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彤, 周 燕
(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2.美国巴克内尔大学东亚研究系)
双音节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与名词宾语的语义搭配研究*
李 彤1, 周 燕2
(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2.美国巴克内尔大学东亚研究系)
文章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34个带名词宾语双音节认知类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的角度将它们分为记忆类、理解类、思考类、推测类、想象类5类,并利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调查它们的名词宾语的语义类型,探讨认知类心理动词对名词宾语的语义限制,分析认知类心理动词与名词宾语的搭配能力,提出应利用本研究成果指导心理动词教学。
心理动词;语义搭配;名词宾语
心理动词涉及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但又不同于心理学概念上的“心理”。后者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是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脑中的反映”(王红斌,2002)①,而心理动词则是人的心理活动在语言学上的反映,其范围小于心理学的“心理”。心理动词作为动词中的特殊类型,与其他动词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都有较大差别,心理动词内部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此外,尽管心理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分类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心理动词和名词的语义搭配则尚无专门性的研究,在对心理动词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心理动词和名词的动宾搭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吕叔湘(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心理动词”这一概念②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对心理动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心理动词及如何对心理动词进行分类两个方面。
胡裕树和范晓(1995)将心理动词界定为:语义类型上,“表示情感、意向、认识、感觉、思维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意义”③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功能框架上,能进入“{很+V}+O(N、V)”或“V+O(V)”。基于这一标准,本文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以下简称《大纲》)中双音节心理动词进行逐个比对,最后确定100个能带名词宾语的心理动词作为研究对象。
彭聃龄(2008)指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客观地认识世界万物,同时还会对外界事物产生态度,引起喜爱、厌恶、满意等主观的体验,这种主观的体验就是情绪或情感。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照彭聃龄的观点,本文将100个带宾语的双音节心理动词分为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和情意状态类心理动词两大类。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侧重于表现人的理性思维活动,动词的动作性较强,大多不能被“很”修饰,能加“了”、“着”、“过”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情意状态类心理动词重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动作性弱,状态性强,大多能被“很”修饰,表示情绪情感的程度,大多不能加“了”、“着”、“过”。
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表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信息的基本加工。郭大方(1994)《现代汉语动词分类词典》将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分为理解类心理动词和想象类心理动词,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的角度,以词项为单位将认知活动类心理动词进一步细化,分为记忆类、理解类、思考类、推测类、想象类5类①郭大方.现代汉语动词分类词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忘记1:《现代汉语词典》: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
记忆类心理动词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回忆或思念,包含[记]与[忆]两个语义特征。本研究中记忆类心理动词包括:“惦记”、“回忆”、“怀念”、“记得”、“忘记1”①、“忘却”、“想念”7个词。
理解类心理动词表示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都具有[知道]、[了解]的语义特征,包括“懂得”、“了解”、“清楚3”②清楚3:《现代汉语词典》:了解、“理解”、“误会”、“明白”、“熟悉”、“理会1”③理会1:《现代汉语词典》:懂得;领会、“欣赏1”④欣赏1:《现代汉语词典》: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误解”、“明确”、“知道”、“认识”、“认得”14个词。
思考类心理动词表示主体对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其语义特征为[思考],包括“推敲”、“思考”、“反思”、“考虑”、“琢磨”5个词。
推测类心理动词表示主体根据已知的情况想象人或事物的未知情况,它们的共同语义特征为[对人或某种情况进行猜想和估计],名词宾语具有[未知]特征,包括“预测”、“推测”、“猜测”、“低估”、“估计”5个词。
想象类心理动词表示将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想出来,都含有[凭空想象]、[虚无]的语义特征,包括“幻想”、“设想”、“想象”3个词。
王慧(2004)借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在线英语词典Wordnet,根据汉语的特点把名词分为具体事物、抽象事物、过程、时间、空间5个大类,再逐层细分:具体事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小类,生物分为人、动物、植物、微生物4小类,非生物同样细分,形成了一个上下位关系清晰的名词语义系统⑤王慧.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赵春利(2006)从语义的角度把名词分为主体、事体、物体、时空、逻辑5大类,每大类下面又分了若干语义小类⑥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本文参照赵春利(2006)的5大类名词分类系统,将名词分为6大类:主体类、事体类、物体类、属性类、逻辑类和时空类。主体类名词主要指人及与人相关的各类名词,同时也包括具有生命力的动物。事体类名词主要是和事情相关的名词。物体类名词指无生命的各类物体名词。属性类名词包括物体和事体的属性,可以分为外在属性和抽象属性。逻辑类名词是表示逻辑关系的名词。时空类名词即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名词。
本文运用CCL语料库对34个双音节认知类心理动词进行穷尽式搜索,调查它们与名词宾语搭配的情况,对每个双音节心理动词的名词宾语的语义类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表5。
表1 记忆类心理动词名词宾语语义类型调查结果
表2 理解类心理动词名词宾语语义类型调查结果
表3 思考类心理动词名词宾语语义类型调查结果
表4 推测类心理动词名词宾语语义类型调查结果
名词语义类心理动词主体类 事体类 物体类 属性类 时空类 逻辑类 语料总数预测8 232 9 63 28 340推测20 20 1 3 12 13 69猜测32 42 2 9 14 99低估67 157 16 53 5 2 300估计178 25 71 14 8 302总数6 134 1108 30 145 94 76 1108百分比12.1% 56.8% 2.7% 13.1% 8.5% 6.9%
表5 想象类心理动词名词宾语语义类型调查结果
名词语义类心理动词主体 事体 物体 属性 时空 逻辑 语料总数幻想14 1 7 22设想100 6 12 9 127想象50 102 15 3 11 1 182总数15.11% 65.26% 4.53% 2.72% 9.06% 3.32% 50 216 15 9 30 11 331百分比
通过在CCL语料库中的测查我们发现:记忆类动词常与表示“人”的主体类名词(如“亲人”)和表示“事情”的事体类名词(如“事情”)搭配,此外也包括一些时空类名词搭配(如“时间”、“家乡”)。例如:
1)何红孙[回忆]往事,仍是感慨万千。
2)我真[怀念]故土啊。
3)雷洁琼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4)我希望他们能够[忘记]过去,原谅我。
5)青年一代正在[忘却]历史。
6)近来我非常[想念]家乡。
理解类心理动词的名词宾语以事体类名词为主,其次是主体类名词,其他类名词宾语较少。例如:
7)我这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8)桂英当时不太[清楚]这些事。
9)梁大牙[认得]几十个字。
10)人的使命就是要[认识]世界,把握真理。
11)每到一地,黄部长都要深入实际,[了解]基层情况。
12)有些游客不太[熟悉]当地情况。
13)汤阿英连忙对巧珠转动一下眼睛,巧珠立刻[理会]娘的意思。
14)设法令争论的每一方皆能[理解]对方的观点。
15)生态学促使人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16)女儿渐渐地[明白]了道理,发奋学习。
17)这一题词使刘志华更加[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
18)人们在晚会上[欣赏]音乐。
19)我不想叫你[误解]我的意思。
20)对不起,我刚才[误会]了你的意思。
思考类动词的名词宾语集中分布在事体类名词中,逻辑类名词和其他语义类的名词宾语极少。例如:
21)他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出点子。
22)你仔细地[考虑]过这件事情了吗?
23)他正在皱着眉头[琢磨]着刚才的事情。
24)人们[反思]历史的时候,也受着历史的局限。
25)他背着手,踱出女儿的房间,自去[推敲]诗句。
推测类心理动词与事体类名词形成的搭配最多,其次是属性类名词和主体类名词。推测类心理动词不常与时空类搭配,几乎不跟物体类名词和逻辑类名词搭配。例如:
26)我们不[预测]未来。
27)她想从他们的言语里来[推测]判决的结果。
28)他们专心致志地[猜测]着出事的原因。
29)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30)美帝国主义者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想象类心理动词的名词宾语以事体类名词为主,表示未来的事或虽然已经发生但主体未目睹的事;其次是主体类名词,物体类名词和时空类名词数量较少,逻辑类和属性类搭配极少。例如:
31)我试图[想象]你的模样。
32)他们只愿用自己的头脑凭空来[设想]世界。
33)我不敢[幻想]未来。
我们将名词宾语的语义类型按照数量多少在同类动词内部进行比较,数量多的定为一级,标为①;数量较多的定为二级,标为②;数量较少的定为三级,标为③;数量极少的定为四级,标为④。具体见表6:由表6可知,各类心理动词的名词宾语都可以与事体类名词和主体类名词搭配,记忆类心理动词的特点在于可以和时空类名词搭配,理解类心理动词的特点是可以和物体类名词搭配,思考类心理动词的特点是可以和逻辑类名词搭配。想象类心理动词的名词宾语主要集中在事体类名词和主体类名词。
表6 名词宾语语义类型数量排序表
研究发现,在同类认知心理动词中,与它们搭配出现的名词宾语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有些心理动词对其后置名词宾语具有语义限制。例如:同为记忆类心理动词,“想念”跟述人类名词搭配时,宾语多是具有亲密关系或敬仰关系的“亲友”、“师长”、“领袖人物”类名词;跟空间类名词搭配时,名词宾语多为具有归属感的“家乡”、“祖国”等;跟物体类名词搭配时,名词宾语也是主体归属地的物品,例如:
33)在分开了一段时间以后,安娜异常[想念]她的孩子。
34)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
35)后来,当她对丈夫说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时,她丈夫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怀念”的述人类名词宾语和空间类名词宾语也分别具有[+亲密]、[+敬仰],[+归属感]语义特征。但与“想念”不同的是,“怀念”的述人类名词宾语必须是已经逝世的、无法再见到的人,即含有[+已逝]的语义特征。此外,“怀念”的宾语中,时间类名词也有一定比例,表达主体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例如:
36)荣毅仁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37)不少人倒开始[怀念]在那里买菜的时光。
“回忆”的名词宾语主要分布在情况类名词和事情类名词中,表示想过去的事情或过去的情况,例如:
38)(他)不是在期待计划将来,就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认得”多表示认识某人或某地,能与述人类名词及一些空间类名词搭配,此外也能与文字话语类名词“字”形成常规搭配。与“认识”相比,“认得”将名词宾语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且只出现在口语语体中。例如:
39)(我)[认得]这个地方、
40)一个从印度库什山脉来的老人说他[认得]这字。此外,思考类动词“反思”的名词宾语具有[+过去]语义特征,这是它和“思考”的主要区别。“反思”多与事情类名词(如“历史”)和时间类名词(如“过去”)搭配。例如:
41)过了几年以后就[反思]前几年的事情,这个是很危险的。
考察双音节认知类心理动词,我们发现:有些动词充当其名词宾语的名词只能与某一语义小类的名词搭配出现,如:“推敲”由于历史来源的关系,名词宾语多具有[+诗文]语义特征,一般跟“诗句”、“语言”等文字话语类名词搭配。例如:
42)他背着手,踱出女儿的房间,自去[推敲]诗句。
“思考”多与“问题”、“事情/事”等事情类名词搭配,例如:
43)这对我们[思考]问题,不是没有帮助的。
“理会1”、“误会”、“误解”、“明白”的名词宾语多为主体类名词中的意图类名词。例如:
44)只是在一种情况下可以不去[理会]双亲的意见。
45)赵兄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46)我总害怕人家会[误解]我的动机。
另一方面,有些动词,充当其宾语的名词可以覆盖几个语义小类。如:“预测”的名词宾语具有[+变化]、[+方向]语义特征,集中分布在过程类和时间类名词中,其次是灾害类名词和因果类名词,有的表示事物变化过程的方向,有的表示变化的结果,有的表示发生的时间。例如:
47)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趋势、
48)他没办法[预测]未来、
49)瑞典科学家通过观察地下水[预测]地震、
50)现在还难以[预测]公决的结果。
“估计”表示主体根据已知情况对事物属性和变化情况做出大概的推断,它的名词宾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情况]特征,如“情况”;一类具有[+量性]特征,包括力量类、外部属性类和抽象性质类,如“力量”、“数量”、“复杂性”。“估计”的其他名词宾语还包括费用类、困难险情类、价值类、时间类等,这些名词也符合[+量性]特征。例如:
51)这种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52)他主要看大人的反应来[估计]自己受伤的程度。
“明确”表示使难以确定的事物确定下来或从事物的众多可能中确定唯一,多用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书面语体中。“明确”的名词宾语以事体类名词中的权责义务类名词为主。其次是“目标”“关系”等逻辑类名词、“范围”“重点”等属性类名词,“原则”等政策法规类名词,“方向”等空间类名词。如:
53)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采取措施。
5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明确]前进目标。
55)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根据名词宾语的语义类别多少,我们将双音节认知类心理动词的动名搭配能力按弱、中、强分为一、二、三级。
对于名词宾语主要集中于一个语义类认知类心理动词,我们认为它的动名搭配能力弱,我们将其动名搭配能力定为一级。这类动词包括:想念、怀念、惦记、误会、认得、推敲、思考、反思。
对于名词宾语绝大多数集中分布于2~3个语义类,少部分分散在其他语义类中的认知类心理动词,我们将其动名搭配能力判定为二级。这类动词包括:理会1、幻想、回忆、记得、忘记1、忘却、预测、低估、估计、懂得、了解、清楚3、明白、熟悉、欣赏1、误解、明确、知道、考虑、设想、想象。
对于名词宾语分散在不同的语义类、名词宾语类化特征不明显的认知类心动词,我们认为它的动名搭配能力强,将其动名搭配能力判定为三级。这类动词包括:推测、猜测、理解、认识、琢磨。
认知类心理动词对名词宾语的语义限制与动词的动名搭配能力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动词对名词宾语的语义限制越高,其动名搭配能力就越弱,反之,动词对名词宾语的语义限制越低,其动名搭配能力就越高。在进行心理动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动词的动宾搭配研究成果,并以此指导心理动词教学。首先,我们要向外国留学生介绍心理动词对名词宾语的语义特征限制情况,从理论层面让外国留学生了解动名搭配的深层理据,培养外国学生有意识地从语义角度思考动名搭配;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区分名词宾语的语义小类,进行分层教学,重点讲授动名搭配能力处于一级和二级的心理动词;对于动名搭配能力三级的心理动词,不强调名词宾语的语义类别;最后,动名搭配中存在一些使用频度较高的常规搭配,这些高频搭配是语言生活中常用的搭配,应作为词语教学的重点,例如“明白道理”“明确目标”等。对这类高频搭配进行语块输入教学,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偏误的出现。
A study of the semantic collocations between disyllabic psychological verbs and noun objects of the cognitive category in modern Chinese
Ll Tong1&ZHOU Yan2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Cul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Bucknell University,Lewisburg 17837,US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mantic collocations of 33 psychological verbs of the cognitive category in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first-grade words of Glossary for the Teachin g Syllabu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Chinese Lan guage Majors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a.These psychological verbs with nouns as the objects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including memorizing,understanding,thinking,deducting,and imagining.Based on the modern Chinese corpus data of the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at Peking University(CCL),the frequency of the collocations of each psychological verb is calculated and the semantic distribution of the noun objects is discussed as well. This study finall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levant teaching.
psychological verbs;semantic collocation;noun objects
H195
: A
: 1672-1306(2015)02-0010-07
[责任编辑:赵昆艳]
李 彤,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①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