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

2015-06-10 06:24陈燕杨燕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存生活

陈燕 杨燕

摘 要:《为奴十二年》是所罗门·诺瑟普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诺瑟普在十二年奴隶生涯中经历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从后殖民视角解读《为奴十二年》,揭示种族主义的权力话语对黑人形象的肆意歪曲,反映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奴役与压迫,以及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下的边缘生存。

关键词:《为奴十二年》 后殖民批评 生存 生活

19世纪美国黑人作家所罗门·诺瑟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年》,这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内战前夕,黑人诺瑟普被绑架并被贩卖为奴隶的人生经历。诺瑟普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黑人,他受过教育,多才多艺,一直和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1841年3月下旬的一天,两个白人以丰厚的报酬为诱饵,以邀请诺瑟普到华盛顿给马戏团表演伴奏为借口,蓄意引诱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一觉醒来后,诺瑟普发现自己被绑架了,一夜之间变成了黑奴。十二年的奴隶生活,诺瑟普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他忍辱负重,虽然数次逃亡计划都惨遭失败,但他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在亨利·诺瑟普先生和贝斯先生的帮助下,通过各个方面的积极努力,经历了十二年炼狱般奴隶生活的诺瑟普最终重获自由。诺瑟普的人生遭遇和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映射出民族、种族、地区、性别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尊重的后殖民价值取向。

一、忍辱生存,渴望生活

诺瑟普发现自己被绑架之后,与伯奇和拉德本这两个奴隶贩子据理力争,向他们说明自己是自由人,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诺瑟普的抗争换来的是奴隶贩子的咒骂和狠毒的抽打。毫无人性可言的奴隶贩子运用酷刑逼迫普拉特承认自己并非自由人,而是来自佐治亚州的奴隶。锥心刺骨的疼痛并未使诺瑟普的意志崩溃,反而使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坚持说自己是自由人只会引来更加残酷的殴打,于是他选择了隐忍,假装屈服,同时暗暗构思逃跑计划。在被运往新奥尔良的途中,诺瑟普与另外两个黑人谋划夺取“奥尔良”号,夺船后驶往纽约港,但这个看似可能成功的计划却因黑人罗伯特的死亡被迫终止。虽然诺瑟普感到十分沮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逃跑的念头。诺瑟普被运到南方奴隶场后,奴隶贩子为了掩盖诺瑟普自由人的身份,把他更名为普莱特,他先被卖给了福特,不久又被卖给了素有“黑奴终结者”之称的埃普斯,日复一日地在种植园里辛苦劳作。诺瑟普一直小心谨慎地努力寻找逃脱的机会,他曾尝试给北方的家人写信,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白人阿姆斯比的出卖,他不得不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在十二年的奴隶生涯中,诺瑟普目睹了奴隶们暗无天日的悲慘生活。奴隶们被当成货物在奴隶场上出售,白人奴隶主购买黑奴为自己创造财富。奴隶们从早上一直干到天黑,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命令,他们一刻也不敢歇,工头有的是办法让奴隶们发挥最高的劳动效率。以摘棉花为例,奴隶们每天摘的棉花必须达到规定的重量,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会遭到惩罚。而如果超出了规定的任务量,那么这个重量就成为第二天的新标准,所有不管未达标还是超额完成,绝大多数奴隶总是难逃挨鞭子的厄运。奴隶主把奴隶视为牲口,甚至比牲口还更卑贱。艾普斯家的猪吃的是玉米粒,而扔给奴隶们的却是结着穗的玉米棒。奴隶们超负荷劳动时,经常会出现中暑或脱水的现象,工头把他们拖到大树下,用水把他们弄醒,让他们继续干活。奴隶主对年老和生病的奴隶,不闻不问,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西方白人对黑人的奴役与剥削源于主客二元对立哲学观指导下的种族主义思想。种族主义者自诩是优等民族,而把黑人看成异于白人的物种,黑人被剥夺了与白人平等的伦理地位。在奴隶主眼里,奴隶没有理性,只不过是掌握了有限技能的动物而已。白人们总认为,卑贱愚昧的奴隶根本不懂得自由为何物,即便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站起来后仍然是温顺懦弱的羔羊。事实上,当诺瑟普和其他黑人谈到奴隶制问题的时候,几乎每个黑人都流露出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有些甚至表现出无比强烈的逃跑意愿。任何奴隶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不比白人少一分。黑人的勤劳、智慧和他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足以颠覆了把黑人视为他者的殖民话语的立论根基。

诺瑟普虽然一直在北方生活,从小就是自由人,然而他一直有个梦想,渴望能在白人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他认为众生平等,没有人甘愿做一个卑微的奴隶。尤其是在经历了十二年凄苦的奴隶生活之后,他更感到了自由的可贵,他要的不仅仅是生存,他更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即使在承受着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情况下,他也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追求。

二、种族与性别的压迫,无助与无望的生存

除了描写奴隶的艰难生存状态,《为奴十二年》还描写了身处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边缘生存,表达了诺瑟普对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为奴十二年》中的女性几乎以“他者”的形象出现。小说重点描写了女奴帕茜和埃普斯太太这两位女性,她们无一例外地成为男权世界里的他者。

埃普斯夫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人长得漂亮、端庄,性格中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也无法逃脱男权的压迫。虽然她认为埃普斯是个粗俗不堪、自私冷酷的人,对他的言行常常感到不满,但在家庭生活中,埃普斯夫人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而且经常受到丈夫的威胁,埃普斯曾放出话来,若妻子不服从命令,就把她赶走,所以埃普斯夫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埃普斯家的女奴帕茜是个出众的姑娘,令人惋惜的是奴隶制掩盖了她的才能和光芒,将她置于永恒的黑暗之中。她能跳过很高的栅栏,跑得极快,精通骑术,在干农活方面更是无人能及,尤其到了采摘棉花的季节,帕茜成了棉花地里的女王。然而,她却不幸成为庄园里受苦、受折磨最多的奴隶。由于帕茜聪明能干,埃普斯十分喜欢帕茜,她既是埃普斯挣钱的工具,同时也是埃普斯发泄性欲的对象。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使埃普斯从未善待过帕茜,只要帕茜对埃普斯的意愿稍有违抗,便立刻招致一顿鞭打。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埃普斯夫人在家庭生活中缺失话语权,对丈夫的不满和对帕茜的嫉妒使得这位“高贵”的白人女性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鞭打帕茜。帕茜原本是一个思想单纯、忠诚听话、踏实肯干的奴隶,但是残酷的奴隶制使她成为贪婪、兽欲、嫉妒和报复的牺牲品,她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奎姆·安东尼·阿比亚(Kwame Anthony Appia)曾指出:“作为对‘女性主义的注解或修正,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关注的目标从单纯的性别平等关注引向对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以及阶级平等的多重性。”{1}后殖民女性主义强调与欧美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区别,强调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的关联。女性主义运动的初衷是消解传统的父权制逻辑,然而,她们所争取的权益只不过是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权益,忽略了黑人和第三世界女性的存在。

正如《为奴十二年》中所描写的那样,埃普斯夫人对帕茜表现出极度的歧视和仇恨,她从来没有把帕茜

当作自己的同类,在埃普斯惩罚帕茜的时候,她并未站在帕茜的一边,反而支持自己的丈夫鞭打帕茜。白人女性虽然反对父权制,但面对异族女性的时候,種族影响胜过了性别,她们成为种族主义的帮凶。由于受到白人社会男性和女性的共同歧视和虐待,帕茜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以一副冷漠的面具来抗拒来自外界的侵犯和伤害,甚至想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帕茜在遭受了最残酷的一次鞭打之后,她突然觉醒,开始憧憬自由的生活,但她清楚地认识到,她永远无法摆脱受奴役、遭蹂躏的命运,于是她求诺瑟普杀了她,帮她完成她自己没有勇气完成的事,因为她认为:“我在这生命中得不到任何的慰藉,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2}。像帕茜这样生活在父权制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双重压迫下的底层妇女无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无法为获得自由而抗争。

三、结语

《为奴十二年》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前夕,北方资产阶级不但在经济、政治上主导了南方,还将黑人贬损为野蛮人。美国黑人虽然生活在美国内部,但却遭到残酷的奴役与压迫,白人对待黑人的方式与西方国家统治海外殖民地的模式如出一辙,这种内部殖民主义深刻地体现了西方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受苦为奴的十二年里,诺瑟普以惊人的意志力忍辱生存。虽然通往自由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但诺瑟普最终突破重重障碍,迎来自由的曙光。《为奴十二年》真实地反映了黑人在种族主义的压迫下所遭受的奴役与苦难,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给黑人造成了无法愈合的身心创伤。诺瑟普对种族主义思想和种族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埃普斯夫人对帕西的仇视映射出西方女性主义的种族主义倾向,帕茜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再现了受到种族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后殖民批评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质疑和解构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观念,《为奴十二年》是对后殖民理论的生动诠释。

① 转引自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② [美]所罗门·诺瑟普:《为奴十二年》,吴超译,文心出版社2013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立项项目:“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殖民话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XKJS201318

作者:陈 燕,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研究;杨 燕,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师教育研究。

编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生存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数字化时代从自动化新闻现象透视人的生存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生存?爱情?女人们的思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困境中的生存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