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平
摘 要: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群体,服务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作为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修正,日本通过教育援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招收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以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80年代之后,日本先后实施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服务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前者突出日本为国际作知识贡献,后者试图构建日本作为“亚洲门户”、“亚洲知识中心”的国家形象。日本的公共外交措施涵盖了留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和归国后各个阶段。
关键词:日本;留学生;公共外交
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5)02-0027-08
DOI:10.1415/j.cnki.rbwtyj.2005.02.004
一、作为公共外交第三维度的留学生教育
公共外交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政府间外交的新外交模式,它是指由政府或者政府资助的行为主体开展的外交活动,其目的是在国外民众之间创造一个有利于解释本国外交政策并促使他们最终接受的良好氛围[1]。还有学者认为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采取文化教育、社会交往等多种方式,对国外民众宣传本国的政策,介绍本国国情,为本国政府在开展正式外交活动中赢得国外民众舆论的支持[2]。以上观点将公共外交视为政府间外交的一种补充和前期的舆论导向活动。也有学者从公共外交的目的和采取的方式方面将公共外交定义为“一国政府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而开展的针对他国公众的公关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育、文化、媒体的对外交流,是一种在国外培植信任和理解的有效工具” [3]。可见,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政府或与政府有关联的行为体,客体是外国民众,其开展活动的方式是宣传和交流,其宗旨是要赢得国外的民心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外国留学生是公共外交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对象之一。约瑟夫·奈强调,公共外交除了包含传递信息和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与国外民众建立长久的关系,为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关于如何建立长久关系,他认为这涵盖了公共外交的三个维度,即日常沟通、战略性沟通以及与国外的重要行为体建立常年的关系。其中,第三个维度的公共外交主要通过学校奖学金、交流活动、培训、学术论坛、召开会议等活动来实施[4]。而奖学金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对象则主要为外国留学生。
在实践中,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的公共外交早已存在。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签订莱西——扎鲁宾协定(Lacy-Zarubin Agreement) ,两国决定开展教育和文化交流,包括互派留学生。在1958年到1988年间,通过教育交流,超过50000名前苏联公民访问过美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是德国负责留学生事物的机构。该中心每年提供超过65 000个学术奖学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交流资助机构,其宗旨包括“促使全世界的学术精英成为德国的朋友和伙伴”。1960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创立了人民友谊大学,招收来自亚非拉国家的留学生,其公开的使命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领导人。南非总统姆贝基为实现其“非洲复兴”的理想,也将招收其它非洲国家的留学生视为其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5]。上世纪80年代,欧共体采纳出台了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me),该计划旨在通过包括接收留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促进欧共体高校师生相互理解和沟通,被欧盟国家当做“欧化”的工具。从80年代开始,欧洲的政治版图逐渐发生变化,很多原来受前苏联势力影响的东欧国家后来成为欧盟成员国[6]。总之,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公共外交活动一直都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及其公共外交战略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作为侵略国的历史包袱、战后初期的商业利己主义,以及日本对自身历史问题的不正确态度导致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日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一直是其对外关系的重要课题。由于其战败国地位和宪法的规定限制了日本利用传统外交进行国家形象构建的能力,通过较为温和的、主要针对国外民众的公共外交则成为日本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战略。日本认为教育和文化交流可以引导周边国家民众重新认识日本的国家形象[7]。因此,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1954年,日本参加科伦坡计划之后,作为对外援助的内容之一,日本招收了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为这些国家人才培养提供援助。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国家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经历战后经济迅速扩张之后,被发展中国家抨击为“经济动物”。因此,日本着力改变以往贸易、投资、援助“三位一体”的对外交往模式,开始以“文化立国”的思维发展对外关系。日本的福田首相在1977年访问东盟国家之后,就设立了“东盟文化交流基金”,并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追求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的政治大国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需要在国际社会彰显其所做贡献。中曾根康弘任首相时期,日本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旨在通过日本的国际化为国际社会做贡献[8]。在高等教育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化程度远高于日本,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远超日本。80年代初,日本高校招生的留学生尚不足万人,而美国则有留学生31万人,法国12万人,西德和英国各6万人[9]。作为应对之策,日本于1983年出台了“留学生10万人”计划,预计到21世纪初使日本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达到10万人。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制定较为系统的招收外国留学生政策,并将其作为一项“国际化”战略来实施。正如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留学生课课长坪井裕所说的那样,“留学生10万人计划”的理念就是在国际社会建立互信基础上的友谊纽带。日本需要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了解自己,让他们留学归国之后发挥母国与日本沟通的桥梁作用[10]。
进入21世纪,日本在2003年圆满完成招收10万留学生的任务。然而,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亚洲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中国经济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令人瞩目。在此背景下,日本“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更为紧迫。为避免在全球化浪潮中被边缘化,日本不仅要重返亚洲,而且力争成为“亚洲门户”。日本的留学生政策也逐渐与其对外战略结合起来,在日本政府发布的“亚洲门户构想”中,坦言日本在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中正在落后。为扭转日本的不利局面,该构想制定了十大发展战略和七大优先发展领域。在高等教育和留学生政策方面,日本明确要面向世界办学,留学生政策的定位从“国际贡献”向“国家战略”转变,在国际优秀人才的竞争理念上从“接受”向“争取”转变[11]。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成为日本国际人才竞争的国家战略之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其施政演说中提出了“留学生30万人计划”的愿景。2008年7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务省、法务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留学生30万人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日本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增加到30万人。日本希望通过扩大留学生教育来展现日本作为亚洲“知识据点”和亚洲门户国家的形象,改变“封闭内向”的国家形象,建设开放而具有魅力的日本。
三、日本开展留学生公共外交的举措
1. 入学前的国家形象宣传
1999年,时任日本文部大臣的有马朗人撰文写道:“在国际化时代,通过国际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有利于加深跨越国界的相互理解……在接纳十万名留学生的计划下, 推进实施赴日之前到回国之后的综合留学生交流的各项措施。使得来日的留学生能充分达到他们的目的, 满意地回国, 在此后也能对留学经历有一个良好的评价” [12]。可见,日本的留学生外交首要的就是为留学生提供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各种服务,给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
在日本政府颁布的《30万留学生计划》梗概中,明确规定了外国留学生在入读之前日本国内各相关部门所需要做的工作,这包括日本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信息传播和留学咨询服务、提供便捷的入学考试、入学和入境服务、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服务体系等。这些工作涵盖了留学日本的各个环节,可谓是“一站式”服务。为使有意赴日留学者能够获得有关日本的情况以及日本高校信息,日本举办由国内各高校参加的“日本留学说明会”。在会上,一些赴日留学生经验人士会被邀请发表演讲,以现身说法讲述日本留学的种种有利条件。各参展大学还设有专柜对前来咨询留学事务的人群进行讲解。留学生说明会上,还播放一些关于日本国情和大学概况的录像[13]12,内容包含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日本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等。留学生政策的对外宣传具有很明显的公共外交涵义,正如《30万留学生计划》梗概所指出的那样,要通过对日本文化的传播、日本社会和高等教育信息的宣传以及日语教育的扩大,增加哈日族(指对日本文化比较热衷和崇拜的人群),确立作为形象战略的日本国家品牌[14]38。
2. 开展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援助外交以培养对日的亲近感
对外国留学生提供的各类援助是日本国际教育援助中一个重要方面。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目标是要培养他们对日本的亲近感,而对外国留学生提供生活援助、宿舍入住援助和课余兼职以及就业援助等措施则是日本公共外交的基本途径。
首先,日本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生活援助,为其创造一个无经济压力的学习环境。日本是消费较高的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消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是日本为国际作贡献的体现,拉近了外国留学生与日本的心灵距离。针对不同类别的留学生,日本给予的援助额度也不同,如对公费留学生给予的援助待遇,日本的国立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不收学费,公私立学校的学费则由文部科学省承担;奖学金方面,研究留学生、教师培训留学生每月奖学金额为152 000日元~155 000日元,本科留学生、日语/日本文化培训留学生、高等专科学校留学生、专修学校留学生每月奖学金额度为125 000日元;往返路费也由日本政府负担[14]25。对于自费留学生,日本对其成绩优秀者给予本科留学生48 000日元、研究生留学生每月65 000日元的奖学金资助,此外还给予这些自费留学生录取为公费留学生以及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其次,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住宿方面的援助。在日本,并不是每所高校都建有学生宿舍,大部分的学生住宿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日本为帮助留学生解决入住问题形成了“产学官”携手共同援助机制。日本的国立大学积极修建留学生宿舍,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在全国各地国际交流会馆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住宿等运营业务。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民间企业联手进行留学生宿舍援助,民间企业为留学生家庭提供租赁住宅时产生的修缮费和降低房租的费用,由国土交通省补助45%的费用[14]27。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大部分采取高等教育机构帮助租住民间宿舍的方式,日本政府则对这些高校提供经费援助。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大学经常组织留学生与房东进行交流,让留学生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家庭和社会状况。
再次,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在日本,对外国留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援助不仅是日本赢得留学生好感的形象建设问题,而且还关乎日本面向未来的人才战略问题。日本政府为外国留学生经常召开就业研讨会,提供企业招聘信息和留学生求职信息的交流平台。此外,厚生劳动省还在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等地设立了外国人雇用服务中心,专门为日本的产业界提供高素质的外国留学生。这在日本社会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的背景下,不失为既得人心又为本国招徕人才的好办法。
3.组织各类交流活动以培养外国留学生的知日派
交流活动是一种互动性的交往,能够让交往的双方近距离接触,拉近参加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日本对外国留学生的公共外交活动中,组织各类交流活动是很重要的一种渠道,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向外国留学生展示国家形象和日本文化,培养外国留学生中对日本具有亲近感的“知日派”。这类公共外交的主体(组织者)除了日本政府之外,还有协会组织、俱乐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和平友好交流计划”是日本政府实施的一项活动。为缓解和消除历史问题引起的对日反感情绪,村山富市内阁于1994 年发起这项活动,计划十年间注资1 000 亿日元支持历史研究及促进各界对话与交流。“和平友好交流计划”为争取外国留学生的参与,还较为巧妙地与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结合在一起。在日本的留学生中,按照其留学费用来源可分为由日本政府出资的“国费外国留学生”、享受本国政府奖学金的“外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和个人承担学费的“自费留学生”,其中自费留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0%。为向外国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展现日本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日本政府推出了“自费外国人留学学习奖励费”,规定凡是参加和平友好交流活动的自费外国留学生都可以获得资助。
如果说由日本政府开展的“和平友好交流计划”从内容上看带有明显的政治意义的话,由其他民间主体举办的交流活动则具有形式活泼、氛围轻松、见效于“润物细无声”中的特点。日本长崎县时津町国际交流协会每年主办两次留学生交流活动。制作日本料理是该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之一,来自长崎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参加这些活动[15]。为向外国人介绍日本宇治市的文化和历史,京都府宇治市国际交流俱乐部每年举办主题为“行走宇治川,品宇治茶”的交流活动,针对刚到日本不久的留学生举办了体验日本茶文化的交流活动。留学生们一边在宇治川河畔散步欣赏红叶,一边领略宇治市的人文风景[16]。插花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为了让外国留学生领略日本的插花文化,日本大分县别府市的JR铁路别府车站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展开合作,为该校的留学生举办了现场插花展示会,这次现场表演是学校为参加“日本的传统艺术”课程的学生专门的实践教学课[17]。这个活动很好地将公共外交活动与实践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日本还组织了很多社会团体,动员了家庭主妇、退休的老人组成志愿者,定期与在日求学的各国留学生开展诸如聚餐、联欢、旅游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外国留学生领略日本文化和社会的第二课堂[18]。
4. 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也称为舆论领袖,是指那些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居于支配与引导地位,并有大批追随者的重要舆论人物和活跃分子。因此,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中,培养意见领袖并通过他们对外进行宣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文部科学省推出的青年领导者计划(Young Leaders Program)是日本政府对外国留学生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项目,同时也是培养留学生中的“意见领袖”的一个重要措施。该计划于2001年启动,首先由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一桥大学、九州大学分别开设管理政治学、企业管理和法学专业。2003年,名古屋大学和神户大学又分别为这个项目的留学生开设了医政管理和地方政府政策等课程。该计划的目标是,为亚洲和其他国家培养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加深参与该计划的留学生对日本的理解;帮助建立各国领导人之间的联系网络为日本和留学生的母国建立友好关系作出贡献。该计划的目标人群是各国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具备公共外交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条件。譬如,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的青年领导者计划是针对别国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政府官员,这些政府官员在母国必须拥有至少3年以上的公共管理经验。此外,被招录为“青年领导者计划”的外国留学生还需要接受各方评价,对其是否具有未来领导人的潜质、是否能在其母国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否能维持对日本的长久友谊和信任进行评估。
在“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中,日本对招收对象还作了一些规定,重点招收高层次的研究生来日留学。在招生专业的设置上,日本向来重视本国发展较好的理工学科如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医疗、环保、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留学生招生,这些专业既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先进的专业知识,也给外界展示了日本在这些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印象,提高了日本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形象。在社会科学领域,日本则重点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和新闻工作者,这些留学生群体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话语权,他们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对日本的认知和看法,对于本国其他人群的影响是很大的。此外,在日本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派遣接受培训的,尤其是东盟国家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派送的留学生是母国重点培训的未来领导人[19]。这些人无疑在日本的留学生公共外交中处于舆论引导者的地位。
5. 追踪外国留学生归国后的情况以建立长久关系
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日本投资于年轻一代的一种途径,日本希望这些曾经接受日本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回国后担当起文化使者的角色,为其母国和日本发展友好关系发挥桥梁作用。因此,日本非常重视归国留学生的联系工作。
为建立与归国留学生的长久联系,日本外务省为留日归国学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提供相应援助。第一,为留日同学录的汇编提供资金援助;第二,为组织留日学生协会提供支持,诸如各类校友活动、提供校友聚会的机会、为出版和分发实时通讯(Newsletter)提供援助;第三,为留日归国学生提供演讲的平台,以展示其在日留学期间所获得的成绩;第四,通过日本基金为校友办公室的运营提供补贴,尤其是东盟国家的校友协会;第五,组织留日归国学生的聚会活动。日本外务省每年邀请70个留日归国学生,这些留学生大多是在本国的积极分子[20]。
在留学生学成归国之后,日本还开展了相关的留学生校友追踪工作,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归国留学生进行追踪,“回国外国人留学生短期研究制度”是该机构开展的一个重要追踪项目。该项目向留学归国后在本国从事研究工作的回国留学生提供在日本的大学进行短期共同研究的机会。此外,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还负责“归国外国留学生研究指导事业”,其活动主要是派遣留学生在日学习时的导师到其所在国家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支援其研究工作,以便提高该国的教育和研究水平,普及有关日本的教育和研究信息[14]30。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亚洲各个国家希望获得博士学位者到日本进行联合研究,并配备相应研究人员加以指导。在留学生回国后,如有必要,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遣指导教师前往该国对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指导[13]30。这可以体现日本为学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更能够建立与留学生的长久关系。
四、小 结
由于历史原因,二战后的日本一直致力于国家形象的修复。在传统外交方式受到局限的情况下,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的国外民众群体成为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
80年代之前,日本招收外国留学生是作为政府对外援助中的重要内容,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70年代,日本为缓和东南亚国家的反日情绪,通过开展包括招收留学生在内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期望建立日本和东盟国家之间和平友好关系。80年代初期之后,日本开始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招收外国留学生政策,前后于1983年由中曾根内阁提出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2008年由福田康夫内阁提出了“30万留学生计划”。前者实施的背景是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日本为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以及彰显其为国际社会作知识性贡献的形象,以增加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来达到其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后者则源于日本打造“亚洲门户”和作为亚洲知识中心的形象考虑。
日本的留学生公共外交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入学前、在校期间以后学成归国之后三个重要环节都开展了相应的公共外交活动。入学前则主要通过宣传其留学生政策来传播日本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教育等情况,使外国留学生理解日本。在学期间,日本通过各类援助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在外国留学生心目中赢得好感并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在留学生归国之后,日本还通过各类跟踪服务工作,与外国留学生建立长久的关系。在开展留学生公共外交过程中,日本还策略性地培养外国留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冀望这些影响力较大的留学生群体归国后为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Walter R. Roberts. What is Public Diplomacy? Past Practices, Present Conduct, Possible Future[J]. Mediterranean Quarterly, Fall 2007,18(4): 36-52.
[2] 吴白乙. 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 国际政治研究,2010(3): 115-125.
[3] 唐小松, 王义桅.国外对公共外交的探索[J]. 国际问题研究,2005(1): 60-63.
[4] Joseph S. Nye Jr. Public Diplomacy and Soft Power,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J]. Public Diplomacy in a Changing World, 2008(616):94-109.
[5] Antonio Spilimbergo. Democracy and Foreign Educ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99): 528-543.
[6] Giles Polglase. Higher Education as Soft Power in the Eastern Partnership: the Case of Belarus[J]. Eastern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2013(4): 111-121.
[7] 唐小松.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 东南亚研究,2004(6): 60-63.
[8] Nislim Kadosh Otmazgin. Geopolitics and Soft Power: Japans Cultural Policy and Cultural Diplomacy in Asia[J]. Asia-Pacific Review, 2012(19): 37-61.
[9] 马岩. 日本留学生扩招政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J]. 比较教育研究,2012 (12): 64-69.
[10] 日本驻华使馆文化部. 简化留学制度,广招外国留学生——解析日本“新留学试验”[J]. 出国与就业,2003 (2 ): 30-31.
[11]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and His Cabinet. Asian Gateway Initiative[EB/OL].[2014-08-10].http://japan.kantei.go.jp/gateway/kettei/070516doc.pdf.
[12] 任友群. 世纪之交的日本留学生政策[J]. 外国教育资料,2000(3): 26-32.
[13] 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学生支援科. 日本留学生制度概况:接收与派遣2006[EB/OL].[2014-05-06].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09/11/04/1222424_18_002.pdf.
[14] 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留学生课. 日本留学生制度概况:接收与派遣2010[EB/OL]. [2014-05-06].http://www.mext.go.jp/component/english/__icsFiles/afieldfile/2011/12/14/1303740_2.pdf.
[15]中国新闻网.长崎举办留学生交流活动,中国留学生学做日本料理[EB/OL]. [2014-08-10].http://www. chinanews.com/lxsh/2013/10-19/5399982. shtml.
[16] 中国新闻网. 中国留学生参加日本国际交流活动体验茶道文化[EB/OL]. [2014-08-10]. 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3/11-18/5515307.shtml.
[17] 中国新闻网. 日本别府市中国留学生学习花道感受日本传统文化[EB/OL]. [2014-08-10].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2/04-05/3798077.shtml.
[18] 赵新利. 留学生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J]. 对外传播,2012(3): 48-49.
[19] 管斌. 日本的国家教育战略与“留学生30万人计划”[J]. 高教探索, 2010(5): 41-45.
[20] Peng Er Lam. Japans Quest for soft power: Attraction and Limitation[J]. East Asia, 2009(24): 349-363.
[ 责任编辑 李 颖 ]
Abstract: Foreign students are main target groups of Japanese national public diplomacy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Before 1980s, as a modification of its traditional diplomacy, stude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were admitted to Japanese Universities by the means of educational aid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image of Japan. After 1980s, Japan has implemented “100,000 foreign students plan” and “300,000 foreign students plan” in succession. The two plans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image with the former emphasizing Japans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 and the latter focusing on Japans image as the Asian gates and Asian intellectual center. A variety of public diplomatic measures will be taken before the foreign students enter a Japanese University and while the foreign students are studying and residing in Japan. Follow-up services for former foreign students will also be done for public diplomacy reasons.
Key words: Japan, foreign students, public diplomacy
日本问题研究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