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旭菁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配例设计研究*
钱旭菁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易混淆词是留学生词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区分学习者的母语背景、针对学习者偏误的易混淆词辨析词典是留学生掌握汉语易混淆词的重要工具书。文章重点探讨易混淆词词典中例句的功能和例句设计的原则。对大部分语文词典和外向型学习词典来说,例句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说明词义、说明词语的用法。而对易混淆词词典来说,这两项功能只是边缘功能,其核心功能是说明一组易混淆词在词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在例句设计方面,学界已经提出了很多宏观原则,如“典型性”、“趣味性”、“实用性”等。文章提出的是实现这些宏观原则的一些具体原则,例如例句的展示要突出汉外语言的差异、例句的话题和背景信息应具普遍性、例句应尽量提供新信息等。更为重要的是,易混淆词词典的例句设计还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学习词典的原则:正误配例相结合、根据区别点配以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例子、重复某一话题以凸显一组易混淆词的区别点等。
易混淆词词典;例句设计;例句功能
配例是汉语学习词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学习者掌握易混淆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例句是词语释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际的语言用例,学习者才能准确地掌握词义及词语的使用方法。根据段艳玲(2013)的调查,94%的初级学生认为例句非常重要,98%的高级学生认为例句对自己学习汉语的帮助很大①。
近年来,配例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教材和学习词典中的配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刘川平(2006)认为目前的学习词典“用例内容和语言没有完全跳出面向国人的词典的路子,没有充分考虑读者对象的特殊需要”②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J].辞书研究,2006,(4).。由于使用对象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学习词典的配例与针对母语者的语文词典有所不同,“二语词典用相当大的篇幅为释义提供短语和句子例证,它与母语词典有所不同,但与一些双语词典有相似之处,不但要帮助外国学习者理解英语,而且还要帮他们用英语造句”(Landau,2006:177)③Landau.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外向型易混淆词词典是北京语言大学“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项目组针对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词语混淆问题而编纂的辨析词典(张博,2008)。作为一种学习词典,易混淆词词典配例的作用是什么、配例的设计原则有哪些?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词典,易混淆词词典配例的作用是什么、配例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不管是针对母语者的词典还是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词典,词典的配例都有说明词义和展示
① 段艳玲.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例句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语法功能的作用(李尔钢,2002;雍和明,2003)①②张博.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J].汉语学习,2008,(1).。
词典的配例通过使词义单一化和具体化两个方面来帮助说明词义③文中有关易混淆词的辨析、例句等均来自项目组的阶段性成果,恕不一一注明作者,谨致谢忱。。大部分词语都不止一个意思,配例使词语的意义确定为该词的某一个义项,从而使词义单一化。比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追”的意思比较多:❶追赶;❷追究;❸追求;❹回溯;❺事后补办。当没有例句的时候,“追”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如果有了例句,“追”的意思就确定了下来。(划线词语为配例所要例证的目标词)
1)警察追了上来。
2)他追了500米。
3)她是学校的校花,有很多男孩追她。
4)他上学时就喜欢上了她,追了她两年。
例句1)和2)是第❶个意思,例句3)和4)是第❸个意思。
例句帮助说明词义的第二个途径是使词义具体化,明确词义的具体所指是什么。比如词语“风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❶气度;作风;❷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这样的解释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读了释义仍然不清楚“风格”的意思。而例句则能帮助这些抽象的释义具体化:
5)这个作家作品的风格非常独特。
6)各种风格的音乐我都喜欢,比如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民谣我都听。
7)他做事的风格很干脆。
例句5)和6)把“艺术形式”具体为文学作品和音乐,例句6)还列举了3种音乐风格,例句7)通过“干脆”使“风格”的“人做事的方式”具体化。
“展示词语的句法功能是用例功能的重要方面。”(刘川平,2009)④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效度的若干关系[J].汉语学习,2009,(5).例如下述配例8)-10)反映了“好听”可以分别作定语、谓语、补语:
8)好听的音乐、好听的声音。 (定语)
9)这个歌真好听。 (谓语)
10)她唱得特别好听。 (补语)
例句11)和12)反映了“烧”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使用情况,显示了它的语法功能。
11)把信都烧了。
12)挺漂亮的房子被火烧掉了
除了显示词语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出现在各种句式以外,配例所显示的语法功能还包括词语的搭配关系。
13)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了两项亚洲最新成绩。14)学校给学生创造了许多实习的机会。
15)日本人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假名拼音文字。
16)今年,国家准备在农村建立300所小学。
17)嬴政在他39岁时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例句13)-15)说明“创造”搭配的对象主要是抽象的方法、理论、成绩、机会;例句16)和17)说明“建立”搭配的对象主要是政权、组织机构、社会、家庭、工厂或公司等。
除了上述配例的一般性功能以外,对易混淆词辨析词典来说,例句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展示一组易混淆词在词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
例句18)-21)说明了“着急”和“担心”之间的语义差异:“着急”是因为没出现预期的结果,希望预期的事情或结果尽早发生或出现;而“担心”则是害怕出现不好的结果或者事情不顺利。
18)我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心里很着急。
19)等了两个小时飞机还不起飞,大家都很着急。
20)等了两天了,飞机上的人还没有消息,大家都很担心。
21)明天有考试,我担心得晚上睡不着觉。
例句18)和19)分别表示希望早一点找到工作、飞机早一点起飞;例句20)则是害怕飞机上的人发生了意外;例句21)是害怕考试考得不好。
易混淆词词典配例的功能还在于显示易混淆词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22)这次会议的地点很合适,但是下周三有的人有事,你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时间。
23)买衣服要选适合自己的。
24)夏天适合喝绿茶,冬天适合喝红茶。
“合适”和“适合”都表示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语法功能,“合适”是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适合”是动词,一般带名词宾语、动词宾语或小句宾语。上述例句22)-24)展示了“合适”作谓语和定语的功能以及“适合”带名词宾语、动词宾语的功能。
下面几个例句说明了“最后”和“终于”在语用方面的差异:“最后…”可以用于起始总结性或补充性的话语,“终于”没有这一用法。
25)……最后我希望你能吸取这个教训,以后做事不要这么冲动。(总结性话语)
26)……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我真诚的道歉。(总结性话语)
27)……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是关于如何查找以上我提供的资料的问题。(补充性话语)
28)……最后请大家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与指正。(补充性话语)
例句的功能非常多,但这是就例句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就每一个单个的例句而言,不可能实现上述所有的功能,因此前述的例句功能具有潜在性。于屏方(2006)认为,例证的诸多潜在功能是一个原型范畴,在该范畴内有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每一个例句要凸显其核心功能,在此前提下,边缘功能尽可能显现,但不予强求①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对易混淆词典来说,例句的核心功能在于凸显易混淆词的差异。
大部分针对母语者的词典给使用者提供的都是正确的语言形式,但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词典也会提供一些学习者使用语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形式,提醒学习者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作为用例的一部分,反例一般设在辨析中。”(刘川平,2009)②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效度的若干关系[J].汉语学习,2009,(5).易混淆词是汉语学习者容易混淆用错的词语,因此易混淆词配例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正误配例相结合的原则。当学习词典中出现错误的语言形式时,“宜使用特殊的排版方式,增强正误信息的对比度。”(李涛,2010)③李涛.词典中的正误对比信息呈现模式研究——基于五本英语学习词典的实证研究[J].辞书研究2010,(1).比如误例前可以“”标记,以与正确的例子区分开来。
正确配例的设计原则可以分成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方面,配例的设计有以下3条原则:(1)配例应充分展示词语的语法特点;(2)配例应充分展示词语的汉外语言的差异;(3)根据不同的混淆点,相应地设计不同层级的配例。内容方面,配例设计的总原则是易懂、有趣。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原则:(1)配例应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2)配例的话题应具普遍性;(3)配例的背景信息应具普遍性;(4)配例应提供新信息。
如前上述,例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显示词语的语法功能,因此在设计例句时首先应充分展示词语的语法特点,帮助学习者掌握词语的用法。徐茗(2009)曾举了如下的例子:①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9)我马上就要毕业了。
30)我已经读大学四年级了,很快就要毕业了。
31)学习太无聊了,我真希望马上就毕业。
这3个例句,除了在“毕业”后边加“了”,没有显示“毕业”的其他语法特点,尤其是“毕业”有两个重要的语法特点:第一,“毕业”后边不能跟宾语,不能说“毕业大学”,所以应当给出“大学毕业”、“中学毕业”或者“小学毕业以后”这样的例句;另外,“毕业”作为一个离合词,它和一般的动宾词组不一样,时量补语必须放在其后,应该说“毕业三年以后”,而一般的动宾词组的时量补语是放在中间的,如:学了三年汉语,但是我们不能说“毕三年业以后”。
母语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母语词汇知识的影响,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所产生的词语混淆会有一定的差异。”(张博,2008)②张博.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J].汉语学习,2008,(1).。因此例句设计应该注意汉外语言的差异。例如动词“摇”,应分别配以32)-34)不同的搭配,因为这些搭配在英语中分别使用不同的动词。
32)摇头 shake one’s head
33)摇尾巴 wag the tail
34)摇手 wave hand
再如汉语的“明显”和“显然”都对应英语的obvious(ly),英语的obvious可以作定语,而汉语的“明显”常做定语,“显然”却不能做定语,可单独做插入语。这种汉英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例句展示出来:
35)这两幅画没有明显的区别。(做定语)
36)北京话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儿化。(做定语)
37)他不跟我联系也不再关心我,显然,他已经不爱我了。 (做插入语)
38)比赛刚开始巴西队就进了两个球,很显然,这次肯定是巴西队赢。(做插入语)
配例设计在形式方面的第三个原则是根据易混淆词区别点的特点,配以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的例子。短语、句子、句群都可以充当词典的配例,但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充当例子各有利弊。句群篇幅较长,除非是非句群不能展示词语特点的情况下,词典用句群作配例的情况较少。短语作为例证具有简洁、篇幅短小的优点,同样的篇幅内词和短语充当的例子可以展示得更多。但是短语作为例子有时可能不能完整地展示所有的信息。句子作为配例能够展示词语更多的词义、用法、语用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句子比较长,受篇幅所限,词典所举的例句也不能太多。因此,编写易混淆词典在设计配例的时候应针对所要辨析的点采用合适的语言单位作为例子。一般来说,易混淆词搭配方面的差异用短语来展示,其他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差异配以句子为例子。
有学者(蔡永强,2008)对词和短语层级的配例提出了批评:“词和短语层次的配例由于缺乏语境的支撑,常常成了一种摆设,对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词目的意义和用法帮助不大”,并举了“讨厌”的两组例子:(蔡永强,2008)③蔡永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J].辞书研究,2008,(3).
39)A那个人很讨厌|天气讨厌|讨厌极了
B 他今天说这个人不好,明天说那个人不好,我觉得他很讨厌。|这天气讨厌极了,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这个人老是说假话,讨厌极了。
诚然,与B组例句相比,A组的短语语境自明度不高,对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讨厌”的帮助不大。但这也不就意味着短语配例就一无是处,不足可取。实际上,在易混淆词典中,展示两个或若干词在搭配方面的差异时,短语配例从长度来说短小经济,更重要的是能凸显二者的差异,例如:
到~ 有~ 这/那~ 小~ 一段/某段/前段/这段/那段~ 一/某个/这个/那个~时候√√ √ √× ×时期× × × ×√√
付娜(2010)提出的学习词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原则之一就是“简明原则”:“词典在展示搭配信息时不应盲目追求数量,而应在尽量短的篇幅内将词语最典型的用法,采用学习者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短语例能展示词语用法的,不必使用句例;短语例已展示的搭配,除非在句子中有特殊用法,否则不宜在句例中再次展示。”①付娜.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现原则及实现条件[J].辞书研究,2010,(5).
易混淆词词典配例在内容方面的总原则是易懂和有趣。形式方面要做到易懂,需要“控制语例所用词语和句子结构的难度”(张博,2008)②张博.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J].汉语学习,2008,(1).。内容方面要做到易懂,配例要做到以下3点:例句应该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例句的话题应具有普遍性、例句的背景信息应具有普遍性。充足的语义信息能帮助词典使用者理解目标词的意思。
40)a 这种场合说这话不合适。
41)a这种场合适合穿正装。
42)a我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他。
例句40a)-42a)的语义信息不足,对学习者理解“合适”和“适合”意义的帮助不大,如果改成下面的例句,例句的语义信息增加了,语境自明度(段艳玲,2013)大大提高了:
40)b面试的时候跟考官开玩笑不合适。
41)b毕业典礼这种场合适合穿正装。
42)b他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我觉得公关工作很适合他。
再如:
43)a今天开会时,他不发言是有道理的。
44)a今天开会时,他有理由不发言。
上述两个例句的语境设置基本相同,由于信息不足,我们很难从例句中体会出二者词义方面的差异。
43)b今天开会时,他不发言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想等最后一次会议时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44)b今天开会时,他有理由不发言,因为今天会议的内容不是他主管的。
例句43)b和44)b在43)a和44)a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例句43)b说明“他不发言”这一行为是正确的,例句44)b说明“他不发言有合理的依据”
在例句中尽量少用或不用代词能够大大地提高语境自明度。
45)这个消息使他非常激动。
46)他们这么做显然是不对的。
47)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例句45)如果只是用了指示代词“这个”,学习者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什么消息,这样对他们理解“激动”没有任何帮助。同样的,例句46)和47)中的“这么做”和“这件事”也对“显然”的语义没有任何提示作用。下面的例句48)-50)减少了代词的使用,语义信息增加了,语境对“显然”意义的提示作用更加显豁。
48)她的名字叫刘京生,显然她是在北京出生的。
49)主人老看手表,显然希望客人离开。
50)姐姐双眼皮,妹妹单眼皮;姐姐热情,妹妹冷静,姐妹俩的样子和性格显然不同。
例句51)-53)语境自明度逐渐提高。
51)昨天我闹了一个笑话,真不好意思。
52)外国人说汉语常常闹笑话。
53)希拉里提前一个星期祝英国女王生日快乐,闹了一个笑话。
51)没有具体说明“闹笑话”的具体内容,所以“闹笑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是比较模糊的。52)主语从51)的代词“我”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外国人”,大家都知道外国人说汉语或者我们中国人说外语常常会闹笑话,这个例句跟第一个相比语义信息多了一些,但是具体闹了什么笑话还是不够清晰。53)明确说明了“闹笑话”的具体内容,因此语境自明度最高。
如果想要例句易懂,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应该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共通的话题。很多学者较早地就注意了对外汉语教材话题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对外汉语教材要注意“世界级的话题”(李泉等,1996)①李泉、黄政澄、赵燕琬、马燕华.《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人类的通感”(赵金铭,1998)②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作为教材、学习词典重要组成部分的配例,话题应该具有普遍性。“例句内容和背景在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传承这一个性的同时,要兼顾世界文化的共性”(刘川平,2006)③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J].辞书研究,2006,(4).。例句46)-49)在话题普遍性方面有所欠缺:
54)拆迁后,一套房变成了两套房,就业机会也增加了,这对这儿的农民来说很合适。
55)他把抢来的座位让给了一个老奶奶。
56)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57)唐朝政府设置了鸿胪寺,专门接待各国的使臣和来宾。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例句最好不要有对某些国家、人或现象有特别的好恶。58)我知道去美国读书的愿望没那么容易实现,但是我不会放弃。59)玛丽每天花很多时间学汉语。
60)你是博士,而她连高中都没毕业,你们俩不合适。
如果我们把例58)中的“去美国读书”改为“出国留学”、例59)改为“现在很多人每天花很多时间上网”,话题会更具普遍性一些。
有学者提出了例句设计的多样性原则(刘川平,2006)④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J].辞书研究,2006,(4).,即例句所涉及的话题应该多样。对一般的词典来说,某个词语例句的话题应该多种多样,同一话题的例句不应重复出现。但易混淆词典有所不同,从词典的整体来说,例句当然应该覆盖各种各样的话题,但是为了凸显在相同语境下不同词语的某些差异,同一组易混淆词的例句可以重复某一个话题。例如:
61)他迟到了,一脸抱歉的表情。(心里不安通过表情表现出来)
62)他用抱歉的口气说:“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心里不安通过说话语气表现出来)
63)他向大家道歉:“不好意思,我迟到了。”(用语言表达歉意)
64)他迟到了,虽然心里感到很抱歉,但并没有道歉。
上述例句重复的是同一话题,这样学习者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道歉”和“抱歉”的差异上:“抱歉”是心里不安,这种不安有时可以通过表情或说话的语气表现出来;“道歉”是一种言语行为,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歉意。
除了话题应具普遍性以外,例句的背景信息也应该具有普遍性。有些句子的背景信息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或知识,对处于这个环境的中国人来说,理解这样的句子没有问题,例如:
65)这里的麻辣烫店居然是东北人开的。
66)他们公司为这里的孩子们创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67)等到我们的女儿出生后,我还是为她选择了进口奶粉。
68)在一个集体中的人不能只关心自己,还应该关心他人。
从语义信息的量来说,65)的语义信息是非常足的。麻辣烫是川菜的一种,要了解“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我们必须要知道麻辣烫和四川菜的关系。但是这个背景信息不一定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都知道的,所以我们说这个句子的背景信息不具有普遍性。同样,例句66)中的“希望小学”、例句67)中的“选择进口奶粉”、例句68)中的“集体”都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但汉语学习者缺乏这样的背景知识,理解这样的例句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例句的背景信息应该具有世界普遍性,而尽量少出现中国或某些国家特有的现象或知识。
要做到背景信息具有普遍性,例句不宜出现过于具体的人名、地名等专名。
69)刘翔的金牌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欢乐和荣誉。
70)罗纳尔多在新球队过得非常快乐,让他离开那里重回国际米兰队是非常困难的。
71)东京理工大学研发了一款机器人在百货公司接待顾客。
72)我们公司什么时候能达得到海尔那样的管理水平?
如果把例句71)中的“东京理工大学”改为“日本一所大学”,句子会容易懂得多。
易混淆词的配例在说明词义、语法特点、混淆点的同时,也应尽量提供一些新信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例如下面关于“调查”的一组例句:
73)我们已经调查了失火的原因。
74)这件事我调查过。
75)我们应该好好调查调查。
76)我们调查得很彻底。
77)我们还要继续调查下去。
78)我看这事调查不清。
79)我们已经调查好几次了。
80)我们已经调查了两个多月了。
这些例句充分反映了“调查”的语法功能,比如“调查”后边跟什么样的宾语、动态助词、“调查”重叠、“调查”跟补语、跟时量补语等等。但是除了这些语法信息,学习者在阅读了这些例句以后,得不到任何与社会、生活有关的信息,从而降低了例句的实用性。我们可以设计下面的例句,让学生学习“调查”的用法,同时也给学生一些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信息。
81)根据台湾的一项最新调查,64%没有孩子的上班族可能不打算生孩子。
82)ChangeWave的最新调查显示,人们对iPhone满意度最高,第二是Android。
83)一项调查发现,阿富汗南部多数老百姓不知道“9·11”。
再如下面这一组“外地”的例子,人为的痕迹比较重,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84)我们是从外地来的。
85)你是外地人吧?
86)小刘上外地了。
87)外地的情况怎么样?
88)他儿子在外地工作。
除了语法信息以外,如果我们能增加一些新信息,学习者的兴趣可能会大增。同样是“外地”的例子:
89)小明大学毕业去外地工作,他父母离婚了。
90)大学生找工作:要上海“床”,不要外地“房”。
91)有些城市禁止外地人买房。
89)是指儿子成年以前,父母关系虽然不好,但是为了孩子父母不离婚,但是儿子工作以后,父母就离婚了。90)反映了大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关系,话题具有普遍性,留学生可能也比较感兴趣。91)是关于买房的问题,是现在中国的热点问题,这是关于中国社会的信息,可以传递给留学生。
话题具有普遍性与例句应尽量提供新信息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常常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例如:
92)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所以不要轻易开始吸烟。
93)如果长期不锻炼身体,人就容易生病。
94)酒后驾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具有普遍性的话题更需要下功夫找到新信息,让学习者在阅读例句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有所获。例如:
95)粮食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能完全从国外购买。
“人生存需要粮食”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话题,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则是给这个人们熟知的老话题增添了新的信息。
本文概括总结了易混淆词词典配例的核心功能和边缘功能。说明一组易混淆词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差异是易混淆词词典配例的核心功能;说明词语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则是边缘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提出了易混淆词词典配例设计的若干原则。已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例句的设计原则,如典型性原则(陈楚祥,1994;黄建华,1997)①陈楚祥.词典评价标准十题[J].辞书研究,1994,(1).②黄建华.词典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实用性原则(贺敏,2006;李禄兴,2006)③贺敏.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例证刍议[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④李禄兴.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设例[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规范性原则(刘若云、徐韵如,2005;贺敏,2006)⑤刘若云、徐韵如.对外汉语教学中例句的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⑥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但是这些原则都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提出的,我们还需要一些比较具体的原则来实现这些宏观的原则。比如,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趣味性”原则(刘若云、徐韵如,2005;段艳玲,2013),那么怎么能让例句具有趣味性?我们认为例句应包含一定的新信息,学生通过阅读例句了解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有趣。另外,我们提出例句应注意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差异,这样也能增加例句的趣味性。在谈到语法注释的趣味性时,刘颂浩(2008)⑦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指出,“与学习者的母语联系起来,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有时会让人耳目一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材料的趣味性受语言难度的影响(刘颂浩,2000;2005)⑧刘颂浩.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⑨刘颂浩.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即使话题再好,如果语言表达有问题(比如不适合学生水平),同样产生不了趣味性。”(刘颂浩,2005)○10刘颂浩.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因此难度适当也是很多学者提出的例句设计原则(刘若云、徐韵如,2005;张璟,2005;刘川平,2006)①刘若云,徐韵如.对外汉语教学中例句的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②张璟.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③刘川平.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用例的一般原则[J].辞书研究,2006,(4).。那么具体如何控制例句的难度?我们提出例句要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以提高语境自明度、例句的话题应具有普遍性、例句的背景信息应具有普遍性等,这些都是控制例句难度的具体方法。
Principl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examples in the dictionary of confusable words
QlAN Xu-qing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Confusable words are a challenge to foreign students in their vocabulary learning.Based on the easily committed errors,the dictionary of confusable words which targets at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native language backgrounds can help foreign students to learn the confusable words effectivel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functions of the examples in such dictionaries.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examples in most language dictionaries or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aim to explicate the lexical meanings and illustrate the usages of words.However the core function of the dictionary of confusable words is to explain the semantic,grammatical and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confusable words.Based on some macro-principles of exemplification,such as“typicality”,“interest”and“applicability”,this paper brings up some specific principles to implement those macro-principles: the examples should mak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prominent;the topic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examples should be ubiquitous;the examples should present new information.More importantly,there are some principles unique to the dictionary of the confusable words: both correct and incorrect examples are needed;examples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levels are needed;the same topic can be repeated to emphasize the distinction of the confusable words.
dictionary of confusable words;examples;function of examples
H195
: A
: 1672-1306(2015)02-0054-08
[责任编辑:李心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2009JJD740005)。
钱旭菁,女,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习得和学术论文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