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招仙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苏州 215101)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张招仙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苏州 215101)
目的: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采血的疼痛情况以及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血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69例,成功率为98.57%,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性成功58例,成功率为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1%,两组数据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可以减轻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疼痛,具有极高的采血成功率,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
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细小,因此在采血工程中面临许多不便和困难,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引起新生儿的疼痛和一些不良反应出现。外周动脉采血在采血过程中可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同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情况少,极大的提高了新生儿采血的安全性[1]。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和外周动脉采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中男38例,女32例,出生平均体重(2708±161)g;年龄10~19天,平均年龄(14.3±4.6)天;对照组中男36例,女34例,出生平均体重(2734±146)g;年龄13~23天,平均(16.7 ±5.2)天;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保持新生儿平卧,左手平直托住新生儿的肘关节,托紧肘关节下方5cm位置。用右手确定新生儿的肱动脉具体走向,标记穿刺位置,消毒位置周围皮肤后,在标记位置处用5ml注射器连接5号头皮针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要继续按压5分钟左右,完成止血后及时松开[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采血的疼痛情况以及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标准:①轻度疼痛:新生儿疼痛感持续0~3分钟;②中度疼痛:新生儿疼痛感持续4~6分钟;③重度疼痛:新生儿疼痛感持续7 ~10分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软件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新生儿的疼痛感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采血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36,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新生儿疼痛度比较(例)
2.2 两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
实验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69例,成功率为98.57%,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性成功58例,成功率为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274,P<0.05)。
2.3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28,P<0.05)。
新生儿血流分布主要集中于内脏和躯干,极少部分分布于四肢。由于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较差,临床上对新生儿的采血具有一定难度。临床上采用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采血,由于新生儿股静脉、股动脉和神经并行分布,且股动脉处血量大,易导致动脉神经遭到破坏,操作不当则易导致血肿甚至血管受到损伤,风险性较大[3]。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采血对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肥胖婴儿,股动脉搏动不易找到,误穿静脉现象时有发生。股动脉穿刺采血对新生儿的体位具有较高要求,很容易导致婴儿哭闹或反射性排尿,出现意外感染。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婴儿的通采血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的疼痛感明显减少。总之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可减少溶血、血肿和凝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当然,由于新生婴儿较小,外周动脉采血需要护理人员技术熟练,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医护人员应善于安抚新生婴儿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法确保婴儿体位正确,以免对婴儿造成伤害。医护人员必须依照无菌原则,对采集后的婴儿血液进行隔绝空气处理。
[1]杨燕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300-301.
[2]薛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51-252.
[3]陈丽莲,熊小云,黄颖穗,等.外周浅静脉穿刺滴血法在早产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79-80.
R322.1+21
B
1009-6019(2015)03-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