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舞

2015-06-11 00:27黄玉英谢姝玥田夏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舞蹈

黄玉英,谢姝玥,田夏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赣南采茶戏舞

黄玉英,谢姝玥,田夏琼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赣南采茶戏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舞蹈是江西省主要的舞种之一,在采茶舞中的气、韵、神的精华,散落在近百个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及保留在历代老艺人的身上传承下来,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众多的艺术流派。本文主要从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点、道具、韵律和律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赣南采茶舞;风格特点;韵律和律动

赣南采茶戏舞蹈是我省主要舞种之一,是戏曲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艳的山茶花。真可谓,源远流长、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独具风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和现代戏里,载歌载舞、歌舞戏相结合、以舞说戏、以舞演戏,可以说比比皆是。如:《睄妹子》、《钓拐》、《耍香龙》、《十二月采茶》、《茶童哥》、《花灯仙子》、《烽火奇缘》、《快乐标兵》、《山歌情》、《八子参军》等剧目,有很多优美的舞蹈身段。大型传统歌舞戏《九龙山摘茶》里一系列生活、生产动作;《钓拐》戏中的“田七郎上路”、“七郎打拐引子”、“七郎钓拐”、“七郎、四妹叙衷情”、“三嫂、四妹进炕”的身段舞;《补皮鞋》中的“妹子绣花”、“打鞋底”、“老娘纺棉纱”;《双捡菌子》一戏中的“大宝放牛”、“大宝三妹深山对歌和双捡菌子”;《茶童哥》剧中的众茶女的采茶、炒茶舞、茶童梦境中的众茶女的双扇舞;《烽火奇缘》中的拟人拟物拟场景的舞蹈场景及画面,《八子参军》中纳军鞋、枪舞等,都有舞性很强的舞蹈场面。还有,《挖笋》一戏中的“八板头”、“写禁牌”、“双磨刀”、“结老庚”以及穿插在各式剧目中里的《打花鼓》、《唱小牌子》等。大型传统剧《反情》的表演中妹子等四哥哥来回多次不同情绪的开、关门;《叙情》以及《上广东》、《卖杂货》和《大劝夫》等中的一段舞蹈动作,非常别致并富有浓厚的乡土生活风格的特色。总之,赣南采茶戏舞蹈,在同一个剧目,同一个角色,同一个情节,共一个环境里。因人而异,各有特色。表演时所应用的舞蹈动作也不尽相同。因为,聪明智慧的演员们无论男角、女角,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功底,身材条件的不同,善于扬长避短、彰显个性、驾轻就熟,刻画人物和把观众带入剧中情境中。

大量的舞蹈动作,都是经过历代艺人根据人物性格、情景需要的加工、创作,特别是演员们在舞台上千百次提纯夸张和即兴的表演创作,随着剧目留下了大量的土色土乡土味的、丰富多彩的、诙谐幽默的、千姿百态、动感形象的舞蹈身段动作。至今,仍然散发出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并被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教授集三十年磨一剑的功力专门编著了一本图文并茂、立体丰满的《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在高等学府传承、传播,获得业界内外广泛赞誉。

一个剧种,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是这个剧种成熟的标志,赣南采茶近现代名演员中,林圣浩的花招奇特、谢德胜的棱角分明、邝功海的刚柔相济、李九姣的夸张诙谐、刘日凤的流畅细腻、徐荣秀的文静内含、丁少年的幽默滑稽、张佐祥的套路众多、袁大济的刚健稳重、李宝春的协调柔和、袁善全的善抓特点、许为雄的正丑动作、李读珍的彩旦身段、陈宾茂的博采众长,动作飘逸、赵茵的灵动秀美,双扇创新等等。在他(她)们身上的艺术表演上,都为我们从鉴赏赣南采茶戏里的舞蹈艺术层面,保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间舞蹈财富传给后代。

一、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点

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劳动及乡土风情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产生舞蹈风格特点的要素。如:勤劳吃苦的客家人摘茶、炒茶、捡菌子、打猪草、挖笋、绣花、钓拐、盘花生、捡田螺、打鞋底、过河过桥、上山下坡、开门关门锁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采茶戏艺人对犬崇拜到“图腾”的地步(传说中犬救过采茶戏祖宗的命),因此老艺人除生活上不吃狗肉外,还在舞台表演艺术中还创作了大量犬的动作。如“狗牯摆尾”、“狗牯洒尿”、“黄狗伸腰”、“狗牯打巴”、“狗崽守门”等本身就赋予了动作和体态造型的美感。

赣南采茶舞是以对子舞(双人舞)为主,也有三人舞(生、旦、丑),其表演形式也是采茶舞蹈的一大特点。表哥表妹,冲破封建礼教,要寻找机会接触,谈情说爱,为了掩人耳目,相约上山砍柴、放牛、打猪草、拜年等。在这些难得的时机里尽情的欢唱、玩耍。所有舞蹈动作都是抒发各自的心情和身世。这类舞段除有“扇花水袖”、“腰带手绢”交织组成画面,双双对对,进进出出,高低前后对比性很强的造型外,大量的情绪动作都是“三桩矫步”、“舞花踩台”交叉应用交流情感。壮年、老年的《睄同年》、《结老庚》也是用对子舞形式的载歌载舞来表现。客家地域色彩浓郁、泥土气味芬芳的民间舞蹈,康熙年间,南安(今大余县)陈文瑞、南安竹枝词有诗云:“淫哇小唱数营前(营前今上犹县营前)风流妆点美少年,长日系演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可见客家人平时看采茶戏娱乐的盛况。

舞蹈动作的名称也突显着地方色彩,真是听音知形。如:客家方言中的“蛤蟆过坵”、“懒猫抓痒”、“乌鸦展翅”、“狐狸过岽”、“乌龟爬壁”……之类动作名称的出现。还有和民歌、山歌、曲牌相晖映的舞蹈动作,如曲牌里有蝴蝶歌,动作里有就有蝴蝶步,蝴蝶扇。扇花能开能合,双手交替,能耍出各种花朵,来表达体现各种复杂的心情。模拟各种物件来进行表演,让观众感觉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夸张得合情合理,不觉别扭,使人看来顺当。如配上左手单一的长水袖、腰带、手绢和茶灯。虽比例不和谐,但舞动起来与扇花配合就能达到和谐协调,美轮美奂,独具特色。可谓丑中见美,美有韵味,反而使人感到新鲜独特、别致出彩。扇子花、单袖筒和矮子步早已成为赣南采茶戏舞的重要表演艺术特征。

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客家人善于苦中作乐,正话反说,幽默智慧,来自客家人自娱自乐的乐天派性格、自娱性存在着本能的自赞、自赏、自乐和自然美,他们歌颂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还有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一乐话语就多,嗓门音调也高,随口出曲,手舞足蹈,可谓是载歌载舞。自娱性的表演,即兴动作较多,并和客家方言、当地民歌、采茶戏曲牌融为一体。又说又唱自然随之起舞,这就形成了载歌载舞,说、唱、舞、歌相结合的赣南采茶舞特有的风格特点。

二、赣南采茶舞的道具、韵律和律动

赣南采茶戏舞不论男角女角,手中必有一物,扇子、篮子、茶灯、鞭子、脚头子。其中,尤其是扇子的运用,它的功能可说是万能道具。扇子——它可拟作任何生活用具或生产工具,如:锄头、灯、笔、扫把、镰刀、簸箕、斗笠、扁担、钓竿、斧头、绣花盘、碗等等都是助情之物,四肢的延伸,表演起来夸张得体,完善体态的造型美感。强调人物内在的情绪,起到升华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各种姿态的扇花,如“龙头凤尾”看后轻松活泼,“水漂漂”连“滑步”一气呵成,给人积极向上之感。都因为它和客家人生产生活中的体态、节奏、律动相吻合,又比如矮子步上山必蹲,下山要昂,挑担受压,过桥“三板桥”一定横着走,羊肠小道足步一定要细小,牵牛掌犁和田间劳动,无不和男角的矮子步,女角的踩台步(一种下沉上弹的步子)律动是一致的。感觉到生活和生产的动作韵律美,加之艺人们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舞蹈艺术提纯,代代精心的提炼发展成了赏心悦目而又不断创新的动态,美不胜收,别具一格。

赣南采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宾茂老师说:“赣南采茶舞其基本律动内在感觉是:内在阴劲,心到动作才到。必须和唱、念融为一炉。二要气息深沉,留有余劲,否则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既不能弹起也不能滚动。采茶舞蹈动作的弧线(运动线)和归身(动作的收回),就像是跳橡皮筋似的。重心(强拍)下沉,自然上浮的韵律,中轴始终保持在腰和小腹之下。”“腰要非常灵活,运用自如,否则,摇和摆不成各种形态的字。两肩随着头的前梗,回到平视左右柔动,感觉还是划八字。”他一生从事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艺术实践、教学实践,被北京舞蹈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多个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年近七旬还在倾心尽力地为采茶戏舞蹈的传承弘扬工作而努力,不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还说:“动作之间的连接,体态的变换,必有一定的小动作。小动作好比是乐曲中的音符变换调配同一道理:耐人寻味的乐曲自然是上口、耐听。能使采茶舞的小动作把体态的变换、节奏的调配串在一起不露痕迹,也就能达到使人看后顺当、有趣。节奏的调配,有时在手上,有时在腰上,也会在全身各部位上。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第一拍定是在左脚右手往下踩的韵律上。左手右手只是相衬配合。无论两手在何位,心中的感觉都应该是柔八字,扭8字、摇8字、划8字、摆8字,8字的运动线可以说:存在于身体各部位运动之中。我以为这就是赣南采茶戏舞的主要韵律和律动。归纳几句话:气沉丹田,下沉上浮、韵律柔八,唱舞如流。”

北京舞蹈学院郭磊院长在《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一书后记中这样描述道:“陈宾茂老师性格豪爽,热爱生活,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曾担任过赣南文艺学校副校长,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博采众长的艺术功底,他集赣南采茶戏不同表演风格于一身,正丑与反丑的角色都能自如演绎。特别是酒过三巡之后的即兴表演,信手拈来。”“边唱边舞所能呈现出来的陶醉状态,激情澎湃,活灵活现,风趣盎然,极富感染力。”

同时,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在对这本教材作序中这样评价道:“这是一本形神兼备、情舞交融的民间舞蹈教材。不仅书写了教舞的形态,还着重写了动态中的情韵,在正丑载歌载舞的传统表演形式上,强化了念、唱表情特征。同时组合融入了赣南采茶三大技巧(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以及两类模拟(动物模拟和情态模拟),并与快的音乐节奏相结合。以此拓展舞姿动态的技术表现……”,“寄情于舞、舞表于情、形神兼备、情舞交融”。

赣南采茶舞蹈不但在江西省内是风格独特的舞种,建国后国内外业界人士一直不断有人前来学习交流和采风调研,舞蹈界国家级的泰斗也对赣南采茶舞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著书立说,对其进行活态传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为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研究、弘扬贡献力量,使其艺术魅力长存!

[1]赣州地区戏剧创作研究室编.戏剧创作与研究(内部资料)[M].1987.

[2]赣州地区文化局,赣州戏曲志编辑部.赣州地区戏曲志(内部资料)[M].1991.

[3]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4]黄玉英,袁大位.江西客家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5]曾泽昌,曾庆池.赣南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6]黄玉英.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

谢姝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田夏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J614.93

A

1007-0125(2015)05-0172-02

黄玉英(1955-),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主要研究方向:戏曲表演理论及民族音乐学;

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编号13BB02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舞蹈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冰上舞蹈搭档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我和舞蹈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