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DEA模型的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分析

2015-06-08 03:41刘冲滕晓飞刘玉娇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DEA模型

刘冲++滕晓飞++刘玉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到中国来投资。而各省外商投资的不均衡问题日显突出,主要原因就是各省投资环境的不同。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按照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0年31个省份数据,先利用一般DEA模型对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进行逐年评估,再利用动态DEA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状况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差。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各区域的外商投资特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投资环境;DEA模型;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200540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以其强大的人力、矿产等资源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各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地。2010年,全国累计吸收外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跃升全球第二,连续十八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止到2014年,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全国外商投资情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各省外商投资规模的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辽宁五省份外商年末投资总额为15 996152亿美元,占全国外商年末投资总额的61641%,而新疆、贵州、宁夏、青海、西藏五省份外商年末投资总额为161亿美元,仅仅占全国的0620%。就单个省份而言,江苏外商年末投资总额为5 081亿美元,西藏为5亿美元,大约占江苏0098%。全国各省之间外商投资规模的差异是巨大而明显的,并且这种差距丝毫没有缩小的趋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主席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关注民计民生问题,尽最大努力“调结构,保增长”,然而各省外商投资的极度不均衡,会导致各省经济增长的不协调,进一步拉大东部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差距,致使各省人均收入差距加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势必会影响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无法达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

一、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在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时,将区位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创立折中的方法和体系,这就是著名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指出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区位优势属于东道国所有,是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的生产要素优势。这种区位优势不仅包括自然禀赋、人造资源和地理位置,还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体制、市场规模和税收政策等。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础上,邓宁又提出了投资周期理论。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与特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代表)密切相关。并且一国在投资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二是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者的均衡。一国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可以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三大优势的强弱,三项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又决定了该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状况。

近些年以来,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的再次繁荣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对各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千差万别,而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出现必然与各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外许多资深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区位投资的不均衡现象,对各国的外商投资环境进行了区位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库林 (Coughlin) 等\[1\]以州为单位,研究了1981—1983年在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结果显示,诸如资本报酬率、平均工资、失业率、交通设施密集度、资本税负率、吸引外资的投入与支出等因素对外资流入有着显著的影响。海德(Head)等\[2\]分析了1980年以来751家日本制造企业在美国的区位分布,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外商投资企业的集聚,发现处于同行业的企业往往会选择集中在一个地区或相近的地区内以取得外部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企业间的技术溢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共享和中间投入品供应的外部性。Flyer和Shaver\[3\]通过分析发现竞争力较差的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会选择聚集分布,而具有较好技术、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企业为了防止竞争优势的丧失,往往并不愿意采取聚集分布战略。

从构建投资环境指标的角度,吴玉鸣\[4\]指出当前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和不足之处在于,对区域投资环境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难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他从新世纪中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全面性、间接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虽然从多角度、全方位构建了中国省级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但是没有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省级投资环境做出有效的评估,仅仅停留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研究,指标体系有待实践的检验。

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李婉红等\[5\]为了促进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东北三省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进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辽宁是东北三省投资环境最好的省份,吉林次之,而黑龙江的投资环境最需优化。他们采用专家评价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观色彩比较严重,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另外,他们只是对东北三省的外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省进行分析,有待深入的研究。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徐纪良和徐子瑛\[6\]利用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征询数据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筛选,构建投资环境评估模型,分析投资环境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性。虽然采用了定量的因子分析方法,但是各个因素数据的重要性是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得到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客观、准确地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鲁明泓和潘镇\[7\]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多元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各省份FDI投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线性回归方法,判断出各个指标对FDI投资的影响方向,并从中筛选出对FDI投资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其次,对筛选出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研究各省投资环境的内部结构,最终得到各省投资环境的百分值。他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与以往主观判断、定性分析的方法明显不同,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地反映各省FDI投资环境的现实状况,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卢宗华\[8\]基于DEA理论,提出了一种评估投资环境风险的动态DEA模型,采用简单的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可靠等特点,但是文中并没有对指标选取的经济含义做出充分的解释说明,而且对模型的结果只是停留在数值的大小比较上,没有从经济的角度对各年的结果做出具体的说明,也没有对出现最终结果的原因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综上所述,就目前所见到的文献而言,在区域外商投资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不能全面地反映外商投资环境的情况;二是采用的方法主观性较强,致使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人为干扰效应,缺乏必要的说服力。因此,本文尝试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构建比较完善的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采用DEA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由于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获得性较差,所以不包括这三个省份)的外商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各省区位投资优势和劣势,使评价结果准确、真实、客观。

二、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按照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文教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经济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外商投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环境主要体现一个地区的市场繁荣程度,其发展的好坏对本地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影响。资源环境也是外商投资比较看重的,比如廉价的劳动力,这个因素可以说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区位优势。文教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体现,关系到外商在本地区长远投资的发展战略,是外商投资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础设施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为外商投资提供基本的支持和保障,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前提。社会服务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外商投资经营活动的各种社会服务因素的总称,为本地区外商投资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起到强大的辅助作用。根据以上描述的六个方面构建具体的指标层,最终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模型的构建

2建立动态DEA模型\[8\]

动态DEA评价模型是指建立在具有多种资源投入、多种产品产出的决策单元,不同时间点上的DEA评价模型。由于具有多种投入、多种产出的决策单元,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数据网络,所以这种评价模型可称为立体的DEA评价模型。

三、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上述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选取投入性和产出性指标。选取外商投资企业年末投资总额为产出性指标,选取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为投入性指标。

其次,对选取的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DEA原理,产出性指标应该具有越大越好的特性,而投入性指标应该具有越小越好的特性。选取的外商投资企业年末投资总额指标符合产出性指标的特性,而众多的投入性指标不具有越小越好的特性,所以对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两个指标以外所有的投入性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方法为:

cj=cjmax-cj+cjmin,j=1,2,…,n

其中,cjmax=max{cj},cjmin=min{cj}。

再次,借助软件Deap21采用一般DEA评价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使用评价结果中的综合效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各省外商投资环境状况。

最后,把各年综合效率指标取倒数作为投入性指标,再增加一种虚拟的产出性指标,虚拟各省份产出性指标为1,此时的投入性指标应该具有越大越好的特性\[10\]。于是对各年综合效率值取倒数,然后借助软件Deap21建立动态DEA评价模型,得到中国各省2007—2010年最终综合效率值,对各省外商投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排名。具体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四、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2007—2010年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大体上比较平稳,大部分省份处于外商投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来看,各省纯技术效率值逐年稳步提升,说明各省都在积极优化和改善本区域内的外商投资环境;而各省规模效率值以2008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出现轻微的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平稳,说明中国各省外商投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没有在2008年内立即显现而是在2009年和2010年才显现出来,致使中国各省外商投资规模不同程度地减小。另外,从四年的规模效率值来看,除了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这五个省份的规模效率值为1,属于规模报酬不变以外,其他省份规模效率值都小于1,属于规模报酬递增(以irs表示),说明中国大部分省份外商投资规模远远没有达到本区域规模效应的极限值,在现有的投资环境下继续引进外资、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就能获得规模效应,起到1+1大于2效果。

具体来说,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把中国31个省份分成三个类:第一类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1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第二类是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不为1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和重庆(2009年和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为1)。第三类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不为1的省份,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以外的所有其他省份。第一类属于中国引进外商投资最为成功的省份。这些省份外商投资环境较好,外商愿意来投资并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不断引入的外商投资,会促进本省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本省外商投资环境的质量,如此良性的投资循环,为本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类属于引进外商投资较为成功的省份。它们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而规模效率值小于1,结合表3可以看出它们的综合效率值也小于1,说明这些省份投入性指标值不需要减少,同时产出性指标值也不需要增加,因为这些省份外商投资规模与各自的投入、产出不相匹配,只需要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就能够提高本省的综合效率值,改善本省外商投资状况。第三类属于具有较大外商投资发展潜力的省份。这些省份无论是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还是综合效率值都小于1,说明这些省份在引进外商投资、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增加产出性指标值,还要减少投入性指标值,同时还要扩大外商在本省投资的规模以匹配本省的投入、产出,争取获得规模效应。以2010年河北为例,软件操作结果显示,产出性指标外商投资企业年末投资总额应该增加503907亿美元;投入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减少6 81102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减少10 061714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该减少02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该减少4787%,进出口总额应该减少968505亿美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应该减少07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应该减少1490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减少3371727亿元,出口总额应该减少448701亿美元,年末从业人员数减少大约为213万人,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应该减少171 693758万元,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应该减少大约为88 347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应该减少1 113755亿元,货运量应该减少62 49327万吨,邮电业务量应该减少138042亿元,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应该减少023%,商品房本年销售面积应该减少1 472902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应该减少3 885287元。由于篇幅有限仅仅列举一年的一个省份,其他省份与之相似。

从表3中可看出,中国各省综合效率在2007—2010年比较稳定,全国排名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名次靠前和名次靠后的省份更是稳定。但是,从排名情况和综合效率值可以看出,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的差异是巨大的。排在第一的省份综合效率值为1,比如江苏,而排在第31位的西藏综合效率值只有0002, 2010年甚至降为0001。每年排名前五的省份都是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这五个省份,而每年排名靠后的省份也基本上是贵州、甘肃、西藏、宁夏、新疆和青海这些省份,说明中国外商投资发展较好的省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相比,地理、资源、基础设施等区位优势明显,而西北省份引进外商投资的状况不容乐观,极大地受到了区位因素的限制,不能积极发挥后天的优势来弥补先天的缺陷,致使无法缩小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外商投资规模差距。

虽然大部分省份的综合效率比较稳定,但是也有个别省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波动。比如吉林,综合效率值在2007年为0090,到2010年仅为0050,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由第12位降到第22位,从侧面反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这些年的发展状况欠佳,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的外商投资状况,急需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本省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再比如重庆和四川,虽然这两个省份和贵州一样同属于西南内陆,但是这两省份外商投资却呈现出蒸蒸日上、稳步提升的大好景象。从2007年到2010年,在全国的排名上升5个位次,说明中国西部内陆省份外商投资问题也并不是一滩死水、毫无解决办法可言,借鉴重庆和四川经验,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改善本省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后天优势,外商投资状况势必会得到改善。

从表4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省份是外商投资发展最好的地区,大部分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属于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排名后10位的省份是外商投资环境最需要优化的地区,大部分位于中国西部内陆,主要是西北、西南省份,属于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剩下的省份是外商投资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大部分位于中国中部,其中也有个例,海南位于中国南部沿海,重庆和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内陆,但是总体来说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说明中国外商投资分布状况与中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显示出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同时,也表明中国外商投资具有地域差异,投资规模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态势,非常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在区域内部的外商投资状况也不尽相同,以东北地区为例,辽宁的最终综合效率值为0308,排在第8位,吉林的最终综合效率值为0090,排在第14位,黑龙江的最终综合效率值为0042,排在第24位,说明东北地区内部外商投资状况也存在不小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互补,改善东北地区的外商投资差异状况。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中国各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结果,立足于中国外商投资的区域特点,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东部地区要保持外商投资的稳定发展,同时反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必须要有效利用和巩固自身的地区优势,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继续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当好全国的“领头羊”。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地理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全国的人口红利,强化港口、公路、铁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并要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增加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加强本地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竞争力。在保持本地区外商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外商投资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要积极响应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全国一盘棋的眼光,向中西部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中西部地区开拓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渠道,促使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引进外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使外商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中部地区要加强外商投资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省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省份,农业在其区域经济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国家需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适度放宽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加快中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中部地区的重工业基础雄厚,但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困难、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高、精、尖产业极度匮乏,而外商往往能够带来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的产品,如果两者能够形成有机的互补,势必会出现双赢的局面。积极向东部发达地区学习,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航空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网络,并加强水利、电力、通信等一系列设施建设,打造中部过硬的基础设施环境,增加吸引外商投资的筹码,争取早日赶上东部的外商投资水平。

第三,西部地区在政策扶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吸引外商投资。政府必须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坚持和深化“西部大开发”策略,争取使西部人民早日尽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西部地区深处内陆,毫无地理交通优势可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但是,西部地区在这种不利的投资环境下,更要努力进取,积极改善,四川和重庆就是很好的例子。首先要大力改善本地区外商投资环境,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慢慢向金融体系建设过渡,然后在政府大量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充分利用本区域内自有的资源优势,在引进外商投资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实现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发展,才能使全国的外商投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才能使中国的外商投资水平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Coughlin, C, Terza, C, Joseph, V, Vachira,ASt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thin the U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4):675-683

\[2\]Head, K, Ries, J, Swenson, DAgglomeration Benefit and Location Choic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38(3-4):223-247

\[3\]Flyer, F, Shaver, JMAgglomeration Economics, Firm Heterogene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2):1175-1193

\[4\]吴玉鸣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2):109-113

\[5\]李婉红,梁河,罗华智中国东北三省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12):55-57

\[6\]徐纪良,徐子瑛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模型的构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增Ⅱ):77-82

\[7\]鲁明泓,潘镇中国各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与比较:1990—2000\[J\]管理世界,2002,(11):42-49

\[8\]卢宗华动态DEA方法及其在投资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8):19-26

\[9\]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卢宗华数据特性对DEA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8,(1):57-60

\[11\]赵昌文,孙文军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研究\[J\]经济学家,1998,(5):118-123

\[12\]邓宏兵,李俊杰,查晶晶,等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7):55-60

\[13\]周兵,邹璇我国东、西部投资软环境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1):9-11

\[14\]杜群阳,朱勤,王晖区域因素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浙江的实证检验\[J\]经济地理,2007,(1):189-192

\[15\]陈文成基于三维评价的区域不平衡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外商投资环境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1):19-26

\[16\]尹康,杨涛“中部崛起”的投资环境及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5,(11):12-15

\[17\]鲁明泓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与中国投资环境评估\[J\]经济研究,1997,(12):37-44

\[18\]鲁明泓制度因素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一项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7):57-66

猜你喜欢
DEA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现状、原因及化解对策
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测度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效率评价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大泽山葡萄特色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基于DEA模型对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