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和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2015-06-09 14:19李媛沙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组间导管化疗

李媛 沙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PICC和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李媛 沙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目的:探讨和评价PICC和CVC对肿瘤患者化疗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结果:所有患者中,对照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39.5±38.5)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248.5±236.5)天;对照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70.83%,观察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96.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应用PICC置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PICC;CVC;肿瘤化疗;效果评价

对肿瘤患者[1]进行外科治疗中,通常要在行手术前和手术后为患者给予静脉化疗,尤其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营养支持程度也影响着临床化疗的效果。静脉化疗是通过患者静脉将化疗用药输入体内,营养支持治疗要为患者输入充足营养物,这些营养物质多为液体,浓度较高并具有渗透压较强,输入时会对血管产生极大的刺激性,若是反复多次进行穿刺,则会对患者外周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外周静脉炎、静脉窦、血栓等并发症[2],也会减少可穿刺部位范围,穿刺难度增大,患者心理上也极易受影响,伴随恐惧和焦躁情绪,不利于化疗的正常进行[3]。因此采用科学的置管方式对化疗的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方式为CVC置管,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PICC和CVC对肿瘤患者化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共2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35岁~70岁,平均(54.7±28.4) 岁;观察组男性患者有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53.2±27.5)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VC置管方式,其中置管位置包括经锁骨下静脉20例,经颈内静脉置管38例,颈外静脉置管42例,经股静脉穿刺者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在这120例患者中,其中导管的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患者有10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者有8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有10例,后采用X线将最终置管位置确定在上腔静脉处。两组患者对导管进行维护的同时遵循相同的规范准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1.3 临床观察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反复置管次数、出现并发症人数、反复置管的原因,对患者置管后的停留时间进行随访,评定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各类观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χ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n)最长保留时间(d)最短保留时间(d)平均保留时间(d)观察组12048512(248.5±236.5)对照组120791(39.5±38.5) t 68.2491 P 0.0000

2.2 两组患者化疗时反复置管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置管1次成功率为96.67%,远远超过对照组的70.8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化疗时反复置管次数比较[n(%)]

2.3 两组患者拔管原因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按照化疗计划正常拔管效果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管原因比较[n(%)]

3.讨论

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通常在1年以上,化疗前要对其进行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4],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会对人体的血管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尤其是当使用的药物发生外泄情况,将给患者的局部皮肤和神经软组织造成非特异性炎症[5],包括皮肤表面局部出现红肿或者疼痛,血管周围组织出现坏死症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较为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溃疡程度加深到肌腱组织和关节处,给患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使其身心备受煎熬。传统的CVC置管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显示出诸多的不足之处,要想提高临床效果就必须加以改进。我院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研究,在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时将以往的CVC置管改换为PICC置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VC通常选取的置管位置为颈部和腹股沟,因此会给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降低活动的受限水平,减小对机体产生的损伤,采用该种方式治疗时就不能让导管在体内留置太长时间,但是肿瘤患者的化疗周期一般都很长,因此若行CVC置管就要每一次化疗前后进行一次置管和拔管,这给患者造成反复性生理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一些患者由于承受不了双重痛苦而中途放弃治疗。另外,CVC导管容易脱管,治疗风险大,患者感受到的安全性较低,且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容易导致多种炎症,加重了患者病痛程度,也给正常治疗形成一定的阻力。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PICC[6、7]置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远远长于CVC的留置时间,这就减少了反复置管穿刺的次数,缓解了患者的痛楚。PICC置管在患者体内并不会妨碍四肢的正常活动,也不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与困扰。采用正确的导管维护方式和科学的检查,患者带着它可以出院静养,不会产生不良效果,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因此可以舒缓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PICC置管通常可以在符合化疗计划的情况下一次性拔除,降低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患者为此承担的风险非常小,安全性比较高,并且不容易脱出,也降低了肿瘤患者治疗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化疗过程中获得了患者特别高的满意程度[8]。

综上所述,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CVC置管方式后,通常导管尖端在患者颈部或者腹股沟位置,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并且为配合化疗疗程要进行反复置管,提高了穿刺的风险性的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相较而言,采用PICC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延长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并且可以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并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且该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强,安全性佳,最大限度降低了患者承受的痛苦,值得广泛应用和实施。

[1]马姗,李艳.75%乙醇湿敷在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3,22(A01):147-147.

[2]黎咏怡.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区域皮肤护理进展[J].中国药业,2012,21(A02):439-440.

[3]王丽,牛昀,刘寒.FAT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6):3721-3723.

[4]邹家容.PICC导管对减轻奥沙利铂神经毒副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8-19.

[5]周莹,刘沛.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主动脉环收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457-2461.

[6]任欣玫,赵权萍.乳腺癌经PICC化疗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3,14(10):64-66.

[7]陈谊月,夏春芳,彭永芝,等.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06):102-105.

[8]谌永毅,刘翔宇,李娟,等.1490例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6):93 -97.

R246.5

B

1009-6019(2015)03-0109-02

猜你喜欢
组间导管化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