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丽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的人生履历,非常重要。干部的基本信息,是干部历史的记录,是考察了解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行、才能、历史行为、背景等综合情况。正因为它掺杂了巨大的利益,导致了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加强档案审核管理,使人事档案一目了然,内容一清二白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分析原因,防微杜渐
人事档案造假的原因很多,其中纠错机制缺乏和造假成本畸低是主因。有专家认为,干部档案造假泛滥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规成本太低,造假问题一旦被发现,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更轻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相关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落后方式,效率低下,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没有职业操守,马虎大意;还有一些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轮换频繁,导致档案管理混乱,互相推诿,无法追责;缺乏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也使干部档案造假行为有机可乘。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严格培训,定期检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练就“火眼金睛”,并提升个人素质,拒腐防变,金钱面前不动摇,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档案造假行为坚决说不,才能从根源上堵住人事档案造假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去伪存真,严守审核程序
作为人事档案保管人员,该如何确保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做好材料的鉴别工作?这就要求熟读我国相关法律文件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培训讲座内容,以其为依据,在纷杂的信息中理清头绪,去伪存真,对于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而后根据审查结果对材料有针对性的筛选,并做好归档工作;对于无法辩别真伪的材料可到相关部门核实真伪。总之,人事材料鉴别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将真的保留,假的消除。
干部档案审核的一般方法是:先依据最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干部履历表》,作为现在工作中使用的干部相关信息,再到涉及该信息的材料中反查核对,比照最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干部履历表》的信息是否与材料的记载一致,不一致要做好记录并作核实处理,差缺的材料要进行补充。一般应重点审核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和家庭情况等信息。“三龄”即干部的出生日期、入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两历”即干部的学历学位和工作经历,“一身份”即干部身份。出生日期审核重点看“三张表”,即一是最早记载出生时间的材料。一般是入团志愿书、招工表、报考登记表、入伍审批表等。二是最新任免表。这是组织上掌握的时间。三是身份证号记载(公务登记表或履历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关于年龄的认定是按照最早记载为准。学历审核重点把握“三查三看”,即查看学历材料是否齐全,看学历填写是否准确。查学历晋级情况,看不同学历获得是否符合要求。看学历记载填得对不对。看学历晋级情况。查学历逻辑关系,看学历是否真实有效。相关干部档案审核要点组织部门都有严格规定,这里不加赘言。
三、加大处罚力度,严惩造假行为
相对于过去简单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事檔案管理必须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管理精细化。档案内容扩大化,档案管理人员审核档案的能力也应不断提高,问题查核的方法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对这本档案进行通览,第二个步骤是比对,第三部分是辩伪,如发生无法鉴别真伪的情况,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学历鉴定机构,都应前去加以确认。发现造假问题,严格按照规定中问题处理的原则去执行。同时,为增加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使造假者不敢为,应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干部档案造假行为,一罚到底,决不容情,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严格的制度保证将干部档案造假行为制止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