之后,引进成功完整的模式进行节目播出,取得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有效地规避制作全新节目的风险,一番引进版权大战就此打响。面对蜂拥而起的版权引进,广电总局为了鼓励原创,遏制依赖引进、跟风模仿、相同相似节目扎堆上档的现象,就出台了“限模令”,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然而,对于广电总局的此番强制规定,使仍处于草创期的国内真人秀制作方,为了规避新节目的开发风险,催生出一种合作新模式——联合制作。这种模式以联合制作为口号,模糊了版权边界,响应了广电总局的规定的同时,实质上以仍使用国外节目的节目模式和制作团队,比如湖北卫视的《如果爱》,便是与韩国《我们结婚吧》团队合作的打造的明星恋爱类真人秀,模式、形式并未形成太大变动。

(三)竞争氛围的推动

为了提高我国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制作成本,丰富创新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电视媒体发展活力,广电总局深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制播分离,充分引入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原有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发展模式, 此番作为大大推进了电视媒体行业的竞争力度。不仅如此,当下的电视媒体已经步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卫视就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走栏目的品牌化的道路,为提升卫视整体影响力与竞争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檔优秀的电视栏目品牌,能够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在受众中具备着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节目本身就是收视率的最好保障,也是一个电视台突破竞争封锁的有力法宝。因此,各卫视纷纷加大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开发与推广,不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更是为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优势地位。

二、受众的消费心理动因

(一)娱乐狂欢作用的满足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明显不同的一个特性便是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大众文化在其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主要的特征始终是予以大众以消遣。电视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娱乐狂欢作用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面对生活步调的快节奏,生存压力的不堪重负,时间分配的碎片化,受众在被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吸引的同时,也在趋于“享乐动机”的本能选择较为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这正符合真人秀娱乐性的节目特征。真人秀通过对节目流程、游戏环节的设定,营造出轻松的节目氛围,使参与者、现场观众和电视受众,都感觉到一种身份和人格上的平等,体验到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身心自由的状态,达到费斯克所说的“可以回避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压抑,并使得权力关系暂时隐退”[2],真正实现“游戏的狂欢”。

(二)窥探猎奇心理的作祟

真人秀节目最为主要的一个消费特征便是满足了受众的窥探欲,通过节目的播出,满足了受众对他人生活隐蔽的、私密的窥视,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制作方式,已经是很多节目的固有模式,真人秀节目通过纪实的节目表现形式,持续地拍摄过程,虽然环节的设定上存在着人为操作的质疑,但是,节目的整体效果上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生活状态的窥视欲望。2013年风靡大街小巷的户外亲子类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达到如此成功的收视效果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该节目的节目设定迎合观众的潜在欲望,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这档节目播出之前,受众更多是经由媒体通过各种偷拍手段获得的照片或视频来窥探明星及其家庭的生活情况,而这档节目的成功播出,将明星亲子户外生活的72小时真实的呈现出来,让电视受众可以以节目的形式窥视到明星的私人空间,满足了自身猎奇窥视的心里欲望。归根到底,电视节目的根本仍是眼球经济。

(三)情感共鸣心理的慰藉和欲望的替代性满足

一个成功的电视户外真人秀,之所以能够形成忠诚的受众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本身真实地呈现出嘉宾的生活面貌。虽然很多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但不可否认真人秀节目由于演出产地、演出形式和节目环节的设定等方面的特殊性,致使节目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真实性的记录和呈现。正是因为此,也更容易使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节目内容看到自身的情况,引发内心深处或喜悦、或伤感、或深思、或反省的情感共鸣。“通常,如果一个节目愈让人觉得逼真,就愈让人觉得过瘾,也就愈受欢迎。”[3]正是这种“真实”的呈现,满足了受众内心情感共鸣的需求,使真人秀节目能够拥有庞大的受众市场。

另外,在整个电视收视的过程中,电视受众不仅作为观赏者参与,形成传播与接受之间单向的互动关系,更以一种替代参与的方式,感受节目带来的“替代的快感”。在心理学上,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时,设法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种心理被称之为补偿心理。[4]具体到真人秀节目,可能很多受众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怀揣着某些梦想,但随着时间和生活压力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追求,通过看着其他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通过节目的方式实现了梦想,仿佛自己实现了梦想一样,内心的遗憾得到了补偿。

(四)人际关系效用的需求

真人秀节目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即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对节目的主持人和演出者逐渐产生熟悉感,所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另一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指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扩大交际圈,融洽交流氛围。电视真人秀节目有一部分的参与嘉宾可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普通人,观众在观看节目时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相同职业、相同地区的嘉宾,无形中拉近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由于真人秀节目轻松娱乐的节目形态,可以使家庭成员一起观看,并随着节目的进程展开讨论和点评。除此之外,随着真人秀节目的热潮影响,一旦交际圈中有部分朋友进行观看,为了融入其中,自身也会加入观看的行列,以此满足自身的人际关系效用。可见,人际关系效用已经成为现今受众消费心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三、受众角色的嬗变

(一)电视观众角色的嬗变

随着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的逐渐推进,电视传播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向交互传播的互动模式,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电视传播格局。尤其在真人秀节目的时代,受众不仅可以坐在电视前观看,也可以走进镜头,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时,节目与受众的互动便不仅仅是体现在电视媒介与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的整合联动,更表现在受众与真人秀节目的双向互动,受众开始享有参与节目环节、投票淘汰参与者甚至改变节目进程的权力。拥有权力的扩大使得受众对于节目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而这种热情正是促进了真人秀节目的流行的原因所在。总之,电视受众由“观看”到“参与”的角色过程的嬗变,适应并反映了以快感消费为特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更成为推进我国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二)受众参与方式多样化

随着电视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的加深,电视受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目前,根据观众在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以将其参与性分为三种:旁观性参与、合作性参与以及支配性参与。 旁观性参与是指观众始终以观者的身份参与节目内容,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没有任何反馈行为的一种参与形式,也就是最传统最普通意义上的观众,旁观性参与是大多数参加者参与节目的一种形式;[6]合作性参与指的是观众作为一个传播要素和独立的角色参与到节目当中,是一般有现场观众的娱乐节目比较常用的一种互动方式。如《爸爸去哪儿》经常会从拍摄地选择一些群众,参与游戏或作者配合表演,这是拉近媒体和观众心理距离,以及吸引观众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三种支配性参与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内电视节目慢慢普及的一种受众参与方式,最初以《超级女声》为代表,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参与节目的进程,决定表演者的去留。现今信息工具的普及,受众的参与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微博、微信、貼吧、弹幕等等,均是受众参与的平台,支配式参与的广泛使用已充分表明了受众在现代传播中的主动地位。

总之,纵观目前的节目趋势,归根究底,人文关怀才是掀起真人秀热潮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是一种集纪录片、游戏、益智、戏剧、竞技、脱口秀、新闻等多种风格,融知识性、娱乐性、可观性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纳百川式的节目类型。[7]虽然具有明显的商业味道,但总体说来节目依然充满了人文关怀,如《爸爸去哪儿》这一类型的户外亲子类真人秀,不仅在社会当中掀起了对“父爱”的关注,同时对于家庭教育的种种话题也成为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让观众对亲情、对亲子教育、对生活都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识。其实,真人秀节目是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拟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这种生存环境的现实模拟,形成虚拟的生活体验,引发对人生各方面的一系列思考。总之,“电视的生命在于对人的关注:关注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他们的深层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等。”[8]真人秀节目得以延续的的生命力也正是基于此,只有做到对人文精神的关怀,节目才有了生命。

参考文献:

[1]广电总局:每集电视剧可以插播两次广告.网易娱乐[EB/0L].http://12582.10086.cn/main/zhuanti/Season/Detail/8095887/2,2009-10-13

[2]苏志武主编.解读电视—苗棣自选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34

[3]J·费斯克,J·哈利著,郑明椿译.解读电视.台北:远流出版社,1993:120

[4]苗棣.常佩昳.真人秀与“现场追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6).

[5]郭玉真.张冠文.春节联欢晚会受众参与性研究.传播实务.2008年第4期.

[6]郭玉真.张冠文.春节联欢晚会受众参与性研究.传播实务.2008年第4期.

[7]马妮娜.以电视手段研究电视的新举措—“真人秀”研究课题演示会侧记.电视研究,2o01(12):73

[8]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电视脱口秀.中国时刻[EB/0L].http://www.baidu.com/link?url=78ING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真人秀受众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