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玲++黄迎乒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广场舞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等特点而倍受群众喜爱,但是人们在参与广场舞锻炼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郑州市区公园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广场舞情况为切入点,着重分析研究郑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广场舞在郑州市进一步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郑州市 广场舞 健身 体育
一、研究目的
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群众艺术,让人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但是人们在参与广场舞锻炼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教练员和健身指导员缺乏,活动场所与环境的影响,缺乏对体育舞蹈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了解,传统思想的影响,经济水平的影响等。本文分析了某城市居民广场舞健身行为特征并找出了影响城市居民广场舞健身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人为的干预,从而提高人们的广场舞健身水平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搜集整理资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郑州市区公园广场舞练习者的基本情况
文章调查了郑州市区公园广场舞锻炼者120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97人;女性市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上看低龄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居多,加上广场舞运动的本身特点,也深受大多数低龄老年人所喜爱。从文化程度来看,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健康的认识和体育锻炼的意义不一,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较多,对自身健康很重视,很容易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从参加人群看,健身锻炼参加的人群主要集中于企业单位的老年离退休职工以及小部分的干部和教师。这部分群体有较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广场舞锻炼。
(二)郑州市区公园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形式
参与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形式多样,据统计,和朋友一起与和家人一起两种健身形式是人们的首选,其次是个人自发锻炼和参加社区活动。由于广场舞这一项目有时还要求两人身体较近距离的接触来进行健身活动,对于这点人们在思想上一时很难接受,再加上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特殊心理特征,对于没有参加过广场舞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而言,迈出第一步就更需要有亲戚朋友的陪伴、鼓励和支持,所以人们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形式主要以和朋友、家人一起为主。
(三)郑州市区公园广场舞健身场所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即便是随着都市生活的加快,歌厅、夜总会、健身房、电影院、游戏厅、网吧等休闲会所增多,但真正适合人们锻炼的活动场所却很少[1]。调查显示,广场舞健身的场所大都是选择在离家近的免费公园。被调查人群中对目前广场舞活动场地、环境表示不满意,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或活动场太远、不方便是影响人们参与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大多数的活动场地都是露天,受气候影响很大,这就会极大地影响参加活动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也制约了广场舞的顺利开展。
(四)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动机
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是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锻炼行为的原动力,但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人的行为一般不只受一种动机支配,而是由多种动机同时发生作用,但其中必有一种或多种占主导地位[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郑州市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居民崇尚身心健康,追求精神生活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较明确。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强身健体成为中老年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首要动机,反映出中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消除孤独、消除疾病、放松休息等动机,表明中老年人不只是在实现健身功能,而且希望通过广场舞来增加自己同外界的交往,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郑州市区公园参加广场舞的多为中老年人,离退休人员,尤其是女性。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
2.广场舞在郑州市区开展较普遍,锻炼者参加健身目的明确要是为了健身强体,其次是消除孤独、消除疾病、放松休息。
3.目前郑州市区公园广场舞的锻炼形式以自发组织、徒手练习为主,场地主要以公园、广场为主。有70%以上的人对现有场地表示不满。
(二)建议
1.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对居民进行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宣传。相关部门可针对中老年人群定期组织广场舞健身内容辅导使中老年人尽能多的了解广场舞中各舞种的特征、特点,并适当组织中老年人的广场舞比赛和表演,提高中老年人健身的积极性。
2.根据有关研究报道,早晨不适合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而应尽可能利用下午和晚上九点以前进行健身蹈的锻炼。可针对中老年人群定期组织科学健身辅导使中老年人尽能多的掌握科学健身方法。
3.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广场舞这一健身活动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参考文献:
[1] 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袁永虹.上海市中老年广场健身操(舞)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