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力学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2015-06-10 03:31吕飞干胜道赵阳光
管理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市值股东内涵

吕飞 干胜道 赵阳光

引言

在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条件下,2005年中国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A股市场已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在这一进程当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MVM)一直被中国实务和理论界的专家或学者不断赋予新的定义和内涵,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2014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首次将市值管理概念纳入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纲领性文件,也由此开启了政府主导规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先河。

实际上,上市公司作为股份制企业的特有组织形态,与非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股权以股票形式通过特有交易系统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易,其特点是流动性非常强,股票的价格也起伏不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日益完善,股票交易对价的定价机制日趋市场化。在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虽然上市公司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MC)会随着股票价格的涨跌有一定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基本能够真实地体现企业的内涵价值(Embedded Value,EV),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决定了资本市场股票定价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多年来饱受诟病的股票一级市场“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比例业绩变脸”的“三高”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以及股票二级市场的“输血市”功能逐渐衰减、“融资市”定位扭曲市场价格、“投机市”环境损害市场信用等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上市公司的市值很难真实反映其内涵价值。这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牛市”可以得到充分佐证,投资者的理性判断左右不了资本市场的不理性投资行为,出现许多与传统价值投资、组合投资等理论相背离的“奇葩”现象,一些绩差股或出现“黑天鹅”事件的ST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反而逆势上扬。解决这一深层次矛盾,一方面需要国家从宏观管理层面,包括通过法律、体制和机制等不断完善,引导和创造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投资、价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功能性作用,使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涵价值相匹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自身作为资本市场参与主体之一,也要关注自身的市值信号,通过梳理内部管理流程,制定相关市值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市值管理动力机制,加强公司治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股权激励措施等内部市值管理机制建设,确保自身市值在资本市场上真实反映企业的内涵价值。同时,在不同市场环境(牛市或熊市)中,运用适当的市值管理工具,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资本运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技术手段,获得最大化的资本市场溢价,实现股东财富最优化和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

因而,笔者认为市值管理是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特有资本市场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上市公司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符合中国现有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阶段性要求,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多更好地创造价值,并抑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为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奠定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上市公司自身市值管理中的管理力学问题,即从上市公司角度,运用管理力学原理解决其市值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以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市值管理中管理力学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公司理论和价值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上市公司既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载体。虽然上市公司作为特有的企业组织形态,可能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高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的品牌溢价,但真正使上市公司股东获得股权投资高溢价的源泉应该是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获得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通过准确的产品和资本市场定位所形成的特有盈利模式而获得的源源不断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基于现有经营状态的获利能力,例如提升行业排名、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等,体现为企业的现实内涵价值,也包括基于未来战略扩张预期获利能力,例如通过产业价值链整合、生产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等战略转型手段所獲得的预期盈利能力,体现为企业的预期内涵价值。同时,还包括上市公司通过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事实上所获得的一定资本溢价的资本品牌溢价三个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这三个层面内涵价值属于微观市值管理的范畴。因此,从上市公司股东的角度看,其财富的增加无非来自于股利和资本利得两方面,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市值的涨跌直接关系着自身财富的增减。如果上市公司不能为股东提供持续且高于其预期的股利回报或者高于预期价值增值,那么通过频繁抛售股票获得资本利得超额回报,就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获得高于预期回报的唯一途径,即通过频繁的股票换手以达到自身获得资本利得最大化的目标,这无疑会增强投资者在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投机性,也是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换手率高于成熟有效资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在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条件下,上市公司将市值最优化和最大化设定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这一特有组织形态的必然选择,而且无论任何宏观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根本经营目标也都是要确保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是稳定的、可预期的,而不是象过山车一样暴涨或者暴跌。如果市值与上市公司内涵价值相比波动性过大,必将造成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实现最大化目标的不确定性,拟或说风险性,由此可能给股东造成实质性的财富损失。

从中国A股市场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后的十年情况看,尽管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从理论上解决了全体股东同股不同权、不同价、不同利的利益趋同问题,但由于宏观市值管理法律、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市值管理机制、工具的缺失,在微观市值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两方面问题。

一是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着力点不同。一方面社会公众股东至少可分为短期交易投机型、长期投机交易型和长期价值投资型三类,其中部分社会公众股东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因而笼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难以涵盖全部股东;另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股东大会职能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其中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市值与个人无直接利益关系,市值管理的动力明显不足,而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多为自然人,市值管理动力虽然充沛,但又缺乏有效地约束机制,小部分企业甚至铤而走险,不惜通过内外勾结操纵股价,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二是中國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市值管理的内生动力。到2014年12月底,中国A股市场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共650家,约占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总数的25.1%左右, 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对掌握经营权的公司管理层缺乏市值考核和股权激励,因而公司经营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未能有效绑定,对公司市值并不关心,而更关心工资、奖金及在职消费等显性或隐性报酬,缺乏管理公司市值的动力。

从以上两方面问题可以看出,无论总资本市场层面,还是从上市公司层面,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都需要从管理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以达到优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目标。2008年以施光耀、刘国芳等为代表的市值管理理论的奠基代表人物,就把市值管理定义为一种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并提出的“股东、股价、股本”的三股理论,以及“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的管理“三段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尽管市值管理系统理论尚没有形成一种主流思想,依然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所能参考的专著也不多,但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微观市值管理,大家一致认为是上市公司的一种企业管理行为。那么市值管理既然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它一定会遵循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也一定会继承和发展既有的企业管理方法,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管理创新。如果市值管理概念过于泛化,反而会将其淹没在企业管理的丛林当中,难以体现其真实的管理特征,也有悖于上市公司对市值进行管理的初衷。因而,笔者认为市值作为上市公司客观存在经济现象,需要从上市公司角度解决管理力学中的两方面问题:

一是需要厘清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企业内外部力的构成情况,并将市值管理要素嵌入“企业决策力、企业支持力和企业发展力” 当中,使之真正发挥出提高企业内涵价值的作用。

二是需要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找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行为要素,以及其与资本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中结构、功能和行为的动态关系,更好地发挥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管理力学解析

(一)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力学要素构成

1.市值管理目标合理性力学分析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市值是其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与股票市价的乘积。发行在外的股票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市场价格时刻发生着变化。同时,发行在外的股票作为上市公司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企业任何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可能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特征看,它应当具有灵敏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三个特征,其中:(1)约束性,主要反映在上市公司必须对其动态的市值变化信息进行跟踪,在找出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市值目标的管理边界。若市值超过或低于预期的目标,就必须调动内外部资源进行适当干预,以确保市值目标在合理的区间内;(2)及时性,市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任何超越市值目标边界的负面或正面的市场反映,都需要决策者尽快进行决断,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防止市值暴涨或暴跌;(3)有效性,上市公司所采取的任何管理战略、策略或者活动,都是基于对市值目标边界的准确把握,最终都要达到资本市场对市值的实质性正面影响,以确保市值持续不断地增长。

从市值管理的层次角度看,有宏观市值管理和微观市值管理之分。宏观市值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层面以建立有效资本市场为目标,通过法律、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运用汇率、税收、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措施,规范资本市场环境和各参与主体行为,以及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等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活动;微观市值管理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层面以市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为经营管理目标,将与市值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嵌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分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自身市值的管理机制,并运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技术手段,达到既定目标的企业管理行为。

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压力主要包括:(1)监督管理压力。例如市值管理技术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反“三公”原则行为等;(2)资本市场压力。例如机构投资者看空行为、社会投资者用脚投票、极端情况下市值蒸发等;(3)其他方面压力。出现黑天鹅事件,例如媒体负面报道、产品客户投诉、高管层不良行为,以及经济、外汇、货币、税收、产业政策调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值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上的集中表现,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力的集中体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是要调适上市公司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要素,并激发、抑制、调节和运作各种力,形成市值管理的合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各种力的构成情况如图2所示,这些力非常直接和直观。

(1)凝聚力。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需要有一个灵魂人物。中国每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大致可分为控股股东,或经营管理层中的一员。这个领导者需要对市值管理有充分和正确的认识,并依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管理才能、把握政策能力等引领企业管理团队进行市值管理。同时,他也是提高上市公司决策力的灵魂人物。若没有这样一个领导者,市值管理很难形成合力。实践中,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出现高层内耗问题而导致股票价格应声下跌的情况屡见不鲜。凝聚力是市值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内聚力。

(2)约束力。在成熟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资本市场具有价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创新、投融资等功能,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涵价值基本吻合,市值以内涵价值为中心小幅波动,而在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条件下,资本市场的上述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由一套系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包括上市公司内部各部门、机构和关键岗位间的责任划分、激励具体措施,以及内部组织和协调该项工作的流程等,用制度将各层级市值管理行为规范化。约束力是一种水平方向的正向力,也是围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目标的一种整合力。

(3)激励力。通过激发和加强上市公司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动机,引导并推动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解决全体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目标趋同问题。激励力是一种纵向力,也是推动市值管理的一种正向力。激励力三个维度与市值管理的关系如图3所示。

(4)主動力。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积极应对市值信号,并主动采用适当管理工具确保市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主动力是一种纵向力,也是一种正向力。上市公司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主动性。

(5)离心力。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管理层,以及重要岗位员工,有可能违背市值管理目标,基于不同的利益动机,如控股股东为套现操纵股价、管理层内外勾结输送利益、重要岗位部门对企业不满影响公司声誉等,对市值管理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是一种与市值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的水平反向力。

(6)沉淀力。由于公司员工或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或墨守成规,缺乏思路,而且公司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上市公司市值信号的反应也非常迟钝,公司对价值创造、经营和实现的激情不足,处在“吃老本”的状态。

(7)摩擦力。由于管理层内耗、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管理流程不清晰,激励不到位等原因,公司内部彼此抵触,互相掣肘,推诿责任,造成市值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

(8)惯性力。资本市场瞬息万变,既有的市值管理工具和方法很难适应市场的新变化,也不可能涵盖未来可能发生所有情况。面对这些变化,惯性力是一种纵向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其为正向力或反向力,关键看最终结果。如果出现反向结果,就需要进行调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具有不同的力学因素,既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压力,也有上市公司内部正向的凝聚力、激励力、主动力和约束力,也有反向的离心力、沉淀力和摩擦力,还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的惯性力。只有对各种力进行调适,增强正向力,减少反向力,杜绝离心力,才能确保市值管理的有效性。

2.市值管理组织机构力学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股东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一种相互制衡机制设计。组织机构是市值管理控制力的体现。内部治理结构与市值管理责任分解的关系如图4所示,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

(1)股东会决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并明确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管理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的综合体现,这一目标也体现在企业具体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当中。股东会作为上市公司权利机构,需要全体股东利益目标达成一致,并形成全体股东合力。

(2)监事会监督市值管理决策和执行情况,并对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评价。监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履行监督职责,需要监督经营管理层落实股东会所确定的市值管理目标,以及市值管理过程中侵害公司或全体股东利益的行为。监事会监督是确保经营管理层合法合规合市值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制约经营管理层在市值管理过程中损害股东利益的一种制衡力。

(3)经营管理层运用市值管理的各项策略,并实现市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由决策层和执行层两部分组成,其中董事会是决策层,负责市值管理活动的各项决策,并达到股东会要求的各项管理目标。董事会决策能力既是对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一种考验。实践中,上市公司股东对预期内涵价值判断,主要源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即战略利润区,而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方向,会带来不同的预期内涵价值。董事会决策力体现为在现有资本市场环境中,趋利避害合理配置资源,并进行市值管理的能力;经营管理层是执行层,其与股东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需通过股权激励措施,实现执行层与股东利益的趋同,并化解双方相互掣肘的矛盾,解决执行层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力问题,是促使其提高公司内涵价值的关键。由此可见,经营管理层是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主体。过往的市值管理理论大多对这方面论述比较笼统,也有学者建议专设市值管理机构,但笔者认为,市值管理本身并非一个独立的经营管理系统,而是基于市值管理目标的一种企业管理行为,它与企业战略管理、价值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密不可分,应当是将市值管理目标嵌入现有管理体系中,包括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和机制完善等,并结合市值的资本属性所进行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因而,需从组织机构功能、职务结构和人员素质着手。

一是董事下设的战略管理委员会,应当承担起市值管理的责任。一般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均设有战略管理委员会,由于市值与公司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在不考虑上市公司非可控市场环境条件下,市值变化也正式基于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预期内涵价值的判断,因而上市公司在制定、执行或评价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市值可能发生的变化,而且也必须给未来资本市场传递预期内涵价值可能增减的信息。同时,还需要将股东会确定的市值管理目标嵌入公司执行层的预算目标中,同时通过完善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这就要求,董事会选举产生的董事必须谙熟资本市场,有较强的事业心,以及驾驭、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二是投资者管理管理部门,应当承担起市值管理内部综合组织、协调职能。一般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承担着投资者管理管理的职责,由于市值与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密切,且市值变化原因复杂多变,需要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也要做好企业资本品牌的宣传。特别是在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条件下,潜在投资者更愿意为信息详实透明、发展态势良好、主营业务特点突出、治理结构完善的上市公司支付资本品牌溢价,也只有与潜在投资者接触频繁的董事会秘书办公室,才更了解资本市场情况。市值管理执行责任由总经理牵头,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责,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市值管理目标的日常计划、落实和考核等。同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人选必须具有较强的与投资者沟通,以及组织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最终要成为金牌董事会秘书。

3.市值管理制度系统分析

市值管理目标确定后,需要将市值管理内容嵌入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固化,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形成完整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可以调节市值管理力的方向和结构,促使市值管理的合力形成。例如:将未来市值量化目标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目标,明确预期内涵价值的增长幅度等;在编制公司财务预算时,把市值目标纳入预算管理制度,并以此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决定企业的相关财务政策、盈余管理、投融资计划等;把市值管理要求纳入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市值管理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道德、信誉、法律等风险;把市值目标纳入执行层绩效考评体系,建立长期的高管或重要岗位的激励制度等。

(二)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力学分析

1.力的解析和量化

力的量化可采用专家评分、调查问卷等方法。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力的量化标准可简化处理,其示例如表1。力的量化可从制度、组织和人员三个层面进行,权重分别为20%、20%和60%,最大量值为100,具体计算如下。

(1)制度层面主要看约束力,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是否市值管理制度还有不完善或重大遗漏的地方;二是是否执行市值管理制度时存在执行偏差;三是是否对市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评价及自动纠错的能力。该层面可采用专家评分法,并进一步细化衡量标准,最终折算出结果。

(2)组织层面主要看执行力,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内部组织机构或岗位的市值管理职责是否明确;二是是否存在市值管理组织机构漏洞,且组织机构间信息传递是否及时;三是是否市值管理措施、指令等是否准确得到落实。该层面可采用现场测试法,并进一步细化衡量标准,最终折算出结果。

(3)人员层面是市值管理的核心,也是市值管理力的主要因素,需增加正向力,减少乃至消除反向力,具体计算可采用一些客观指标。例如:凝聚力可采用市值管理目标认同率,即投赞成票股东会决议人数÷股东会股东实际参加人数。实际量值=市值管理目标认同率×标准值。每一项根据重要性均有对应标准值。该层面采用客观指标衡量,并进一步细化标准值,最终折算出结果。

2.力的运算和分析评价

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确定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合成运算,并求得管理力的量值。

(1)二元力的解析。假设某上市公司全部为流通股股东,控股股东与社会股东股权比例为6:4,表决权按股权比例行使,运用平行四边形定理可解析控股股东与社会股东确定市值管理目标所形成的合力,其中F1代表控股股东表决权,方向代表市值管理目标正向力,同理F2代表社会股东表决权、F3代表形成的市值管理目标合力。

其公式为:F3=F1+F2

假设控股股东通过前提下,若社会股东全票通过,则市值管理目标合力F3如图5(1)所示;若社会股东50%通过,则市值管理目标合力F3′如图5(2)所示。

可以看出,在夹角不变情况下,F3′短于F3,由此可见F2越短,F3也越短,即社会股东通过率越小,确定市值管理目标的合力也越小。也就是说F3越小,说明出现了股东间利益不一致现象。只有在控股股东和社会股东取得共識,并形成最大“合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定市值管理目标,有效推动市值管理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涵价值。

(2)多元力的解析。在市值管理最优化和最大化过程中,涉及市值管理既有水平力,也有纵向力;既有正向力,也有反向力,还有需对其正反作用判断的力。若以Fm表示管理力,Fn表示整合力,Ff表示摩擦力,Fj表示各纵向力。

其公式为:

通过增强管理力,股东财富最优化和最大化过程如图6所示,其中pv为股东财富提升前内涵价值,mv为股东利益提升前市值,pv和mv分别为股东财富提升后的内涵价值和市值。

(3)系统动力的解析。系统动力学(SD)在经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J. W. Forester教授1956年创立的系统仿真方法。市值管理作为上市公司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也是对外部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高度非线性、高阶次、多变量、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的大系统特征。应用SD研究市值管理就是利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市值、内涵价值和市值管理,它不仅关注系统内部,同时关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关注市值管理系统的每一个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力求运用图示或建立模型方法展示各种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各层级开拓思维、创新运用多元化的市值管理工具,使公司市值紧紧围绕在公司价值目标,充分反映企业内涵价值。影响市值因素与市值管理形成众多的反馈回路,进一步显示出市值管理的复杂性。

假设①:影响市值管理的因素以外其他因素不变;

假设②:暂不考虑各因素与市值管理之间的时滞性。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循环图,可建立市值管理的SD模型如图7所示。

系统动力学模型由整个时间域内系统状态的变化关系所组成,若用x表示系统的状态,则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函数f,假如时间用t表示,λ为模型参数,X0为系统初始条件,其公式为:x=(t, λ, X0)

模型简单解析如下。

一是市值管理不是操纵股价,而是基于公司内涵价值被低估或高估所做出的客观判断,通过引导潜在投资者趋于理性,避免公司市值扭曲。在不考虑外部不可控因素条件下,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前后市值变化如图8所示。假如mv表示某一阶段未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市值,mv′表示某一阶段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市值,pv表示内涵价值,投资者关系管理促使市值波动趋于平稳。

二是明确、清晰、稳妥的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家精神,是给上市公司带来预期收益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市值不断增长的一种长效机制。投资者认知过程如图9所示,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杜绝内幕交易,需要及时、准确、公开地向市场传递影响企业价值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三是总体来看,中国市值管理工具并不匮乏,而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值管理策略。市值管理的最终结果是要提高企业的内涵价值,不同的对策可带来不同的内含价值增减。衡量市值管理效果的关键,看是否真正增加了内涵价值,与其他企业管理活动一样,人在市值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是有效的股权激励是提高经营管理层进行市值管理的有效机制,它不仅可以提高经营管理层市值管理的力度,而且也可避免经营管理层的惰性和卸责行为,以及短期的投机行为。

主要结论与展望

现有市值管理基础理论内容相对宽泛,在实践中很难抓住市值管理的关键点,让上市公司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一些违反“三公”原则的市值管理乱象,而由于微观市值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经常出现监管机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本文运用管理力学的原理,对微观市值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的各种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力学理论建立起市值、内涵价值和市值管理的SD模型图,针对模型图解释和说明了市值管理的循环机理。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上市公司内含价值分解为资本品牌溢价、预期内涵价值和现实内涵价值三个层次,并结合不同层次内涵收益的实现,通过管理力的合成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进而通过激励相容的相关措施。本文局限性在于只是提出了微观市值管理力学分析的框架,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研究。笔者对系统力学运用于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充满信心,相信其在模拟市值管理过程、基于EBM的绩效管理、潜在投资者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市值股东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