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5-06-07 10:06:38马伟泓卫淑琴
关键词:积气椎间隙变性

马伟泓 卫淑琴

(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西 沁县 046400)

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马伟泓 卫淑琴

(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西 沁县 046400)

目的 研究CT和MRI在椎间盘突出中诊断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取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两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23%,MRI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9.7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CT检查在钙化及积气上要优于MRI,P<0.05;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上要优于CT,P<0.05;诊断神经根受压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 CT及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CT对钙化及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CT;MRI;椎间盘突出;影像分析

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1],一般好发于青年及中老年人群,临床症状上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腰痛,并呈放射状疼痛影响下肢活动。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一般通过CT及MRI可以确诊。此次我院将68例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优点和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次研究中的病例为我院骨科于2012年2月-2014年5月之间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经过手术证实患者均为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所有68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8.9±2.7)岁,平均病程(11.3±1.5)年。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其中38例有下肢放射痛,61例有腰椎旁压痛、叩击痛,16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6例有间歇性跛行,24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8例跟腱反射减弱。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CT及MRI两种检查方式。

1.2 检查方法 对68例患者进行CT检查,令患者仰卧,膝关节抬高,使腰椎生理弧度跟床面平行;采用GE公司生产的CT/e螺旋CT机进行椎间隙及椎体横断面连续扫描,扫描层厚3mm,层距3mm,对第3、4腰椎椎间隙,第4、5腰椎椎间隙及腰5骶1椎间隙进行扫描,每个椎间隙扫5~6层,观察患者脊椎的突出部位,查看是否出现钙化、硬膜囊以及脂肪受压等现象;用GE公司生产的GE Brivo 235型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MRI检查,采用全脊柱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行矢状面及横断面常规成像,层厚4 mm,层距5 mm,观察椎间盘膨出、突出情况及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及椎管各径线是否伴有狭窄等。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手术结果,比较CT及MRI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2];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自的影像学特点,比较CT及MRI对腰椎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比较 根据患者的手术结果,比较CT及MRI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椎间盘突出60例,5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正确率为88.23%;MRI检查诊断椎间盘突出61例,4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正确率为89.7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CT及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比较 结果显示,CT检查在钙化及积气上要优于MRI,P<0.05;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上要优于CT,P<0.05;诊断神经根受压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见表2。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比较

表 2 CT及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比较

3 讨 论

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退行性变,随着人体年龄的衰老、过量的活动以及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的功能性不可逆的一种病变[3-5]。腰椎间盘突出在病理学的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根据其突出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旁侧型和极外侧型[6]。对于该病治疗的关键是要能够早期正确的做出诊断。目前对于椎间盘突出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其体征检查,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在椎间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多采取CT及MRI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又各有其特点。CT检查操作简单迅速,费用较为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因此,CT检查能够显示突出腰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密度及椎管和侧隐窝狭窄情况;因此,对钙化及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但是由于CT扫描层面及角度等原因,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一般误诊为椎间盘膨出。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因此其对软组织的影像显示更为清晰,相比于CT能够更好的检查椎管内容物,包括硬膜囊、神经根、髓核等;T1W1能清晰显示椎体、附件、间盘等解剖结构,T2W1用于观察病变特点,如位置、形态、信号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8];因此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等病变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两种检查方式都能很好的对椎间盘突出做出诊断,但是各有利弊,临床中应该将CT跟MRI结合应用。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23%,MRI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9.7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CT检查在钙化及积气上要优于MRI,P<0.05;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性上要优于CT,P<0.05;诊断神经根受压两者没有很大区别,P>0.05。综上所述,CT及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CT对钙化及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受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1] 张生,孟艳平,王海蛟.CT和MRI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11,6(19):166-167.

[2] 唐孝华,何国德,贾毅,等.MRI在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11(2):138-141.

[3] 钟小兵.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CT与MRI诊断回顾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2,13(6):562-563.

[4] 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9(8):1338-1340.

[5] 殷好治,周万军,滕建玲,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09,12(3):16-18.

[6] 杨雪,马信龙,马剑雄,等.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4(3):241-244.

[7] 郭林,蔡跃增.CT椎间盘造影与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6(3):299-302.

[8] 彭宝淦,侯树勋,吴闻文,等.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1(6):11-13.

马伟泓(1967-),男,主治医师,山西人,本科,主要从事CT、MRI诊断工作。

R445.2

B

1004-7115(2015)03-0314-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3.029

2014-12-04)

猜你喜欢
积气椎间隙变性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中国造纸(2022年9期)2022-11-25 02:24:54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水泵技术(2022年2期)2022-06-16 07:08:30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2021年8期)2021-03-26 01:58:16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征兵“惊艳”
环球时报(2019-04-03)2019-04-03 04:15:14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当变性女遇见变性男 一种奇妙的感觉产生了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0期)2015-09-26 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