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与中国近代建筑的文艺复兴*——以国民政府铁道部建筑群为例

2015-06-10 08:16朱光立
档案与建设 2015年8期
关键词:铁道部南京市建筑

朱光立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03)

铁道部办公楼

国民政府铁道部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54号,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东院办公区。由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绘图设计,主体包括办公大楼、部长住宅及职员宿舍等三部分,均以钢筋混凝土建造,于1929年9月举行奠基典礼,次年3月全部建筑完成。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之前,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部。抗战胜利后,因铁道部早先已被撤消,此地又为行政院所用。建造的示范性、设计的近代性以及使用的多样性,使得该建筑群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示范性:迫不及待的营建与使用

(一)“首都建筑称第一”

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于1928年10月23日,是中华民国政府为统筹其全国铁道营运而设立的,隶属于当时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该部设有部长、政务次长、常任次长、参事、秘书、技监等职,另外还置总务司、财务司、业务司、工务司、会计处等部门。除了掌管的资源十分庞大之外,其历任部长如孙科、汪兆铭(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张嘉璈等也为国民政府或国民党重量级的人物。至于该部新造之建筑群,则为当时“首都第一大建筑”[1]。

国民政府行政部门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肇始于1929年初[2]。时任铁道部长的孙科聘请上海著名的留美建筑师范文照、赵深等人,在尚未完工的中山路旁设计了国民政府第一座办公大楼——铁道部“公事房与住宅”[3]。该项目先行收购了萨家湾、中山路、太平桥等处民地以备建筑部址之用,经过招商投标,包工给了最终的承筑者——由姚雨耕经营的上海利源建筑公司(营造厂)[4]。从4月开始,用300 多天的时间,兴建了一座办公大楼,一所部长住宅,一所部长住宅旁的卫士房,以及部长住宅四周的一道围墙。至于部址的前门、围墙则暂不兴筑,俟必要时再补报添建;部长住宅内原计划设有水塔,但此时仍暂缓筑造。

1930年1月7日,三牌楼中山路铁道部新署工程处又开始准备在150天内修建两间门房,一座汽车房,围墙及铁丝篱等(Garden wall,gate,garage and road layout);其中“汽车房之一部系二层,余他一部及门房等均为平房”[10]。建筑范围“东至蒋、李等姓空地,南至中山路,西至王、许等姓空地,北至太平桥马路”[11]。共收用民地达86.1158亩。地脚材料为灰浆三合土,墙壁材料是砖灰实砌,平屋顶梁用钢筋混凝土,瓦屋顶梁则用美松,柱由砖用水泥砂砌成。材料费凡6300两规元,工资5280 两规元,工程共花费11580两规元。

(二)“铁道为交通之母”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因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认为铁道是振兴中国实业的主要关键,奉行中山先生遗教为建国方略的国民政府遂将铁道部确立为拥有较高层级与位阶的部会。

1928年12月1日,南京设立了隶属于首都建设委员会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统筹负责建设南京的《首都计划》的制定工作。《首都计划》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科学的城市规划,为实施该计划,国民政府大兴土木,先后建成了一批办公与公共事业建筑,而铁道部就成为这其中的第一幢。

事实上,在最初的草案里,国民党总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显要位置。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民党把办公地点继续保留在了江苏省议会的临时办公处,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修建能够快速收回成本的建筑——铁道部。一方面,首都建设委员会主席是孙中山先生哲嗣孙科,以他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明白当时铁路的象征性意义和实际重要性,无不将其视为工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繁荣兴盛的关键。另一方面,因为计划中亟待兴造的铁路通过公债和国外贷款需要500 多万元,所以必须使得当时国内外的金融家们都相信投资中国铁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邀请这些未来的投资商与铁道部部长在宏伟、气派的建筑环境中举行一系列的活动。

1931年3月1日下午3时,全国商运会议在铁道部大礼堂开幕。部长孙科为会议主席。兹纪开幕情形如下[12]:

1.会场布置:铁道部门前横悬“全国商运会议”六字,两旁石柱围以玉绿色油布,再用铅粉略饰云勾。会场内设有主席台,并设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代表席各一座,主席团席两座。台下第一排正中为秘书席,左右为速记席,再次左右各设专家席及新闻记者席。全场会员席一百座,座位全系黑漆桌椅。场内并没有布置纸花、标语等装饰,颇显出肃穆之象。

2.开会程序:(1)全场肃立,(2)唱国民党党歌,(3)向总理中山先生遗像及党旗、国旗行三鞠躬礼,(4)恭读总理遗嘱,(5)主席宣讲开会词,(6)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训词,(7)国民政府代表训词,(8)行政院代表致词、来宾致词,(9)会员答词,(10)唱国民党党歌,(11)散会,(12)摄影。

3.各机关出席代表:行政院谢心准……上海煤业公会陆祺生。凡79人,除各院(行政院、立法院等五院)部(军政部、交通部等)会(建设委员会等)外,不少省(湖南、新疆等)市(汉口、济南等)政府均派员出席,特别是各地的总商会、商会以及铁路各路段的代表。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了关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简称《规范》)的公告。修订后的《规范》内容涉及餐饮服务场所、食品处理、清洁操作、餐用具保洁以及外卖配送等餐饮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基本规范,并将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4.主席致开会词:略谓路政一端,关系国计民生,至为密切,欲谋生产事业之发达,胥赖铁道交通之便利云云。

5.代表演说:有专家陈光甫演讲生产运输与国际贸易、国民经济关系之重要,河北商联会代表王建中演讲整理路政以禁绝军队扣车、便利商货运输为先决问题,最后是上海市运输同业公会代表洪少圃致祝词。

二、近代性:中体西用的设计与构造

(一)中式设计不乏西洋元素

翻开世界建筑史,凡是有意识地把传统建筑形式移用于新兴建筑中,并形成一代风格的,都是与当时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思想诉求相适应的。类似于14 世纪中叶至16 世纪末叶欧洲的文艺复兴和19世纪欧美的古典复兴,20 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在建筑风格的创新和改造中,出现了一股探索“民族形式”的复古潮流,营造了一批带有某些古代传统建筑特质的近代建筑物。铁道部建筑群先于国民政府其他党政军机构的兴建,恰好引领了这一潮流。

当时,新兴的国际式建筑已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地。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等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与西方的古典柱式一样,中国的传统木架本应告一段落,但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却以西风东渐的模式开始了。1914年,美国建筑师茂菲(Henry K.Murphy)主持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规划设计,在多层教学楼顶部一律戴上中国宫殿式屋顶。追随其手法,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在1925年南京中山陵规划设计和稍后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两大竞赛中,均获首奖。建筑师童隽在30年后回顾了这一开端,“教会大学建筑式样,本系洋人所创。他们喜爱中国建筑,却不知精粹所在,只认定其最显著的部分——屋顶,为建筑美的代表,然后再把这屋顶移置西式堆栈之上,便以为中国建筑已步入‘文艺复兴时代’,居然风行一时”[13]。

作为这一运动的支持者,国民政府为了“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文化”[14],遂聘请茂菲与另一位美国资深建筑师古力治(Crosky)为政府建筑顾问。类似地,孙科选择年轻的中国建筑师范文照、赵深来设计铁道部建筑群,不仅因为他们共同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留学背景,更是缘于当时他们已经在国内的建筑界崭露头角。范文照偏于折中主义,主张在整体的西式建筑中融入局部的中国传统设计;赵深实地考察过欧洲的传统建筑,对意大利古典建筑艺术情有独钟。因此,雕梁画栋的中国宫廷建筑式样的设计,其中不乏西洋古典建筑、甚至现代建筑文化的元素。

1930年1月14日,铁道部新大楼行将竣工。大楼计三幢,一字式,坐东北,朝西南。居中为三层(地下一层),左右各两层。中楼前有水泥栏杆,南北长二十丈,宽约四丈,高四尺。中楼高约六丈,长约十五丈,宽七丈。门作传统宫殿样式,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飞檐翘角,重檐庑殿顶,黑瓦、蓝脊、红椽、绿檐。梁枋彩绘,下饰斗拱、博风、垂鱼,做工精细,宏大而华丽。檐下砌有十根绛色圆柱,排列成行。屋脊两头各雕有苍龙蹲伏像。每层楼檐角均有麒麟、狮兽、飞鸟等像,神态活跃如生。檐下楼楣,雕有美丽的花纹,髹以彩漆,五色缤纷,鲜艳夺目。墙壁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分割匀称的大窗户,使得在室内新鲜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在室外让人产生一种开阔之感。楼前宽阔的平台,钩阑踏道,水杉已经合抱。楼内装饰也十分考究,门厅木雕窗棂,铁铸吊灯,石膏砌作藻井,平棊彩绘。地面水磨石拼花,墙裙、压角线等亦作工细致。楼下有五大间,后面大小九间。东西扶梯均为“卍”字式,白铜镶边,至精巧。二层楼,房间与楼下同,梁枋、柱础、栏杆以水泥砌出浮雕纹样。南北均有凉台,作花园式,能直通左右楼的二层楼上。楼窗用钢骨,装玻璃,衬绿纱。除了雕花门扇间用木质外,其余均系瓷砖及水泥磨制而成。三层楼上计房十大间,部长孙科的办公室即设在右侧,而左面是孙科主持召开会议的地方,檐枋、平棊彩绘,沿墙布列压角线,吊灯、壁灯布置有序,富丽堂皇。楼顶作螺旋圆式,髹以青天白日徽,堂皇富丽,精致绝伦。右楼高约四丈,共两层。长约八丈,宽五丈。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正脊兽吻俱全。门面为五大间,中有弄,后面有房。楼上亦与楼下同。左楼亦为两层,宽长、式样均与右楼相同,只是下面系大礼堂。楼上装饰至精美,形似大餐间,并安装配备了新式暖气管。其外面的粉饰、雕镂则与中楼相同。2月11日,整体工程大致完竣,不日落成,屋宇廊房悉呈现传统之美观。伫立在门前台阶两旁的水泥灌模石狮,已运到陈列,造型古朴,洁白高大,左右雄视,有古衙遗况。3月19日,铁道部即搬入此新屋办公,建筑费共计969380 余元。部长室一桌,就值400 两,一经手按,即现指痕[15]。

办公正屋后为职员宿所,有交谊室、会食厅、书报室等,此外更有重要职员住屋五所,每所均为二上之西式洋房。红木圆柱与窗框等中式结构被置于西式的流线型屋顶之下,特别是门窗上的锁钥和悬挂的吊灯,无一不凸显地道的西洋古典元素。部长住宅更在其后,隔有矮小的围墙,屋式及园艺布置悉仿意大利式。其楼房的立面左右不对称,正门左边两层,而右边三层,上方是阳台。正门为拱形,凡三重,最外面是雕花铁门,后面是两重木门。楼顶的瓦既不是通常的大平瓦,也不是传统的小青瓦,而是中西结合的红色筒瓦与板瓦,一仰一合。楼房的后面,还有一个露天喷水池,颇具异国情调(现已被改造)。

(二)西式建材多为中国制造

作为中国近代建筑里民族形式的典型代表,铁道部建筑群不仅在设计理念上与后出的《首都计划》中“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16]的论述相一致,在兴修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宣扬和固守本国文化。如“孙部长公馆”全部暖气、卫生、自来水工程,均由当地的“炳耀工程司”(南京中山路新街口)负责[17];“铁道部”以及“铁道部部长住宅”的电气工程则由上海的“张德兴电料行”(上海南京路49号2楼)承装[18],而上海的“泰康行”为之规划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及工字铁房屋等[19],甚至其所用的砖瓦也是“泰山砖瓦公司”生产的“泰山薄式面砖”[20]。

一言以蔽之,这组建筑群其规模之宏伟,装饰之精美,建设之壮丽,式样之庄严,空气之新鲜,确为当时首都公署第一。于此,童隽在1937年专门评价道:“除了教会这一范畴外,中国建筑艺术复兴的早期实例之一是南京的铁道部大楼。该楼建于七年前,当时激起一股热潮,原因在于它证明了这种风格在政府办公楼上应用的可能性。从此,一批用途类似、设计相仿的建筑物建起来了。很多人认为这一建筑是盖得最有味道的。……长长的起伏的总体,优美的门窗配置,使这一建筑物有胜于复兴式古董的平均水平。”[21]

三、多样性:数易其主的正屋与住宅

(一)办公大楼的变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铁道部随国民政府西迁。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铁道部办公楼一度成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部。8日晚上11时左右,位于百子亭的唐生智公馆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设在其中的卫戍司令长官部一片狼藉。工作人员遂根据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往西北方向迁移,转入“铁道部地下室办公”[22]。因此自9日之后,留守的国民党将领就是在国民政府的铁道部内指挥南京保卫战的。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过程中,因铁道部在抗战期间已被撤销(1938年1月1日,该部会即被裁撤,其业务并入交通部),时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便将行政院迁往该建筑群的主楼办公,即当时中山北路61号的萨家湾。1947年4月,蒋介石摆出了准备行宪的架式,宣布由张群出任行政院长,宋、张二人随即在该主楼的第三层进行了权力的交接。1948年5月,以翁文灏为院长的第一届行宪政府在该大楼宣誓就职。由于在政治上继续执行不得人心的内战政策,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在一片讨伐声中,翁氏内阁很快就倒台了。同年11月26日,孙科在该大楼再次宣誓出任行政院长。两个月之后,也就是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为代总统,重开国共和谈。由于蒋介石暗中撺掇,2月5日孙科即把行政院南迁广州,因而造成了“府院对抗”。但李宗仁也毫不示弱,在联合了立法院、监察院之后,又迫使孙科于28日回到南京。一时之间该大楼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密切关注,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3月23日,何应钦又取代孙科在该大楼就任行政院长,但由于此处离长江太近,故而其很快将办公地点又迁到了励志社。

随着渡江战役的开始,人民解放军很快就跨过了长江,于4月23日解放了南京,5月10日即接管了该建筑群。根据《南京市军管会关于接管国民党行政院的报告》记载,作为接收负责人,军事代表丁汝琛、联络员余洪谟等依靠原有员工,通过该院早前组成的“员工联谊会”,团结积极分子,逐步开展接管工作。军管会自宣布接收工作开始,即到该院作了实地调查,对全体员工讲话,说明接收办法及处理原则。然后责成该院联谊会将原有员工、档案、图书、家具、房屋、物资等分别详实造册,并亲自到院逐一对照清点,依照军管会颁行的接管程序依次办理。并一再说明我军事接管中的各种政策、方针、措施,劝导留京的员工各自安心,进行保管,准备移交等[23]。6月13日,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以及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命令,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合并。至10月,华东军区机关由上海迁至南京,其司令部就设在该建筑群的办公大楼。

1991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该办公大楼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它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民政府旧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又被确立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部长住宅的更迭

1932年1月29日至1935年12月15日,汪兆铭出任行政院长,后短暂兼任铁道部长,铁道部部长住宅由“孙科楼”变成所谓的“铁部官舍汪寓”,即汪精卫居所。1932年3月29日下午,国联调查团及国民党当局即在铁部官舍汪寓就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问题交换了意见,所谓调查团方面到了李顿、麦考益、希尼、马柯迪、克劳特,国民党方面则到了汪精卫、陈铭枢、陈公博、朱家骅、顾维钧等。桌子系四方形,国民党出席人员在一面,秘书等坐对面,调查团各委员分坐两旁。罗文干亦列席,各国委员言论由魏文彬、萧继荣译述[24]。是年10月间,历任汪精卫秘书、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的曾仲鸣,为汪精卫拍摄了在铁道部寓所打绒球时的情景[25]。而11月9日,广州女学生参观团抵达南京时,参观铁道部之际也有留影(《玲珑》所载内容似文不对题,图片误作中山陵)[26]。1933年2月2日,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褚民谊亦为《北洋画报》拍摄了春雪之后的铁道部巨厦[27]。

新的建筑受到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也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南京女子俱乐部里一群长期在华居住的外国人就对“漂亮的”铁道部建筑印象颇深。她们特别热衷于建筑群里的中国元素——“巨大的寺庙式瓦片顶楼,以及中国式的红石柱”。她们同样欣赏其现代特色,“这些建筑,还有铁道部大楼扩充了南京的建筑,它们是将中国建筑与现代需求和功用相结合的卓越范例。”[28]

全面抗战年间,日本军队占领了铁道部。1939年,西尾寿造大将成为第一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因此“铁部官舍汪寓”变成了他的住所;后经交涉退回,作为汪伪政府的“迎宾馆”。1942年6月9日上午9 时,所谓的伪满洲国答礼使节团特派大使张景惠率同随觐人员谒见了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9时50分,张景惠等辞返迎宾馆。10时半,汪氏派伪参军长唐蟒持片前往答访。11时许,汪精卫又以伪行政院长的身份率同伪外交部长褚民谊、伪外交部次长周隆庠等亲往迎宾馆作非正式的访问。当汪氏一行到达迎宾馆时,张景惠等人均至阶前恭迎。汪旋与张在精雅的客厅中互饮香槟,畅谈有顷[29]。

1955年4月,解放军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该建筑群即变更为南京军区司令部。1969年,转由南京警备司令部使用。1977年12月29日,南京军区确定将其移交给南京政治学校。该建筑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东院办公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很好的维修与保护。“孙科楼”亦有部分变更,楼下大厅作了隔间,现为学院干休所办公楼。2006年6月,这一“行政院长官邸”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其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官邸旧址”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张炎《纪铁道部之新门楼》,《申报》第20407期,第11页。

[2]据张炎《纪铁道部之新门楼》所述,“铁道部于去岁三月间在本京三牌楼中山路东建筑新部舍,历时十月余,现将竣工”,该建筑群开始兴建是在1929年3月;而南京市档案馆所藏“建字第1251号”卷宗《建筑呈报图则》则记载该工程的开工日是在“四月份内”。

[3]《建筑呈报图则·屋宇情形·屋宇种类》,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1251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29年4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163。

[4]《文书》,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1251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29年4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163。又见《铁道部:首都建筑称第一,范文照建筑师设计》,《时事新报》,民国十九年(1930)十二月十五日,第二张·第四版。

[5]铁道部编印《铁道公报》第十期,民国十八年(1929)九月版。

[6]《铁道部新署奠基》,《申报》第20285期,第9页。

[7]铁道部编印《铁道公报》第十一期,民国十八年(1929)十月版。又见《东方杂志》第26卷,1929年11月10日。

[8]《查勘报告单》,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1251 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29年4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163。

[9]《建筑呈报图则·图样》,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2015 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30年1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882。

[10]《建筑呈报图则·屋宇情形·层数》,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2015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30年1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882。

[11]《建筑呈报图则·四至情形》,南京市工务局·执照类·建字第2015 号,铁道部(北三区中山路),1930年1月,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目录号3/卷宗号1882。

[12]《全国商运会议开幕》,《申报》第20800期,第8页。

[13]童寯《我国公共建筑外观的检讨》,《童寯文集》(第一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页。

[14]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编印《首都计划·建筑形式之选择》,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版,第33页。

[15]《铁道部搬家共费百余万》,《天津大公报》第9575期,第四版。

[16]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编印《首都计划·建筑形式之选择》,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版,第33页。

[17]许窥豹编《中国建筑》第一卷第六期,中国建筑师学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版。

[18]上海市建筑协会编《建筑月刊》第一卷第三期,上海市建筑协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

[19]上海市建筑协会编《建筑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上海市建筑协会民国二十三年(1934)。

[20]《泰山砖瓦公司略史》,《申报·中国工程师学会国产建筑材料特刊》,1935年10月15日版,第10页。

[21]童寯著《建筑艺术纪实》,《童寯文集》(第一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22]谭道平著《南京卫戍战史话》,东南文化事业出版社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版,第61页。

[23]南京市档案馆编《南京解放》,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271页。

[24]《铁部官舍交换意见》,《申报》第21187期,第5页。

[25]《良友画报》第七十期,梁得所编,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月版,第10页006图。

[26]《玲珑》第73 期,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一月版。

[27]《北洋画报》第889 期,北洋画报社,民国二十二年(1933)二月版,第2页。

[28]南京妇女协会《南京概况》,民国二十二年(1933)版,第18页。

[29]《满使节团在京行动》,《申报》第24506期,第2页。

猜你喜欢
铁道部南京市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2年1—12月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2012年1 — 9月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