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创作观下的郑晓龙电视剧

2015-06-11 00:27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46000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郑晓龙金婚现实主义

田 田(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46000)

现实主义创作观下的郑晓龙电视剧

田田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46000)

如今,欧美和日韩等国家的影视作品逐步引入中国,对中国本土影视剧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郑晓龙导演的电视作品依然能够既叫好又叫座,与导演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息息相关。本论文主要从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意识以及浓厚的人文关怀三个层面来解析郑晓龙电视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郑晓龙电视剧;现实主义;批判意识;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极具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视创作者,郑晓龙顺应时代潮流,在众多的影视剧导演中脱颖而出。从参与策划的《四世同堂》(1985年)、《渴望》(1990年)、《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到亲自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金婚》(2007年)、《后宫·甄嬛传》(2011年)、《红高粱》(2014年)以及目前正在后期剪辑中的《芈月传》,这位平民化导演总是将他的镜头对准中国的普通大众,坚持“低处扎根、高处俯瞰”的创作原则,将时代变迁下的百姓生活搬上荧屏,用艺术的手法来呈现世间沧桑与人间百态,向现实主义靠拢,被人们誉为“国民导演”。

郑晓龙认为影视艺术应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它的批判性,对社会中缺少人文观念的不良现象进行批判,颂扬真、善、美;第二是它的认识价值,通过一部作品应能看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本着这一创作理念,郑晓龙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将创作视角聚焦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加以揭示和批判,传递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因而,郑晓龙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导演郑晓龙创作时,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如实描绘时代变迁下人们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他“把当代观众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审美地、艺术地展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荧屏,让他们从荧屏上见到自己、自己父辈乃至于自己子孙的影子,让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领悟人生的况味,明确人生的方向,活着有精神上的力量。”

例如在移民题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郑晓龙带着自己的观察与感悟,将生活在美国的一群中国人的情感生活状态以及现实处境,真实地再现出来。当观众看到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外的王启明、郭燕、大李等人时,觉得这些人就真实地生活在自己身边;当看到阴暗狭窄的地下室、纷乱复杂的纽约大街、安然自若的街头艺人时,觉得自己就深处纽约的某一个角落,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当观众感受到剧中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时,也会有感同身受的错觉。家庭伦理剧《金婚》、《金婚风雨情》中涉及的“文化大革命”、香港澳门回归、毛主席去世等历史事件,勾起了观众心底最难忘的回忆。还有剧中呈现的夫妻矛盾、婆媳问题、邻里斗争、代际冲突、女性更年期等问题都让观众觉得熟悉。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夫妻都认为自己就是文丽和佟志,剧中主人公经历的磨难也在他们的生活中上演过。《后宫·甄嬛传》中精致的服装、道具,以及规范的礼仪等细节都咨询过历史学家,这些细节的真实成就了一部巨作,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历史中的宫廷礼仪文化,也感受到了真实的宫廷情感生活。《新编辑部故事》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的剩女问题、养生之道以及见义勇为事件都是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红高粱》中的拤饼、三十里坡、三十里红都真实地存在过等等。

这些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场景以及描述的事件如同一面镜子,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每个人都能在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真实而又贴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在访谈时说过:“人们都希望从作品中看到自己,或者是自己周边的人,甚至是一代人生活的影子。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哪怕是困惑,都需要看到。这是一种社会需要,也是观众的一种审美期待。”而郑晓龙的电视剧都恰恰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二、深刻的批判意识

真实可信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立命之本,而批判质疑则是灵魂。只有在客观直面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中的假恶丑加以揭示、批判,才能够让影视艺术起到导向作用。郑晓龙在创作时,有意识地揭示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给予理性的批判,体现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社会中出现了一股不正常的出国热潮。国人对大洋彼岸充满了幻想,再加上求富的急切心理,众多的“成功人士”或者“市井小民”开始踏出国门,奔向国外。郑晓龙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社会现象,通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创作,表达出他对这股热潮的关注与反思。电视剧中的王启明与郭燕,带着艺术梦出国到纽约,本想闯出一片蓝天,但生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得那么美好。婚姻破裂、事业失败、女儿叛逆、好友不幸离世等突如其来的变故无形中让王启明夫妇越发清醒起来。与此同时,导演借助这些也给观众泼了一盆冷水,让处在社会转型期间逐渐焦虑的中国人冷静下来,理性地去思索自己与国家的未来,不能盲目的跟风。

21世纪伊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个人欲望以及精神需求也在逐日膨胀。正是在这种浮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都在悄然变化着,个性的自由与价值成为社会潮流,一时间以夫妻矛盾、婚外恋等问题为焦点的婚变主题影视剧充斥着荧屏。例如都市情感剧《牵手》、《结婚十年》、《中国式离婚》、《蜗居》等,放大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婚姻问题,给观众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让那些婚姻生活平淡无趣的人渴望刺激,让婚姻不幸的人失去信心,让单身人士对未知的婚姻生活充满畏惧……整个社会的婚姻情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导演郑晓龙带着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电视剧市场的反思,制作出被誉为中国婚姻“活化石”的家庭情感剧《金婚》。在这部作品中,郑晓龙并没有逃避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婚姻问题,而是大胆地将婚外情、夫妻矛盾等问题展露出来,但是与其他婚变剧不同的是,郑晓龙并没有过分强调个人的情感追求,而是用批判的意识将婚变产生的危害揭露出来,旨在让社会中那些寻求婚姻刺激的人冷静思考婚变的得与失,让那些对婚姻失去信心以及充满畏惧的人重新认识婚姻生活的真谛。“没有理性约束的感性只能使人们更加趋利化,整个社会都将处于无序状态,真正的回归到梦寐时代。以婚外情为荣,以爱情为游戏为时尚,这无疑给缺乏责任感,追逐情感刺激的人提供了文化氛围,也混淆了我们固有的是非善恶观念,冲击了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金婚》中对和谐婚姻的呼唤,对相濡以沫爱情的守护,给浮躁的社会注入一股清凉,从而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郑晓龙在创作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新编辑部故事》以及《红高粱》时,都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虽然《后宫·甄嬛传》是一部古装剧,但是郑晓龙却将他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投入到了此部后宫剧的制作当中。就在戏说(《还珠格格》)、穿越(《宫锁心玉》系列)、秘史(《孝庄秘史》)、宫廷浪漫言情(《步步惊心》)等古装剧大量流行于荧屏时,这部具有历史厚度的作品的出现,让那些娱乐至上的后宫剧得以停歇。郑晓龙通过对主人公甄嬛入宫之后跌宕起伏的生活描述,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皇权制度下,严苛的选秀制度以及残酷的后宫生活。这部作品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层面上,而是用强烈的悲情书写方式来批判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对痴迷于古装剧中不现实的浪漫主义者来说,尤其是85后的年轻一族,这部作品的出现及时地拯救了他们。都市轻喜剧《新编辑部故事》中,郑晓龙用黑色幽默的风格针砭时弊,揭露出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时下各色各样的选秀活动、借助媒体炒作事件、形形色色的颁奖典礼等等。导演用戏谑、讽刺的口吻将这些社会问题表现出来,让观众在欢乐中理性地看待社会,从而作出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浓厚的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创作观需要真实可信,也必须要有深刻的批判意识,但这些都只是创作必要条件,真正的目的则是追求浓厚的人文关怀。因而创作者不能简单地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应怀着一颗悲悯之心以及社会责任感,为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观众,更好地推动时代进步。导演郑晓龙在创作作品时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对社会的哪个阶层,均能看到导演深厚的人文关怀。

医疗题材电视剧《永不放弃》中,无论是面对生与死的较量,还是正义与邪恶的争斗,剧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希望。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更能获得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农村题材剧《春草》中,农村姑娘孟春草坎坷波折的一生让观众为之动容,尽管在生活中多次濒临困境边缘,但都坚强地笑对人生。春草白手起家,不怕吃苦,勤劳勇敢,善良单纯,相信世界的美好。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每一位观众。郑晓龙通过这部女性励志剧,表现出对生活在男权话语下女性群体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为社会中有同样经历的女性带来心灵的慰藉,也给当下的男性群体敲响警钟,呼吁他们尊重女性、呵护女性。

除此之外,《北京人在纽约》中对异乡群体的生命关照;《金婚》、《金婚风雨情》对和谐家庭、幸福婚姻的呼吁;《生死十日》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刑警使命》中对兢兢业业的人民警察的赞扬与歌颂;《后宫·甄嬛传》中对封建制度下凄苦女性的同情;《新编辑部故事》中用夸张幽默的方式映射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红高粱》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生命的礼赞等,这些都能体现出郑晓龙浓厚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意识,还是浓厚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中国当下影视剧市场所缺乏的,从业30年的郑晓龙一直以这些优良的创作素养为观众呈现一部又一部具有思辨意义与创新价值的影视作品,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为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充满正能量,是当下众多影视事业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1][德]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艾彦译.南京: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62-63.

[2]中国电视记者.电视剧《金婚》研讨会纪要[J].中国电视,2007(12).

田田(1991-),性别:女,籍贯:安徽省蚌埠市,学历:研究生。

I207.352

A

1007-0125(2015)05-0122-02

猜你喜欢
郑晓龙金婚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光华自在金婚时
光华自在金婚时
郑晓龙:成就我的不是甄嬛,也不是芈月
浪漫金婚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