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建水电站真不容易:穿丛林、遇老虎还有毒蚊子!

2015-06-10 13:32南方电网报特派关飞詹晓东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塔河老挝谈判

南方电网报特派 老挝记者 关飞 詹晓东

通讯员 胡文进 摄影报道

编者按:作为中国的标杆企业,华为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隐藏在荣耀背后的艰辛却并非人人都了解。多年前,为了鼓励开拓海外市场,华为内部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进步快,赶紧去海外”。如今,众多中国企业也踏上了这一漫漫征途。期间,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士们”,有些经历真是超出了局外人的想象。比如,下面这个。

老挝南塔河1 号水电站,为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开工建设的海外BOT 投资项目。自2006年以来,该项目历经选址勘探、合同谈判、开工建设等多个阶段,南网国际公司南塔河项目团队多年来驻守在邻国老挝的深山密林中,历尽艰险,排除万难,最终项目顺利于2013年底开工建设。

他们是最早一批走出海外的南网人,是南方电网海外项目拓展的先锋队,他们的故事,是南方电网海外开拓之路的见证和缩影。

南塔河项目团队是个名副其实的“跨国团队”,其中有中国人、老挝人,还有老挝籍华人,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着传奇的职业经历,仿佛是内心深处被建设南塔河水电站这个共同使命所召唤,不约而同地来到南塔河畔,在这片原始丛林间,开始了他们的使命和友谊,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与爱。

原始森林里的苦行军

刘建还记得他对南塔河的第一印象是,没有路。

南塔河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境内,自东北方流向西南,最终汇入湄公河。刘建2006年来到这里搞水电站的选址勘探,发现在河两岸的原始丛林间,根本就没有路,走到坝址附近,必须穿越原始森林。于是,他们开始了在老挝密林间的行军:队伍最前方是负责砍树开路的老挝军人,他们个个荷枪实弹,甚至会非常认真地指着枪上的子弹夹问:子弹够不够?后来大家发现老挝军人不是开玩笑,因为勘探队员先后在林中见过老虎、大象和熊,以至于见到蛇或野猪这些小型猛兽,都习以为常了。

开路军人之后,才是勘探队员,刘建那时候体会到了什么叫风餐露宿。因为进入丛林之后到达坝址往往要走几天几夜,要带设备,没法带太多生活物资。“吃饭就是吃老挝当地的糯米饭团子,也没筷子,抓一块糯米搓搓手,就算是洗手了,喝水就是喝路边的河水或是泉水。”天黑就拿出睡袋,找块空地睡觉,行军一天人困马乏,根本顾不得暗夜林中有什么珍奇异兽,睡意很快赶走了恐惧。

那时候,大家最多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饿。

原始丛林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24 小时便利店,也没有超市,即便你兜里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每天的糯米饭根本顶不住跋山涉水的长途行军,饿肚子,就成了那时每个人最常念叨的事情。

走在原始丛林中,一个人环抱不住的巨木随处可见,不过比巨木更多的是蚊子,那里的蚊子毒到在小腿上叮一口,整条腿都肿起来;也有人因为实在扛不住林间行军,体力不支,最终被老挝军人背出丛林。

与丛林间行军相比起来,坐船的辛苦则是另一种滋味。项目经理孙鹏,是个体重将近100 公斤的大块头,每次坐船去坝址或去移民村落,都是他的受难之路。起初,他看到河两岸的老挝人在船上走路如飞,心想这船坐起来肯定轻松又舒服,结果在仅仅一人宽的小船里顶着烈日曝晒,无遮无挡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屁股坐麻木了,就靠在船帮上,后来肩膀也麻了,就干脆躺在船里。而孙鹏最怕的还是坐船时下雨,“船没有棚,又那么窄,根本没地方躲,下雨了你只能硬挺着,雨水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如果下几个小时,你就要被‘割上’几个小时。”老挝员工洛湾坐船时淋雨生了病,后来一听见要坐船就怕。

2013年底项目开工后,路桥单位负责在原始丛林间开挖一条通往坝址的道路,工程进行中突然遭遇山洪暴发,有几名路桥工人被洪水围困在山间,一个星期与外界断绝了联系,老挝政府也想尽办法营救却未果,几位工人断粮几日,没办法只能去临近的附近村里讨糯米饭吃,救出来时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即便环境如此艰苦凶险,南塔河项目团队的成员却发现,自己渐渐地爱上了异国他乡的这片山水,他们会不自觉地在手机里保存南塔河的照片,和家人朋友讲述南塔河的故事,甚至在水电站施工现场营地开通了手机信号和上网服务之后,大家莫名地开始怀念起电话和网络不通的日子来:以前没电话信号没网络的时候,南塔河的夜晚是多安静,那时我们是怎么过的……

一度停滞的艰难谈判

“穿越原始森林这个过程,只能叫艰苦,而真正的艰难,是在后来的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南网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南塔河项目负责人韩瑞说,这个团队中的很多人,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参加BOT 项目的合同谈判,一切从零开始。

老挝虽然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BOT项目合同谈判中所坚持的标准却丝毫不比国际水平低。负责与老挝政府部门沟通的汤干湘感触最深,“一份仅仅有60 多页的股东协议,对方谈判团里的欧美顾问就一口气给我们提出了180 多个问题,当时我们就惊呆了,因为照这个速度,恐怕几年都谈不下来。“从电价协议,到股东协议,再到特许权协议,每个进程都举步维艰。这个曾经有过多年“海外沟通经验”的人,也一度气馁,半开玩笑地对老挝的谈判对手说,干脆你们发个通知给我们公司总部,说这个项目不用我们做了,我们也好打包行李回广州。

谈判停滞的时候,孙鹏、张小千和汤干湘留在万象,很是苦闷,“别人很羡慕我们可以经常在国外出差,可是我们连在万象逛街的心思都没有,因为谈判推不动,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

韩瑞一听就急了,不能这么继续谈下去。于是向老挝方面建议,必须改变谈判模式,建议双方主谈人员先把项目原则性条款谈下来,然后再交由各自的法律顾问协商条款的法律性表述,这样就避免了60 页提出180 个法律问题的局面,但却对谈判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对每一份合同内容了如指掌,且不能出错。

那段时间,汤干湘说自己就好像老挝政府的员工一样,每天就去部委坐班,缠着部长秘书聊天沟通,询问项目谈判情况和审批进度,联络感情。为了尽可能地加快进度,一份文件在一个部门审批盖章完了,项目团队都会有专人盯在那里,“这个文件要送去哪个部门,我帮您送”,他们自己充当文件快递员,尽可能地缩减文件在政府部门间积压流转的漫长时间。

执着的中国团队,也打动了许多老挝政府官员和朋友,他们主动伸出援手,让有些协议的审批进入快速“绿色通道”,确保了融资协议的顺利签署。

负责合同谈判的张小千那段时间就常驻在万象,整天跑老挝政府的相关部委,那时项目部没有自己的车,老挝公共交通又不发达,张小千就只能买了辆二手自行车,顶着40 几摄氏度的高温暴晒,骑着自行车去老挝政府的各大部委沟通、递送文件。

“最终谈下来,成果是非常可喜的。”韩瑞说,国际上一般的BOT 项目涉及财务、税务、法律和社会环境等诸多问题,谈判过程往往很长,南塔河项目自2013年重启谈判后,在项目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期大大提前,且每一个协议的谈判过程,都比通常时间缩短了半年左右,“同时更关键的,我们坚持公司赵建国董事长提出的底线思维谈判原则,与老挝方面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判工作。每逢谈判关键节点,公司王久玲副总经理都亲赴一线,与老挝高层进行沟通,指导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决策。经过多轮次的反复商谈,我们在坚持最低可接受的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以最大的诚意推进了项目的开发。

刘建就是在谈判回广州的间隙里,开始学英语,“2011年以前我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可是搞了南塔河项目之后发现英语是很有用的。”如今,他和项目部的老挝籍员工都可以用英语自由交谈了。项目部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老挝语。第一次谈BOT 合同,第一次说英语,第一次搞项目开发,第一次穿越原始森林,团队中很多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多个人生第一次,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支撑着这个团队全力迎接一个个挑战。

异国他乡的长久思念

在准备项目开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老挝的物资缺乏感受最为明显。“工程用的水泥是从泰国运进来的,安全帽是我们从西双版纳买了运过来的,老挝全国都找不到安全帽卖。”项目部想做几块安全生产的宣传展板,也要回到西双版纳制作,再用车运回来。一个在国内看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到了异国他乡都会变得过程漫长而又复杂。

“海外出差,也是种考验。”项目团队的中国员工最长一次在老挝,待了半年没有回家,“家里的所有人你都见不到,所有事情你都帮不上忙,那种感受是很难过的。”与项目部的中国员工别井离乡的奋斗相对比的,是老挝员工的慢生活与恋家。老挝人非常重视家庭,下班后尽量不接听工作电话,也很少加班,尽可能地保护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甚至很少参加下班后的集体活动。两个国家的人在生活节奏上的巨大反差,也时时刻刻牵动着项目团队员工的思乡之情。

电站建设工地的条件更为艰苦,活动板房内经常会停电,洗衣服就是用河水,之前还没有手机网络信号,入夜时分南塔河万籁俱寂,想打电话给家人都是难事。“那种寂静又寂寞的难过,连个家里电话都打不通,那种滋味,只有在工地住过的人,才会了解。”孙鹏说。

刘建说,很多员工出差海外的极限是3 个月,到达极限之后,个人的情绪、工作效率、沟通能力都开始下降。老挝的青山绿水、暖煦和风,依旧吹不散思念。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历经这么多波折与艰难之后依然坚守在南塔河?谢正都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水电”,广西很多的水电工程他都参与了组织开发建设工作,他本来可以留在广州,做国际公司的水电项目安全与技术总监,在办公室里做管理工作。可当项目进入建设期时,他还是来到南塔河,长期扎在一线施工现场,担任总工程师。“还是电力人的那种情怀,当你看着大坝在两山之间渐渐高耸起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是个老党员,应该在最前线。一辈子跑了各种山沟沟,却也乐在其中。”他老伴在南宁做手术,因为工程建设处于关键环节,他瞒着同事留在一线施工现场,后来是被领导知道了,被勒令回国陪护,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老夫老妻了,她都懂我。”

“做一个项目,就像孕育一个孩子,这么多年我们从未放弃过,在合同谈判完成时,在看到导流洞贯通时,在看到移民新村建成时,这种感觉都更加强烈。”韩瑞说。

猜你喜欢
塔河老挝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塔河丽影醉流霞
——记游笔采风感悟
呼吸着塔河的初夏(外一首)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
以石为绢 塔河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