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名人成就的取得,除了天分之外,恐怕还在于如何对时间的利用。
鲁迅先生的一生,惜时如金、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从来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写道:“因为工作繁忙和来客的不限制,鲁迅生活是起居无时的。大概在北京时平均每天到夜里十到十二时始客散之后,稍稍休息,看看书,二时左右才入睡。他的睡眠常常只有两三个小时,衣裳不脱,甚至盖被不用。就这样,像士兵伏在战壕休息一下一样,又像北京话的‘打一个盹,翻个身醒了,抽一支烟,起来泡杯清茶,有糖果点心,也许多少吃一点,又开始写作了。野草,大部分是在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
从这段真实的历史回忆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辛勤工作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留下了约700万字的巨著,这就是这种精神最生动的体现。
我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大师,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学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齐白石在36岁那年遇见了当时享有诗、书、画“三绝”盛誉的书画家湖沁园。那时在绘画上已小有名气的齐白石,应胡沁园之邀,按胡沁园出题“飞来佳禽对语”,画了一个人打开窗户,窗外一对燕子正展翅归来。胡沁园甚感满意,便鼓励他学习唐宋诗词、研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胡沁园又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开始,教齐白石作画,并让齐白石观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使他眼界大开。由于齐白石刻苦学习并博采百家之长,他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他还刻苦练书法和篆刻。
从此以后,齐白石每天都坚持作画。他一年就给自己放两天假,一天是国庆节,一天是自己的生日。85岁那年,有一天齐白石竟一连画了4张条幅,吃午饭时仍挥笔不停,还要再画一幅。画完最后一幅时,他在上面题道:“昨日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齐白石老人惜时的精神确实让后辈感动。
艺术大师李可染在“文革”期间说过一句话:“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
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罗铭想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一百元稿费。边走边画,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鞋子磨破了几双。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一百元钱竟然没有花完。原因是,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
成功需要成本,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成本。鲁迅、齐白石、李可染这些名人对时间的运用,都达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我们也应像鲁迅、齐白石、李可染那样去珍惜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