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油气藏评价事业部,天津 300280)
从国内开采现状来看复杂断块油藏有着大量的石油储量,但断块油藏构造相对复杂、层系储油较多。所以,加强对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常情况下,在基岩隆起基础之上才会形成高深油藏,整体形态呈现潜山背斜披覆,西北方向走势(如图1所示),为典型层状断块油藏地形。从图1可以看出,第三系沙河街组Es32+3亚段为含油层,相对而言,具有油层数多、近源储存以及储存结构复杂等特点,是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从图上可以看出,储油层的特性相对较差,渗透率<100×10-3μ,孔隙度介于10%-20%之间。油藏驱动类型一般不存在明显的油水界面,往往以弹性驱动为主要驱动方式;油藏剩余油液体性质主要表现在“三高三低”上,具体解释为:低密度、低含硫量、低黏度和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含蜡量、高凝固点。一般情况下,油藏的溶解气油比约180m3/m3,其饱和压力在22MPa左右。
图1 高深油藏油层平面图
2.1 模拟模型转换
在进行具体研究过程中,一般使用井点参数数据转换方式进行,利用EV建立整个工区油藏模型,通过代入相应的采集数据,输出到E-clipse数值模拟模型,有效实现保真转换和全程覆盖。所谓的井点数据转换,主要是通过特定的计算方式,将井点数据代入数值模拟软件,通过相应的转换获取静态数据格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剔除,设置所有参数的界限值,以保证计算结果的高度近似性;对于采集的数据,使用Surfer、AutoCAD或者EV等地质软件,将数据转化为DXF或者位图等数值模拟软件能够接受的格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应的相渗曲线,明确表示复杂断块精细油藏储量及相关诸元。
2.2 数据模拟模型基本特征
一是数据模拟模型规模较大。从建立的模型来看,主要包括4个砂层组,内含21个隔层和25个小层,其网格结点在百万以上;相比较传统的模拟网格,一般都在50万个以下,且小层在20个以下。说明新建模型拥有更强大的计算和容纳能力;二是能够准确描述断层数目及形成轨迹。通过实践来看,该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断层轨迹及斜面,能够真实的反映地质断层特征,自动对其连通性加以计算,并以角点坐标的方式去描述其连通关系。计算涉及的连通性,一般包括同层和不同层两种,每种计算方式都不同;三是细分厚油层韵律段。精确描述夹层内的剩余油,根据分析数据需求,将层内夹层和层间隔层当作模型研究层位,代入计算模型之中,能够自动控制隔夹层的封堵性(连通性),准确描述射孔的位置,从纵向反映层内的韵律性和连通性。
3.1 准确测定拟合误差
一般情况下,通过应用数值模拟模型能够拟合油藏历史精度,克服以往拟合精度判断不准的缺点,提高判断静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文研究中,提出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精度的量化表征方法,建立不同的“拟合”标准。以含水为例,不同的开发阶段含水上升规律都不同,在中、低含水期,拟合最大标准误差为±10%,平均相对误差应<5%,绝对误差<0.05%。
3.2 模拟再现油藏生产历史
根据建模需要,模型中体现的生产层动态数据不会涉及劈产,以确保整个模型运行的稳定性;在一般的数值模拟模型当中,以主力层分析为主,动态数据中绝大部分需要劈产,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较大。
3.3 依托参数调整提高精度
油井选择不同,含水量计算数据不不相同。对于存在的问题的油井,要全面结合动态和静态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依据不同发生原因采取不同的修正方法,以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调整两口井之间的渗透性,拟合该井的含水量。
利用模拟软件,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针对性研究,以便于获取其精细表征数据。软件主要是油藏储层参数和剩余油等要素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统计分析及计算流程,进而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定量描述。
4.1 有效描述闭合区域剩余油量
4.2 能够描述单井区域剩余油量
4.3 实现任意剩余油藏潜力定位
综上所述,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复杂条件下油藏分布规律辨识需求,通过建立历史拟合量化指标,进而形成相应的约束机制,实现高精度历史的拟合;应用该软件能够对油层潜力区进行准确判定,细化剩余油精细表征,从更加全面的的角度去完善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精细表征技术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