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郑伯克段于鄢》在记叙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权力之争相残的同时,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得入木三分。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其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求更好地诠释其人物性格刻画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左传》 郑伯克段 人物性格刻画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首篇,也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名篇。它是一篇历史散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记叙,暴露了郑国贵族内部的矛盾斗争,揭露出他们贪婪凶残的本性和狡诈伪善的面目,同时也再现了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卑鄙虚伪与残酷无情。本文的篇幅不长,总计七百余字,我们从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事件发展的情节层次
1.首段:事件的起因 郑武公之妻武姜的昏庸和偏心导致兄弟不睦,从此埋下了手足相残的种子。哥哥庄公“寤生”(难产,脚在前倒生出来),姜氏由此很讨厌他,于是疼爱小儿子共叔段(太叔),并且屡次为之向武公请立太子,均未获准。
2.二、三段:太叔的扩张 庄公即位后,姜氏为太叔请求封地,先因制是险要城邑而未准,再请京,获准入居后,太叔便开始违制建城,而且还自令西部和北部边邑的领地额外向其纳贡,受其管控,直至完全收贰于己,甚至扩张到了廪延。而庄公每闻其报,均采取放任其为的态度。
3.四段:郑伯克段 太叔修治城郭,囤聚粮草,制造兵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要袭击郑之国都,姜氏计划为之开城门做内应。庄公获知太叔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立刻派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邑,当地百姓背叛了太叔段,于是段逃入鄢。庄公又攻打鄢,段于无奈之中逃奔共国避难。《春秋》记载:“郑伯克段于鄢”。
4.末段:庄公与母“隧而相见” 庄公怨恨姜氏偏心,将其放逐到城颖,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又难免失悔。颖谷的地方官考叔闻之,备礼相送。庄公款待其食,他却舍肉于旁。公问之,他回说:“我有母,遍尝我之食物;唯独未尝君王所赐肉羹,请允许我馈送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系我独无。”考叔问之,公诉之原委,且告之悔意。考叔说:“您不必担忧。只要挖地见泉,做成隧道入而相见,谁能说不与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从其言。母子隧而相见,赋诗唱和,和睦如初。
二、人物性格的表现及其刻画手法的选用
应该说,本篇留给我们最突出的艺术表现特色就在于此。
1.人物性格的表现 本篇给我们提供的人物形象有如下几位:
(1)郑庄公(即郑伯——主要人物),其个性表现:阴险伪善、奸诈狠毒。文中通过一系列言语和行为,表现得极为透彻。比如庄公继位之初,姜氏为共叔段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从中表现出庄公貌似仁义,实则奸诈;当太叔违制建城,大夫祭仲特告:“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庄公说:“姜氏欲之,焉辟害?”这些话又表现出庄公貌似无奈,实则狡猾;祭仲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庄公则回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明显地表现出庄公欲擒故纵,而又暗藏杀机。
当事态发展到太叔命西、北边地暗中归已,武臣公子吕发难:“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请除之,无生民心。”庄公则说:“无庸,将自及。”足以见其坐观发展,冷酷心毒;其后太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并且扩张到廪延,公子吕又进言:“可矣!厚将得众。”庄公仍回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稳坐鱼舟。
直至太叔发动叛乱,庄公始曰:“可矣!”并且是“公伐诸鄢”。实谓养其恶而制其死,何其歹毒!后来的“■姜氏于城颍”及庄公后又与母隧而相见,不过是盛怒既悔,自欺欺人!
(2)共叔段,其个性表现为:贪婪狂妄、娇纵愚蠢。共叔段的性格表现,主要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来展示:请封、违制建城、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收贰以为己邑、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下场只落得:出奔共。(共,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叔,兄弟之中年少的;段失败后出奔共,所以称为共叔段。)
(3)武姜,其性格表现:偏私任性、昏庸短见。她的偏心是酿成郑国动乱的根源。其“恶”与“爱”,实属昏聩之见,但点出了母子、兄弟不和的原因,预示着姜氏将插手国家大事,造成纷争。其后的一系列行为和举动,均系私情干政,害儿害己:“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行,又“请京”;直至后来的太叔“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姜氏因溺爱小儿子而将其推向毁灭的深渊。
(4)几位老臣的性格表现——祭仲的老成:深谋稳重;公子吕的急躁:率真为国;颖考叔的机智:聪慧善导,文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2.刻画手法的选用 本文的刻画手法,围绕着主要人物郑庄公的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示:
(1)情节的发展:从姜氏的“恶”与“爱”起始,欲立共叔段不成,及庄公即位,又为其请封;而太叔则违制建城,又明、暗收贰于己,及至廪延,将袭郑;结果终于被平叛——郑伯克段于鄢;之后的“■姜于城颍”,再到母子隧而相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发展链条,为在其中刻画庄公的性格表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2)个性化语言:“姜氏欲之,焉辟害”——推卸责任;“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暗藏杀机;“无庸,将自及”——养其恶;“不义不昵,厚将崩”——设陷阱;“可矣”——显露杀机。
“制,岩邑也……佗邑唯命”——表面服从;“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盛怒无情;“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自欺欺人。
(3)侧陪烘衬——以次托主,以宾衬主:共叔段的贪得无厌、有恃无恐,衬托出庄公宽以养恶、不动声色;以其娇纵无知、狂妄愚蠢,衬托出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狠毒;姜氏偏私昏庸、随心所欲,衬托出庄公算计精明、有所克制;祭仲与公子吕,一个陈国制说利害,“无使”太叔“滋蔓”,一个激陈词切,催促庄公下手;但庄公均拒之,暗藏杀机,坐以观变,静候时机,昭显其居心险恶及手段毒辣;颖考叔“食舍肉”“爱其母”,反衬庄公不孝及至归孝的结局。
从全章的刻画特点不难看出,本文以庄公为中心,共叔段、姜氏为陪衬,祭仲、公子吕、颖考叔为烘托,有主有从,着力表现中心人物庄公的内心活动。
三、叙事技巧的总结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母子、兄弟的矛盾,也是權力之争。其剪裁取舍,可谓详略有致,笔墨集中。
1.详写:战前战后人物情节——避浅就深,展示
主题 战前:矛盾起因、矛盾发展、矛盾激化。表现:争立、争封、争建、争地、争权。其叙述可谓不厌其详,用以揭示造成战争的根本原因;战后:颖考叔献言、隧而相见。表现:矛盾平息、母子如初。当然这是一种虚伪的“善终”,它使得庄公的“孝”与“誓”能够维持两全。
2.略写:平叛——“克段于鄢” 文中的记载极为简略,真可谓当略则略,既不影响主题表现,又保持了结构完整。
《左传》之所以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在记叙历史事件的同时,鲜活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及其内心世界。
作 者:王献锋,石家庄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与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