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业集群发展问题浅析

2015-06-09 06:33石庆华
关键词:珲春纺织业示范区

石庆华,尹 涵,于 水

(1.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珲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吉林 珲春 133300)



【东亚与国际问题研究】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业集群发展问题浅析

石庆华1,尹 涵1,于 水2

(1.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珲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吉林 珲春 133300)

由于集群具有特殊性,并且虽然国内外对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有些国外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而国内研究的对象又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所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业的集群发展模式不可复制已存在的典型案例。纺织业是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目前面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和积极引导,而企业若想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合作共赢,形成示范区内的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化发展。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业;集群化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纺织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自身往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成长的不确定性较大,难以形成大批量生产和规模经济。不过企业集群则可以把各厂商、各机构联系起来,其整体外部规模大、市场势力强、人才聚集、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克服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提高其竞争力。有利于缩小与国内外大企业差距,抵制威胁,进而与大企业抗衡。

一、“集群化”对于纺织业的积极意义

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企业集聚在特定区域会使原材料、专业劳动力、专业化生产工具、运输便利、技术扩散、交易费用的使用效率提高,从而形成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1]魏守华主张对企业集群的动力进行整合,认为企业集群动力机制对应竞争优势,地域分工带来诸如企业家资源的培育、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创新的产业文化等社会资本优势,外部经济带来低成本优势、区位品牌优势,交易费用降低,合作效率提高,能够带来价值链分工、市场议价优势,学习型区域的技术创新与扩散可以带来产品技术差异化,甚至技术垄断优势。[2]郑江淮等(2008)认为,企业集聚合作区的吸引力是为了获取政策优惠,企业集聚效应会在企业之间逐步显现出来,进而推动企业集群的产生。[3]这些理论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与外在动力机制。

关于政府政策对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王缉慈(2002)通过地方产业群战略研究,指出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进行区域治理,可以培育地方企业集群。政策激励会导致企业在当地自然集聚。[4]李志刚(2007)认为,应根据集群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集群政策制定的原则要遵循动态性、高级化、服务性原则,政府按初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有重点地制定策略。[5]

从纺织业的状况来看,纺织行业是我国较早开展产业集群试点的行业之一,产业集群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特色,也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6]刘金钵(2004)认为,产业集群在纺织业的优势主要有:首先,纺织业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及外部效应带来的优势;其次,纺织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此外,纺织业的产业集群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7]

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珲春市是长吉图地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和通向国外市场的“桥头堡”。长吉图战略的实施使珲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珲春第二产业GDP、第三产业GDP占吉林省比例逐年上升,在吉林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8]从表1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珲春市经济不断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占珲春市总产值的比例越来越高,珲春市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表1 珲春市三次产业发展状况 单位:亿元,百分比

数据来源:2002-2014年《延边统计年鉴》。

目前,示范区纺织企业总共有41户,其中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有21户,珲春出口加工区有3户,珲春其他地方有17户;珲春纺织业产业链上各企业数量分布情况为纺纱企业2户、织布企业5户、印染企业4户、生产加工企业37户、销售企业24户。示范区的纺织企业大部分都是由布料代加工生产服装企业。珲春纺织业近几年发展平稳且有较大涨幅,表2是近几年珲春规模以上纺织业总产值情况。

表2 近几年珲春规模以上纺织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06-2014《延边统计年鉴》。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企业案例分析

1.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

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是由韩国TRYBRANDS株式会社投资兴建的外商独资企业,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5年9月注册成立,1997年9月正式投产。投资总额5 7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2 810万美元。厂区占地面积11.34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 200人,产量为300万-400万件/月,主打产品“特来”(TRY)牌系列针织内衣,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产品90%以上出口日本、中东、韩国、欧美等地。公司系统完备的工艺流程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公司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服装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例,特来流水线上一般的技术工人月工资比较低,致使本地劳动力外流。而珲春本身也无吸引外地劳动力来此工作的优势,因此特来招工较困难。另外,特来缺乏熟练技工,本地熟练技工供不应求;无法吸引优秀的管理者和高素质人才。相关负责人称,尽管特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每年给予大学生优厚的补贴待遇,但对他们来此工作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珲春地处三国交界,在位置上具有边境优势,特来在珲春建厂,产品销往国外可利用便捷的对外通道物流,面向国内更有利于打开整个中国市场。目前,特来出口产品,主要依靠两条路线:一条是珲春-朝鲜的路线,另一条是珲春-大连-韩国、日本、中东的路线,但是因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还在改造建设中,无法正常通行,而经大连运输,却加大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

2.小岛衣料(珲春)服装有限公司

小岛衣料(珲春)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女式高档服装的日本独资企业,总公司(株)小岛衣料占有日本女式高档服装33%的市场份额。小岛衣料(珲春)服装有限公司位于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创立于2006年1月,注册资本250万美元,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加工女士高档职业套装、礼服、休闲服等,产量为4万件/月,产品100%出口日本,员工400多人,采取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的薪酬制度,计件工资能够占工资总额的60%-70%。

小岛衣料(珲春)服装有限公司是贴牌来料加工企业,原料来自于日本,将其生产加工成成品后全部运回日本销售。公司选择在珲春投资建厂的初衷是直面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低,而且即将开通的中日航线,途经俄罗斯,与日本相距路程较短,运输费用不会太高,综合考虑,能够缩减服装制作成本。但是目前,中日航线通而不畅,小岛衣料(珲春)服装有限公司只能采取珲春-大连-日本的运输路线。这样物流成本约占到收入的10%,与总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其他企业相比,物流成本并没有优势。

3.珲春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珲春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是一家拥有国家进出口权、专业从事服装加工的私营企业。公司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远销日本、中东、美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公司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万多平米,注册资本245万元,现有200名员工,产品以衬衫为主、T恤为辅。公司看中朝鲜资源和廉价劳动力,2000年时便赴朝办工厂。如今设有两家分厂,有近320名员工,分别从事生产衬衫和针织衣物工作。运达的经营方式主要是承接代加工订单,产品设计、面料都来自于委托方,这种经营方式单一。公司与珲春的其他纺织企业分工明确,并无竞争,偶尔也与珲春的协作企业开会交流。

运达员工主要来自珲春纺织企业圈内流动的人员,现有员工工作技能熟练,符合岗位需求,但劳动力资源不够充足,且适龄劳动力匮乏。董事长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小微企业发展论坛会上指出,企业现在最缺的是劳动力,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劳动力,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这也引起了与会企业家的共鸣。[9]同时,某生产负责人指出:目前我们最大的困境是生产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交货日期太紧,工人少,员工保证质量的同时,产量很难保证,企业往往有订单也不敢接。出于珲春劳动力稀缺的情况,运达也到朝鲜招收劳动力,现有朝鲜劳动力390人,但当前朝鲜对外开放程度仍有限,朝鲜招工亦面临着诸多不便。

4.珲春弘丰制衣有限公司

珲春弘丰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丰)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注册资本660万元,是一家服装加工及销售企业。主要生产牛仔裤,也涉及男装、女装、童装等多种品种,产品时尚简约、品质上乘,得到消费者认可。弘丰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拥有出境加工权力的企业之一,其订单来自韩、日、美等国,采用中国的原材料在朝鲜加工后运回弘丰印制图案、包装整理,再运往消费国,弘丰更多的是实行转口贸易。

弘丰现有员工300人左右,其中从朝鲜引进了160余名员工,*本文部分数据来自实地调研采访。这些朝鲜员工被全部分到一个部门,与中方员工不存在交流沟通,裁剪、包装、缝制各部门不存在员工文化冲突,对朝鲜员工也并不存在管理方面的困境,员工比较容易管理。尽管从朝鲜引进了劳动力,弘丰的总经理仍指出,从朝鲜引进劳动力手续麻烦,劳动力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国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运达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在业务、外交方面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由于中、俄、朝、日、韩政府对通道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同等因素,经由珲春的对外通道并不顺畅,增加了很多的运输成本。

政府对弘丰的帮助是很多的,企业也受惠颇多:在税收方面,对其实行出口退税;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有专项基金补贴企业,为其改善职工住宿条件;珲春发展局也会为企业介绍客户,增加业务;政府定期举行会议,为其提供纺织业的市场信息,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深入企业调研,询问企业需求,尽量为企业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示范区内几家主要纺织企业的现况,可以总结出,目前示范区纺织企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受社会经济大环境影响,珲春纺织业面临发展困境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纺织行业开始面临严峻考验。在国内方面,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削弱,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了纺织业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纺织业成本优势减弱,环保成本激增。在国外方面,贸易伙伴对纺织品需求不振,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呈现萎缩趋势;国际贸易保护趋势抬头,包括欧美等贸易国加强了对纺织品进口的贸易壁垒,对纺织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技术等标准严格规定,这些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使中国纺织业遭受打击,减弱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0]

2.通道建设不完善致使对外物流运输不畅

中国东北地区以前铁路运输将货物运到大连港或者丹东港,再海运到日本、韩国等地,若珲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韩国釜山,行程时间由原来的5天以上缩短至1.5天;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到日本新潟,路程时间由原来的3.5天缩短至22小时;[11]经朝鲜罗津港至日本新潟由原来的3天以上缩短到10多个小时,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都能大大降低。然而,现在示范区的对外出海通道或没有开通,或开通了却不顺畅。示范区企业整体规模小,实力雄厚的企业偏少,对外物流运输需求低,不能促进通道建设的开发,通道建设不完善又致使对外物流配送不畅,这便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示范区企业的发展。

3.行业内熟练技工缺口较大,管理人才相对匮乏

服装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劳动力不仅数量多,而且技能要尽可能熟练,许多重要岗位上的工人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但2012年,示范区纺织行业劳动力缺口率占据一半左右,大约缺口2 500人。作为示范区支柱产业的服装纺织业由于劳动力数量、质量缺乏和价格上涨,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阻碍整体经济贸易的繁荣。

示范区吸引管理人才难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为地处边境,经济发展落后,工资福利水平低,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人们自身日益形成的价值观迫使“人往高处走”,往大城市走,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欠发达地区往往为了更快地发展,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物力和财力上,过于注重企业短期效益,忽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4.创新能力弱,行业内缺少竞合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纺织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生产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创新、品种样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等高科技因素方面。[12]示范区的纺织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利润率并不高的贴牌生产的经营方式,缺少自主品牌,创新产品设计的动力不足,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示范区的纺织企业中只有特来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机器设备,并且示范区纺织业没有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未形成对员工有效的激励制度。在设备管理方面,未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提高现有纺织设备的智能化和生产效率。总的来说,示范区纺织业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创新能力弱、缺乏竞合机制。此外,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也是阻碍示范区纺织业发展的原因。由于资金不足,示范区纺织业近些年来都没有扩张的趋势。

三、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

虽然示范区纺织业企业存在平均规模偏小,设备参差不齐,技术实力偏弱,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融资渠道不畅,信息共享不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象,但是珲春市具有面向中、日、俄、朝、韩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如今示范区已具备纺织业发展雏形,若采取企业集群战略,能更好地将示范区的资源优势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借地理优势将示范区的纺织业打入国际市场,促进外向型纺织业经济的发展。企业集群按形成机制以及政府干预市场的强度划分,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集群、市场主导型企业集群、折中型企业集群。示范区纺织业主要还是应以政府的带动作用为主,依据示范区的资源禀赋,采取政府主导型的企业集群模式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是企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示范区纺织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纺织企业之间也不存在信任危机,为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合作氛围。区内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只有分工合作的网络关系,才能给整个纺织业带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才能够提高整个纺织业集群内企业参与外部竞争的能力,才更有利于纺织业的发展。示范区纺织企业应该自发投资、合力创办一个商业协会,专门服务于示范区纺织企业,凡是在示范区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都加入商会,商会为纺织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营销宣传、研究与开发、劳资谈判、举办论坛、培训员工、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将企业真正联系起来。

(二)充分利用示范区优势资源,抓住机遇,打开国内外市场

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确定珲春为对外开发开放的窗口;2012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了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所有这些无疑为珲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机,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伴随着珲春大力发展开发开放,其他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优秀人才、管理经验、资金等汇入珲春,给珲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示范区的纺织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自主创新,提高自身实力水平,扩大规模。同时,要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关系,还要处理好进出口与税收优惠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研究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市场信息,研究纺织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借助珲春的地理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珲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交流。示范区已经建立了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以及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政府需要将珲春的优势资源大力宣传出去,根据投资企业的需求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的政策法规,创办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吸引国内外规模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来珲春工业园投资建厂。国内外投资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由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便捷和频繁关系往来,能够促进整个纺织集群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信息共享可推动集体学习。

(四)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改善创业环境

1.强化品牌建设。示范区的纺织企业缺乏自主性研发的优秀品牌,品牌意识薄弱。政府帮扶本地纺织业品牌宣传,促使企业生产高品质、高档次的产品,会使纺织企业集群与示范区的形象上升,提高知名度。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后,也能够带来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增强集群效应。

2.推进产学研的结合。由于缺乏资金、设备、人才、技术,企业仅靠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技术会导致发展后劲力不足。政府应推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以市场为导向,高校、科研机构负责研究针对示范区的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和服务供给。许多企业家因考虑示范区的运输成本而放弃投资。针对对外通道通而不畅、通关成本高、路桥船限制通关速度等问题,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真正将通道运输落到实处,为企业提供交通便利。同时,政府应该注入资金加大对纺织业服务机构的建设。设立纺织业服务机构,加快集信息咨询、法律金融、科技创新、会展营销等为一体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协调厂商建立信任机制。

4.加强人才吸引机制。企业成功的关键更多地取决于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示范区高技能人才比较少,且基础环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政府应对人才实行人本管理,建立一套有自己特色的人才政策措施,特别是留住人才、选拔人才、奖励人才、评价人才等方面,政策要拟定合理得当并落到实处。

5.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设立专项周转资金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还应采取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广泛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

四、结论

综合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纺织企业发展现状,企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示范区纺织企业集群还处于初创期,政府应从整体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纺织企业集群规划,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和积极引导,为纺织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纺织企业集群发展。第一,企业自身要谋求发展,必须走合作为主、增强竞争力的路子;拓宽信息渠道,坚持对外发展;第二,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针对示范区纺织业产业链不健全,纺纱、针织、印染企业较少的现象,珲春市政府可以注重吸引国内外配套企业,促进集群健全发展,真正实现产业链上的成本优势。在品牌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和融资等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和指导。

[1] 梁琦:《产业集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3] 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4] 王缉慈:《地方产业集群》,《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5] 李志刚:《地方政府集群政策重心变迁研究》,《改革探究》2007年第6期。

[6] 张凤涛:《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金钵、任荣明:《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纺织学报》2004年第10期。

[8] 张立伟、黄丽燕、张倩、刘宣杰:《珲春经济发展现状综述》,《商》2012年第10期。

[9] 冯树伟:《招工难:我州小微企业的“成长烦恼”》,《延边日报》2013年1月24日。

[10] 王强、李玉玲:《滨州市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第2期。

[11] 高潮:《珲春:东北亚的金三角》,《中国对外贸易》2006年第3期。

[12] 王强、李玉玲:《滨州市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第2期。

[责任编校:宋宁]

Analysis of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Hunchu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HI Qing-hua1, YIN Han1, YU Shui2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2.HunchunMunicipalPeople’sGovernmentOffice,Hunchun,Jilin, 133300,China)

Each industry cluster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t is not practic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 in Hunchu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to adopt any available model case since the researches concerned home and aboard cannot match u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Zone,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now approaching a bottleneck. Only with help of reasonabl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and win-win cooperation could the industry make breakthroughs so as to form the industry chain and accelerat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Hunchu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texitle industry; cluster

F27

1009-3311(2015)04-0005-06

2015-04-08

石庆华,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珲春纺织业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版图
纺织业觅路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