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劲竹(浙江大学计划财务处 浙江杭州31005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事项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形势新政策也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预算综合反映了收支的结构和金额,体现了高校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预算管理结合计划、决策、控制功能,并有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识别的作用。所以,应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增强前瞻性和导向性、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风险预警性,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高校预算管理是编制、审核、执行、监控和评价的过程。其中编制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准确、科学和规范是完善预算管理的基本前提。信息化校园时代,预算编报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规模和资金总量较大的高校,更是需要构建一套有效运转的编报系统,有利于之后的环节的开展,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本文以Z大学为例详述预算编报系统的构建,以期对高校预算编报有实践性的启示。
Z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学校设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截至2014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 666人,专任教师3 419人,拥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Z大学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有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收入,学校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财务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达109亿元。
Z大学实行 “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财经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总会计师和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计划财务处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校的财务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对学校各级财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其中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的编报。
Z大学需编制中央部门预算、省级预算和学校预算共三级。中央部门预算的编报是“两上两下”:每年6月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和要求编制学校下一年度预算上报,是谓“一上”;经审核,12月下达预算控制数,是谓 “一下”;按照预算控制数修改“一上”的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是谓“二上”;经过教育部审批后下达正式的年度预算批复,是谓“二下”。中央部门的预算编报是通过教育部专门的软件编制,然后小组汇审后正式上报。省级的预算也是类似的过程。
校预算编制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计划财务处确定预算编制政策和提出编制年度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报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发布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通知。各预算单位提出本单位预算的具体方案,由院处级预算决策机构审定后,报计财处。计财处对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审核,编制学校年度综合财务草案,经处长会议讨论和总会计师同意后,提交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根据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意见对预算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报校党委常委会讨论批准,若还需做较大修改,则在修改完成后再次上常委会形成补充决议。在最终的决议形成后,由计财处组织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由上述可知,Z大学预算编报的程序环环相扣,职责清晰,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是缺乏综合性的预算编报系统,尤其是校预算这一层面,限制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大大削弱了财务部门资金分配的职能,而且在之后监控环节处于被动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校财务预算没有统一的编报系统。各预算单位通过下发的表格进行填报,同时递交纸质版和电子版,不够规范。尤其是有些预算单位的业务比较复杂、预算管理方式有所变化时,上报至计财处的预算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计财处对各预算方案进行人工汇总,工作量较大,影响效率和效果,也不便于数据存储和获取。各预算单位也无法随时跟踪预算的审核批复情况,信息的双向沟通不顺畅。
(二)缺少连接三级预算编报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不便于获取学校的人员编制构成、工资状况、现有学生人数等基础信息资料,也可能造成同一时点不同级次的预算所报的基础信息不同。
(三)没有统一的项目库纳入学校所有的专项项目。可能会造成同一项目多头经费来源,或项目实际分配的金额超出其所需金额,直接影响经费执行进度。现在Z大学的校预算内经费一部分专项是通过发展规划处的系统进行申报和审批,另一部分通过学校部门预算上报和审批,两个程序脱节,不利于项目的整合和宏观角度的规划。
目前已经有少数高校建立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而且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提出了更精细化和战略性的要求,绩效预算、滚动预算等新的要求和理念都迫切需要预算编报系统的技术性支撑。比如中央的“二上”预算中新增了200万元以上资产的上报要求,就可以利用编报系统的平台通知各单位做大型设备的规划,以便及时获取信息。
构建预算编报系统既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各项功能、促进财务部门有更多的资金分配的参与度和权限,也是为财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建立一个信息集成共享的平台,实现顺畅的双向沟通。构建预算编报系统的基本流程:首先要做用户需求调查,包括主要用户财务预算管理办公室和次要用户各预算单位的模块、权限、功能等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做系统开发,最后在正式上线前进行运行测试和用户反馈,运行平稳后正式构建完成,之后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做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一)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有利于财务预算和决算编制的信息获取,而且将相关部门联动起来,使上报各上级主管单位的信息保持准确性和一致性。按预算编报需求设置基础数据库的录入部门,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并基于学校的协同办公系统或短信平台提醒相应部门录入和定期更新所需数据,比如人事处录入在职人数、离退休人数等,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录入学生人数和结构的数据,财务处负责录入数据口径的确定。基础数据库的有些部门也可以是和其他部门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
(二)建立统一的项目库。纳入学校所有的专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项目库中有项目申报书、预算书和可行性报告等相关立项和审批资料,属于金额重大的项目还需附批复立项的文件。项目申请预算的流程:首先由各预算单位申报项目,若同一个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较大可自行按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然后归口管理单位进行审核和调整,并根据相应程序上报审批,最后财务部门形成各项目的预算方案,优先使用财政资金分配,不足部分学校自筹资金补齐。这样从根源上解决同一个项目多头申请不同来源的经费,预算执行较慢的问题。最后将项目和资金安排方案提交校财经领导小组审议和常委会决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
(三)主要功能模块为学校层级预算的编报。在预算申报之前需初步设置预算单位、预算项目类型、资金来源、单位预算定额、定额标准和审核流程。首先,计财处下发预算编报的通知、要求和进度安排,然后各预算单位通过系统进行上报,并通过不同层级领导的审批,最后计财处通过系统审核和汇总预算数据。在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各预算单位申报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直观了解相应预算管理方式的变化以此根据最新政策规定调整预算草案。计财处在学校常委会确定预算后将最终审定金额在系统中反馈给各单位。
此外,在该模块还应设置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功能,以生成所需预算报表如收支总表、财政拨款表等从宏观层面统计相应信息。这样预算编制人员就可以基于“一下”的批复和“二上”的预算数,结合系统中各预算单位最后审定的数据编制细化到院系、部门的校预算。
(四)预算编报系统还可以实现与Z大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对接,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对接模块从Z大学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取数,将各项目的执行数据和相关信息及时传送到预算编报系统。各项目负责人、部门预算的分管领导也可便捷查询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同时,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预算的支出额可以按照预算进度和用款计划拨付,有助于各项目组严格按照进度实施,而且更注重分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年度或项目结束时,可以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分析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和问题,为下一年的预算分配提供决策依据。这样就优化了预算管理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功能,同时为绩效预算和滚动预算提供技术手段。此外,还可以加入预算审计模块,或给学校审计部门相应的权限查询监督。重点对预算依据充分性、预算编制完整性、预算安排合理性、预算调整规范性等进行审计。这样,基于预算编报系统,以计财处为中心横向联动校内其他部门形成顺畅沟通和良好互动机制,对财务管理实行源头管控,从而使高校整个财务体系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