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市内铁路之先行:宁省铁路——京市铁路*

2015-06-10 08:15:58李沛霖
档案与建设 2015年6期
关键词:档号南京市南京

李沛霖

(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京市铁路一号机车(1935年)

“近代交通进步之造福人群、裨益社会,实为古时梦想所不及……交通之中,尤以铁路为首屈一指,诸路皆相通车,商民称便”。[1]为应清末“南洋劝业会”之需,改变“舍驴、骡、马车及肩舆外,别无他交通工具科以代步”的情事,1907年南京修建了当时“我国唯一之市内铁路”。[2]其是南京“城内建筑最早之交通线”[3],为公共汽车开办前,惟一大容量的交通设施。至1937年抗战前,“金陵城内铁路,为京市交通枢纽”[4]。可以确定,其嚆矢和延续标志着为大众服务的交通新时代到来。

一、沿革轨迹、组织管理

自下关为起点的沪宁铁路兴建后,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即“以南京城外下关为沪宁路首站,商业日臻繁盛,而城内辽阔、往返需时,于行旅出入、货物转输诸多不便”为由,“拟紧接车站筑一支路入城至城中为止”。获准后,端方委王燮为工程总办,聘英人格林森(Caliensen)为总工程师,测量购地;筑路经费先由官钱局垫银15万两,余由藩司、盐粮道、厘捐总局等划拨。[5]10月兴工,“经工程司勘定轨线,沿途民屋照章给价令人迁徙”。[6]次年12月建成,全长8 英里半(合28 华里),建筑费47.55 万两。[7]1909年1月正式通车,定名“宁省铁路”,“南自城内中正街起,北至下关江口止”;“由两江总督管辖,设总会办以管理之”,首任总办王燮。[8]1911年,更名“江宁铁路”。孙中山乘沪宁路抵宁,转乘该路直达“总统府站”(时称)下车,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其改隶“江苏省督军署直辖,改总会办为总理、协理”。尔后,袁氏当国,李文滨任该路局长,“尚能治路,业务稍有起色,曾增购机车一辆,随车均有军警稽查,官兵乘车无一敢从中捣乱者”。嗣后,“迨北伐军到,孙(传芳)与直鲁军联合抵抗,此路所有车辆先后为两军运送部队和物资。其时客货业务停顿已久,员工薪饷无着”。[9]虽其际遇跌宕,但至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前,“城内外之交通,向恃江宁铁路而已”。[10]

定都后,市政府工务局“派员调查江宁铁路情形,以资整理”。[11]1928年,其更名“南京市铁路”(时称京市铁路),“全路设管理处管理之,路局职员亦决特别加以整顿”,并公布《南京特别市政府铁路管理处组织章程》。[12]1935年修订为《南京市铁路管理处组织规则》,规定“本处隶属南京市政府,设主任一人,承市长之命综理全路事务。本处设总务、车务二股,各设股长一人,承主任之命分掌各股事务”。[13]翌年,再增设“机务股”;并“展筑至中华门外,以衔接京芜铁路与之接轨”,沿途增设建康路(乘降所)、武定门两站。[14]1937年,该路办事处设江口站楼上,全路职工148人,薪给数为:主任180 元、股长80 元、机务员40 元、站长20 元、售票员8 元等。[15]是年,市府拟将其从江口站修至三汊河并“展长京市铁路至雨花路应建之雨花路车站”[16]。因抗战爆发未成行,其时全线已设车站10座。

该路“开车后未彻底修理一次,以致车辆、桥梁、铁轨、枕木均朽劣不堪,因之越轨覆车之事迭有所闻”[17],当局逐将“中正街至下关江边一段朽腐枕木,修理稳固”,并“抽换枕木二千根,螺丝一千双,道钉四千根,藉固路轨而免危险”[18]。综计“几年来已先后抽换八九千根”,至1937年“一二月全部换毕”。[19]由于“客车终年行驶于烈日风雨中,斑驳侵蚀,外表既不美观,天雨又复渗漏”,已“饬工修理、油漆,仿京沪路车式从新装修”。[20]且“原有机厂房屋、设备,现全部修理,并装五匹马力马达以利工作”,新购和修理轮盘四副、十二副。[21]该路“年来盈二万余元,均奉准修理开支已罄,修理工程无余款”。[22]战前,京市铁路“应有附属设备如站房、车房、水塔、煤台、警屋、马路等均大略具备”。[23]由是,“经市府核拨巨款,将所有机车客车,路道桥梁大加修理,遂使从前市民认为腐败退化、不屑光顾之小火车,今已变为渐有振作、乐于利用之交通利器”。[24]

二、行车态势、票价规制

宁省铁路通车之始,置英制机车2 辆、头二等客车2 辆、三等客车6 辆、铁质水车1 辆(供督署装运江水饮用)、花车1 辆(两江总督专车)、货车4 辆。[25]时设江口、下关、三牌楼、丁家桥、无量庵、督军署、中正街等7 站;具体路线“起下关,贯仪凤门东首之金川门入城后,即沿通行马路之东偏辟一轨线……迤逦逾钟鼓楼之东,过北极阁下路,越马路之北而至马路之南,斜度两江师范学堂之后墙,仍跳越至马路之东北不一二里将至珍珠桥,遂距马路略远。向东直指,以抵通济门中正街之东头为止”。[26]1923年,江宁铁路日开行18 次、往返9次,南北对开每小时一趟,“各站按时刻表规定时间接发列车”;使以往“由城内以达下关往返动须经日”,变为“火车单程仅需四十分钟”。全程票价:一等客6 角、二等客4 角、三等客2 角,分别可携免费行李200 斤、150 斤、100 斤,如超规定斤数照章纳费。[27]其行车“轨距均单轨,轨间用(欧洲)标准制,所有枕木、铁轨均国外进口且严格规定”。[28]

1928年,京市铁路将“无量庵”、“督军署”分别改为“鼓楼”、“国民政府”站,增设“新民门”站(下关之附站);每日上午5时至晚9时行车,票价不变。至1931年,该路全天13次往返,发车到站均精确到分;二、三等票每站分别8 分、5分,全程分别3角、2角(战前三等调至每站3分、全程1角2分)。[29]再据1933年《京市铁路行车时刻表》载,全天已15次往返、上下行车30次,终日对开行驶;时刻是江口站上午5时向南开、中正街站6 时向北开,中正街、江口站分别至下午9、10时止。[30]1929年 至 1933年,该路各年载客数分别为372,443、357,16、426,862、 432, 225、312,040人;其间,进出站总数达1,901,386人。[31]且因“军人乘车向不购票,而每次人数均较乘客为多”[32],该路出台《军用车票章程》,规定“军人悉应乘本路之军用车,不得乘客车;军人应购军用票,每人每站纳票价铜元2枚……凡违本章各条之军人,由随车宪兵带部讯办,转解各该军事机关依法惩处。[33]1936年还施行《修正南京市铁路特种客票价目章程》,将来回票(每票收费2角)、月票(每票5元8角)、团体票(10人以上方能购用)等加以规定。[34]

1935年7月 初 至1936年6月底,京市铁路月均行车数达744次,载客76.2 万人。[35]战前,该路共有车17 辆,其中机车3 辆、大机车2部、小机车1 部、头二等客车2 辆、三等客车6 辆、货车2 辆、货车架1辆。“每日开行三十次,每次可载客五六百人,每月载客达五六万人”,在南京“城内已纵贯南北”。[36]

江宁铁路丁家桥站(1922年)

三、北联京沪、南接京芜

1923年,江宁铁路与沪宁铁路办理客货联运,“从上海方面坐沪宁车,到南京车站可换坐江宁火车进城,江宁车的下关车站和沪宁车站相连”。[37]定都初,南京市政参事会提议其与沪宁路“接轨”,并交工务局接洽。[38]1933年,京市铁路与京沪铁路衔接车次已达12次;衔接京沪路夜车、快车、特别快车和慢车等;衔接时刻:上午7:00、7:45、9:00、11:50、12:45,下午1:15、2:05、2:20、5:25、5:50、9:00、11:00。[39]翌年,两路签订《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南京市铁路管理处办理联运合同》。即(1)联运范围以三四等旅客及各该等旅客行李为限。联运责任在京沪路范围内由管理局负责,在南京市铁路范围内由管理处负责。双方车辆暂不直达过轨,联运旅客及行李概在下关站转车。(2)联运车站在京沪路,以上海北、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等站为限;在南京市铁路,以中正街、鼓楼、国府站为限。(3)联运票价按两路票价合并计算。[40]1936年,两路代表再次商洽接轨办法,“希望京沪路能在金川门将入城旅客,送至市铁路车站……则由上海来京之旅客,当可得极大之便利”。嗣后,该路下关站线2 条中1条与京沪路南京站10股道衔接。[41]战前,京市铁路“为便利商旅起见,与京沪路毗连衔接,办理客货联运”,“使城内旅客往来京沪者可直达”。[42]

自1934年“江南铁路公司在南门外建筑京芜铁路后,为贯通京市南北交通起见,市铁路实有与京芜路接轨之必要”。[43]如“以前市民欲往镇江,需至下关或和平门上车,火车票三等仅需一元,而自夫子庙至下关之(出租)汽车费则需二元,其间仅长十余里,车费反较下关至镇江尤贵,在时间及金钱上均不经济。故为解除此种状况起见,市铁路实有展筑之必要”。从而,在该路“与京沪路已有联络,如京芜路与之接轨,则全国铁路交通可藉此勾系”背景下,9月两路订立《江南铁路与京市铁路接轨联运合同草约》。[44]嗣后,市府“将京市铁路自中正街起展筑,路线向南沿致和街,过秦淮河沿东沿路出城,与京芜路衔接”。展筑工程3.8 公里(展筑后全长15.1 公里),费用约25 万元,1936年7月竣工,[45]并“决定自安徽直达本市之旅客,由江南路送至武定门车站,再由市铁路接送,方法与条件均谈妥”。[46]如两路《客货联运办法》规定:旅客联运范围,暂以发售三四等联运单程票及办理寻常行李包裹为限;联运票价应按两路票价合并计算,但由联轨站至京市路下关站之票价,不得超过江南路中华门下关间之票价作为联运特价;联运客票以二日为有效期间。[47]既如此,该路“展长路线直达中华门外之马家山,以与京芜路接轨”,“这样一来,从南京到安徽、江西、湖南去,有一条横贯的铁道,交通上当然要便利得多”。[48]

概言之,战前京市铁路自“下关至中华门外纵贯城区,北接京沪铁路,南与京芜铁路相连”[49],从而“由安徽或上海来京者,可直达城内,而城内市民可在城内附近车站上车,直达安徽或上海”[50]。

四、收支相权、对弈结局

此前,江宁铁路“营业以客运为主”,但“历年营业情形无从查考”。仅知“该路客货运收入最少之月仅一千余元,收入不敷养路,车辆无法补充设备不全,终致收入大减”。[51]定都初,“省市行政权限划分,江宁铁路即归市有”。嗣后,京市铁路“每月客货运收入计约四千余元,而衡之经常支出,仍亏蚀三千余元”。[52]如1929年12月收入21,684 元,支出25,706 元;1930年2、4、5月收入分别43,634、13,473、68,183 元,支出分别56,713、19,667、69,422 元。[53]因入不敷支,市长马超俊“对于路务切实整顿,先后拨款共七八千元,将车辆路轨大加修理,营业渐有起色”。如1932年该路营业收支分别占全市地方营业收入和支出的75.96% 和51.92%。再如1929 至1934年(1-12月),其收入分别94,923、169,239、119,109、77,280、111,596、86,894 元;1933-34年支出分别116,999、106,437 元。[54]自民国二十一至二十四年度(1932年7月至1935年6月),该路营业收入分别86,999、74,751、80,049、92,058 元,支出分别140,650、106,426、80,556、100,460元。其时,“每月客货运收入已增至七八千元,而支出方面则尽量节省”。[55]然至1936年该路月均收入又降至五千余元,1937年仅三千元左右,“核与职处每月预算六千余元,只得其半不敷尚巨”。[56]如此观之,战前京市铁路的营业态势基本是入不敷支。

两江总督署东墙外的宁省铁路(1910年)

深究而言,其亏折的最重要原因可能在于与公共汽车的对弈。如自1930年代后,该路“客货运亦成逐年迭减之趋势”,因“市内马路逐渐开辟,汽车日见增加……路务遂一落千丈,几有一蹶不可复振之势”。[57]时人亦言,“中山路的筑成无形中使首都市铁路的生意清淡许多”。[58]特别是江南汽车公司独营全市公共汽车后,其班次密、站点多、票价廉,京市铁路更被市民所诟病,称之“南京一怪”。如其路线横贯全城,所经多为要道,火车来时行人车辆都要阻塞数分钟;车过时沿路人家都为之震动,汽笛一鸣全城可闻、噪声大;火车头所喷的浓烟和煤灰,为沿线居民指摘;沿线道口多、站距短,车刚出站不久又减速进站,行车速度基本25公里/时以下,有的区段仅15 公里/时。市民从而更愿乘具有优势的公共汽车。如1936年江南汽车每日已行驶120 至140 辆,日乘客约12 万人次,全年乘客达1988.1 万人。[59]战前,各方不断呼吁将铁路迁至郊外,市长也认为必要但未着手。这些问题已导致其欲振乏力,“收入之微自在意中,日久必难支持,汽车公司之设立不可谓无妨于铁路之营业”。[60]1937年该路再因“员工薪资微薄”,呈请市府“准予照发维持费”。[61]

旋抗战全面爆发,京市铁路在南京“沦陷期间为敌伪占用八年”,由日本“华铁”经营,“将此路与京芜段并称南宁线,设备大部被毁”。抗战胜利后,因其损毁严重“致接收后无法单独行车”,南京市府“委托京沪区铁路管理局暂行代管所有车辆、材料之供应及修缮工程皆赖其协助”,维持行车”。[62]新中国成立后,该路更名“宁市线”;1958年在尧化门至中华门间联络线建成时(沪宁、宁芜铁路接轨),其全部拆除。至此,50余年历史的南京市内铁路终被历史尘封。然追溯既往,其仍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史上留下至深至巨之烙印。

注释

[1]中国军事交通学会:《交通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京华印书馆1937年版,第19页。

[2][14][49][62]南京市政府:《首都市政》,大成出版公司1948年版,第82、82、82、82页。

[3][7][19][21][23][30][36][42][45]南京市政府秘书处:《十年来之南京》,第50、50、51、51、51、50-51、50、52、52页。

[4][22][61]《呈请购发统煤及发预备费以资救济》,1937年,南京市档案馆藏(本文所引档案均为南京市档案馆藏,以下不再一一注明),档号1001-1-589。

[5][9][17][25][28][51]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铁道年鉴》第一卷,1933年编印,第1190、1190、1190、1190、1190、1190页。

[6][26]叶楚伧、柳怡徵:《首都志》下册,正中书局1935年版,第851、851页。

[8][31][57]建设委员会经济调查所统计课:《中国经济志·南京市》,正则印书馆1934年版,第83、84、84页。

[10]悟非:《首都长途汽车去年概况》,《申报》1929年1月19日,第10版。

[11][38]南京特别市工务局:《南京特别市工务局年刊(十六年度)》,南京印书馆1928年版,第30、404页。

[12]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南京特别市市政法规汇编·初集》,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786页。

[13]《南京市铁路管理处组织规则》,1935年,档号1001-1-1601。

[15]《南京市政府铁路管理处职员调查表》,1937年,档号1001-1-35。

[16]《关于建筑雨花路火车站工程》,1937年,档号1001-1-1143。

[18][20][32][52]南京市政府秘书处:《一年来南京市政》,1935年编印,第129、128-129、129、128页。

[24][52]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下篇,南京扶轮日报社1937年版,第16、16页。

[27][37]陆衣言:《最新南京游览指南》,中华书局1924年版,第70-71、69页。

[29]《规定市内水陆交通舟车价格标准》,1930-1937年,档号1001-2-57。

[33][34][43][46][50]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译股:《南京市政府公报》第169期,南京市救济院印刷厂1936年版,第18、16、107-108、108、108页。

[35][55]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统计室:《南京市政府行政统计报告(民国二十四年度)》,胡开明印刷所1937年版,第242、243页。

[39]南京市政府秘书处:《新南京》,共和书局1933年版,第41-45页。

[40]《京沪路与南京市铁路办理三四等旅客联运》,《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第1049号,1934年8月11日,第73页。

[41]《派员赴铁道部接洽京市铁路联运》,1936-1937年,档号1001-1-1608。

[44][47]《拟展长路线与京芜路接轨计划》,1934年,档号1001-1-1606。

[48][58]倪锡英:《南京》,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33、33页。

[53]南京特别市市财政局:《南京市十八年度市财政统计》,京华印书馆1930年版,第15页。

[54]《南京市政府行政报告(廿三年度)》,1934年,档号1001-1-1734。

[56]《营业概数报告表及铁路建筑工程》,1937年,档号1001-1-407。

[59]《各种章则办法程序》,1947年,档号1040-1-1147。

[60]《宁省兴办汽车公司问题》,《申报》1919年3月9日,第7版。

猜你喜欢
档号南京市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不会忘记”
环球时报(2022-08-16)2022-08-16 15:13:53
浅议专业档案实体分类及其在档号编制中的运用
兰台内外(2020年18期)2020-09-26 14:42:02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号编制的原则与要求( 之三)
档案天地(2017年12期)2018-01-17 21:41:50
南京·九间堂
金色年华(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提高档案实体管理水平中的思路
南京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