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区猪水肿病的防治办法及措施

2015-06-06 01:36胡晶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发病机理流行特点临床症状

胡晶石

摘 要: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猪水肿病;血清型;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流行特点

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10%-25%。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时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凝难病症之一。目前,对仔猪水肿病的病理机制尚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饲养管理及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致病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适当诱因的作用下,如断奶或饲料突然改变,以及天气骤然变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了水肿病的发生。

一、仔猪水肿病病原血清型

血清型E.coli抗原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出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组成。按照菌体抗原组成成分的差异,可分为若干血清型,再根据荚膜和鞭毛抗原组成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已确定的大肠肝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80种、H抗原56种。虽然已知的E.coli血清型可达上万种之多,但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数量却非常有限。引起猪水肿病的血清型一部分与仔猪黄痢相同,常见的有O2、O8、O138、O139、O141等群,但表面抗原有所不同,大多数菌株能溶解绵羊红细胞。

二、发病机理

致病菌及其毒素引起猪水肿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是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常见O抗原群以O139最常见,尚包括O8、O138、O139、O141、O149等[5.9-14.37] 。

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F18ab(F10)菌毛和类志贺氏样毒素n型变异体SLT-IIV、TL、Sta、STb和STx2e致水肿毒素。致水肿大肠杆菌产生的水肿毒素(水肿因子,EDP)是一种血管毒素,EDP是一种热不稳定蛋白,能够引起典型的水肿病的神经症状和动脉管病变及脑水肿。

三、临床症状

在疾病暴发初期,常见不至症状就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主要与神经和血管损坏有关,临床检查可以发现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前就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偶尔在临床上可见下领、胸腔、腹腔、会阴部位等皮下水肿,有时可见躯干腹部的皮肤不规则发红。最急型:发病突然,发病初期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共济失调,行走摇摆,很快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态。眼结膜高度充血,叫声嘶哑,心跳加快,一般几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猪在眼睑、颈部、耳部、鼻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引起全身水肿;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导致蹒跚样步态,它可发生在后肢、前肢或两者。可发展到共济失调、麻痹和倒卧,共济失调的猪通常表现为颤抖或痉挛跑动或四肢划水运动,肌肉震颤,不时抽动,似游泳状;体温一般不升高。

四、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出于该病病程短,病猪皮肤贫血苍白,有时发红。牲性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水肿。①眼睑水肿,水肿液为无色透明的胶胨状。有时于颞部、下颌间、后颈、股前及腹股沟等皮下也能见到水肿。鼻黏膜有散在出血点,鼻黏液增多。②胃肠壁水肿,水肿主要发生在幽门附近的胃大弯部,严重的可扩展到食道和整个胃底部。③结肠袢肠系膜呈透明胶胨样水肿,充满于肠袢间隙。全身淋巴充血水肿,有时还有出血,以肠系膜淋巴结的水肿为最严重。④临床有神经症状的猪脑干部有脑软化灶,并且两侧对称发生倾向。软化灶呈灰黄色,切面上秒显凹陷。有时软化灶多髓质延伸至尾状核,还有一侧性分段状或两侧灶性分布的情况。⑤有时可见心外及呼吸道黏膜处有少数出血点,肺充血水肿,肾周围组织水肿。

五、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细菌多在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肠道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

2.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42-105日龄断奶前后的仔猪,有时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

3.传播途径

病菌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仔猪。

4.流行特点

该病病死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有时散发。

六、预防措施

1.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

2.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

3.在仔猪3日龄-4日龄肌肉注射富铁力1毫升或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2毫升,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

4.仔猪35日龄-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前1天-5天渐减少喂乳次数,严禁突然断乳。

参考文献:

[1]《家畜传染病》.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病机理流行特点临床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