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庆中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信息载体,而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表格、清单、凭证、广告、地图、说明书、时刻表、指示牌、报道、平面微博、微信等信息碎片形式呈现出来的。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信息体量的迅速扩大,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它直观、形象、简明、醒目、强概括力、易比较、与生活关联度强等特征,已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视野,逐渐成为人们时时处处面对和喜爱阅读的文本。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已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评估作为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直接催生了语文学习内容的扩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确定了地位、明析了目标。如何体现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的价值,充分彰显其阅读选择的应然追求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 守护儿童的情智立场
任何一种有效的学习,都要站在儿童的高度上,守护儿童的情智立场,方可让儿童获得持续的、完整的、发展的学习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价值同样如此。
1.满足儿童的情趣需要
儿童的学习视线是与学习材料本身相关联的,材料的有趣性是重要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选择应当满足儿童的趣味,让儿童对学习材料产生好感,而不应当选择那些枯燥的、僵硬的、缺少吸引力的材料。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提供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要尽量充满形象感、直观性、图案美,与儿童生活密切关联。赏心悦目的山水画面、妙趣横生的卡通资料、富有情致的场景和实践、活泼可爱的语句描绘,都能刺激学生的阅读心灵,勾起他们阅读学习的欲望。一位教师教学时选择了语文教材上的“迎六一”征文启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学习。
迎“六一”征文启事
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报将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证文活动。要求如下:
1.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定。
2.来稿要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参赛对象为三至六年级的同学。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4.截稿日期:5月1日
“六一”是让学生无限亲近的词语,代表着儿童的自由、欢乐、甜蜜和向往,因此与它相关的话题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位教师不仅选择了富有情趣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阅读,而且在设计阅读练习时也十分注意学生的情趣激发:
1.征文启事是从( )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2.你能参加本次征文活动吗?用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应儿童的智力特点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还不多、智力背景还不够宽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他们智力发展的特点、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的视域。选择适应学生智力水平的材料,设计的题目不能超越他们的认知阶段,同样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注不注意儿童的智力特点,效果会截然不同(见图1)。
各条形图所表示的名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对应着条形图上面的名称排列。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1.调查显示,人们每周都利用ipad来做什么事?
2.超过60人的人们会用ipad来______、 _______ 和_____,其中_____人数最高。
另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1.你认为,这个调查数据有什么作用?
2.看了这张图,你想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同,心中的教学尺度把握就不一样。第一位教师设计的题目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获得了训练。而第二位教师设计的题目就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要求过高,让学生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甚至影响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态度。
3.映射儿童的生活图景
非连续性文本的资源是很多的,教材上说明性、科普性的文章、课后的练习、课文插图、资料卡片都是非常好的非连续性文本,但这些都不能很好地与儿童的生活产生联系。教师在选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要将阅读资源向学生的生活倾斜,让儿童更加乐意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体现生活资源的文本容易大量地融入到学习中来,使生活与学习互相关联、互相吸引,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见图2)。
1.乘1路车从教育局到李集街,需经过哪几个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乘1路车到莞渎桥,如何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关于交通话题的非连续性文本,与学生上学等出行密切相关,是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训练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从而产生对它的学习热情。
二、 紧扣语文学习的根本
语文学习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同样要遵循语文学习的根本,紧紧扣牢语文阅读的目标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只不过是打开了语文学习的另一扇门窗。
1.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媒时代,信息以碎片的形式海量存在。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条目中进行组块式、主题式和混合式等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当然,对于小学阶段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信息的简单筛取、简单整合、简单评价和简单运用。比如下面这个练习:
表1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1)从“图书畅销类型”中可以看出,中国公民大多关注________ 、_______ 等,而美国公民关注的是 ________ 、________ 等。(筛取信息)
(2)表格是从________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国民阅读情况的。(整合信息)
(3)从“公共图书馆数量”的项目中,你可以知道在公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上,____国比_____国强。(评判信息)
(4)从“人均藏书量”和“人均年阅读量”的项目的比较中,你可以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运用信息)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张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小学生处于思维的朦胧阶段,思维水平尚在雏形期,尚需培育和锻炼。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
比如,一位教师根据表2,设计了下面的题目,培养学生尝试推论的思维能力。
表2 ××口服液的用法用量(12岁及12岁以下小儿)
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琳感冒发热,喝了××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喝了××口服液。
B.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口服液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C.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5毫升的××口服液。
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用法用量,对照题目,进行比较、观照和分析判断,得出题目的正误,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比照和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张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概括表达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的实践锻炼。
比如下面这个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文本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描述上面表格内容所揭示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各个年级的数据,观察分析数据所描述的现象,以及能够揭示的发展规律,进行现象和规律的综合,训练概括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是通过具体的文本材料进行训练的,在训练中获得语言的认知、理解、品味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是非常好的语言感悟能力训练平台。
比如,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阅读的名言非常多,你还能列举一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请你写出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只写两句,注明作者)。
(1)
(2)
3.由“100%的精品书籍,70%的价格享受”这句话,你能想到一个意思相近的成语吗?
教师利用“图书销售广告”的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进行名言的例举、唐诗宋词的回忆以及根据相关语句意义推断成语的训练。这些都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典型表现,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悟、语用能力。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