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
去年就听说新落成的萨满文化村与林业局的黑河林场并邻,却始终没机会去参观。今年六月初,工作在黑河林场的文友,向抚松县和松江河两地的文友发出了邀请,约大家六月六日去黑河采风,自己幸运地参加其中了。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遗憾的是作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自己对它的了解却是笼统和偏误的,提起萨满,脑子里出现的就是一个概念(巫师),蹦出的也是一个词(“跳大神”)。因为从小就把萨满教和迷信关联在一起,这对于一个常常标榜是“唯物主义”的自己来说,关注和敬重自然都在寡淡之中。
林场还是挺向往的,特别是黑河林场,早知道这是一个现代化林场,管理和建设都是先进的,应该属于林业局的甲级单位。这些定义都在到达之后,从林场会议室挂满的奖状中得以验证。
据说六月三号到五号,萨满村举行了许多活动,参加和参观的人很多,为了避开拥挤,文友才把接待的日子安排在六号,让大家过意不去的是,他卻为此放弃了假日。
当天正赶上双休日,林场显得格外的安静,雨后的树木绿得透彻和清新,草坪像刚刚吸过尘的绿色地毯,干净得让人好想躺上去。带着草香的空气,清脆悦耳的鸟鸣,还有那清澈见底的河水……人们总用“原生态”来比喻事物的初始和纯真,到了黑河,就可谓是身临其境了。缘地当从头寻,萨满也就该在此处落村。
萨满村和林场的场部,只有一条柏油路相隔,站在林场的办公楼上,就可以看到村落里的部分设施。因为活动日期已过,村里没有想象的拥挤和喧闹,这便成全了我们这一行人,大家分散开,或三三两两、或一人独自,无约无束地观自己所喜欢的,看自己所感兴趣的。
让自己首先感觉不同的是,萨满村里供奉的不是一主、一佛或一神,远远望去,正中树立的是三尊女神像,祭坛两边各四个神物,每个图腾柱子上的图腾也都各异。仔细看过了说明和刻文才得知,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
了解了这些,忽然为以前对萨满的那种轻慢感到不妥,继续的深入便是忐忑和不安了。是的,萨满在人们的心中,也许没有基督那么神圣,也许没有佛祖那么庄严,也许她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种“俗教”,根据萨满现代的形态,现代人可能会用一个流行的比喻和称谓——她是“草根”。在人们观念和意识中,很难把草根放到殿内堂上,也很难把她设想塑造成神圣和庄严形象。没关系,草根甘为俗民,愿是凡众,深深地置于泥土之中,虽没有高悬正坐的显赫,却有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
个人的领会,萨满教与其他教的不同,在于它授予人的是,不去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去盲目地憧憬未来,活在幻想中。教予人的是,活在现实,活在当下。要有邪驱邪,有鬼赶鬼。萨满身上的铃鼓响起,那不是乞天求地,而是要与神灵沟通,要与鬼怪对话。
个人的理解,萨满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然的文化。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认为万物有灵,因而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也满足感谢大自然的给予。与此比对,现代的人类还真是缺少这样的敬畏和崇拜,当人类不满足于大自然给予的时候,就去挖掘,就去开采,再当得到恩惠的时候,就去浪费,就去挥霍。神灵不可以亵渎,自然也不可以肆意破坏,到头来终被大自然报复了。
人,来到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需要亲人的爱护,需要朋友的帮助,更需要大自然的给予。可当我们得到了,收获了,拥有了,我们知足过吗?满意过吗?感恩过吗?还有,对于那些付出过、奉献过、开创过、成就过的人士,我们给予敬重了吗?
萨满教最有特色的不是她的土俗和神秘,而是她没把崇拜和景仰寄予一身,即是确信自然万物皆有灵,她的崇敬就不分尊卑,只要是为生存而从自然界中取得和领受的东西,她都知恩、她都有谢。生活中,阳光也好、雨露也好、山川也好、河流也好,无论大小、无论多少、无论高低、无论贵贱,都是她的神。以前常听说“莫因善小而不为”,今天在这里觉得应该说上一句:莫因得小而不足,莫因获小而不喜,莫因恩小而不谢,莫因绩小而不敬。如果一定要说从萨满文化里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许多的感恩和广泛的敬重!
(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