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积极人格健康教育为视角, 分析积极人格的发展在就业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作用,进一步提出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策略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创设交流活动增强积极体验、锻炼大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行为模式的措施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顺利就业。
关键词:积极人格 就业压力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75-02
1 前言
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压力,且压力种类繁多,其中就业压力最突出,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 大多数大学生存在比较大的就业压力[1]。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毕业生难免产生如焦虑、压抑、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过大的压力不仅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而且还伤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帮助他们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指导正确的就业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既是实现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广大社会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制度的。而成功应对就业压力受多方面制约,其中人格因数最为影响,吴全会认为[2]
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都与个人的自我调节有关,其中,自立、
自信、自强、自尊等人格特征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者
Medvedova(1998)认为拥有积极人格的个体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突破生活中的各方面困境,积极人格理论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强调个体的积极品质,且这种品质为应对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2 积极人格的涵义
积极人格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积极人格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对积极人格的涵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Illson(2000)严格的解释了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积极人格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正性的利己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正性的利己行为是人类所接受的,是个体为了达到既定的生活目标二不断做出努力的一种积极因素,利用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措施。Peterson(2000)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其中包括感恩、意志力、宽容理解、智慧聪明、能力等。这种积极人格是根据人格的特质理论来划分标准的。
积极人格个体通常对事物和环境抱有积极的态度,从失败中乐于吸取经验和教训,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与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现在和未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一种优良品质。
3 大学生积极人格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积极的人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获得,且积极心理学家也认为,积极人格存在于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只有当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激发和强化,进而产生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那么也就培养了积极人格。
徐红红[3]研究显示积极人格特质一方面能够直接防止心理症状的产生, 另一方面也在应激与身心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成为应激事件的“缓冲垫”。 Garmezy,Rutter(1985)的研究也表明,培养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更好地面对逆境。因此,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促使他们应对压力有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有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尝试。
4 积极人格对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
赛里格曼(1985)认为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类本质、内在、美好、善良的一面,不断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来获得好生活。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那个取决于人格因素,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一个人在不断成长中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刻不容缓。构建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还必须从他们自身出发,不断培养和训练他们在困境中的技巧和方法,以便高效的应对压力,避免不良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在应对压力情景时带着积极的观念去迎接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大学生的自身资源促使大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形成,给他们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困境时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5 培养积极人格的策略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是一种现实,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要不仅需要人的积极心态,而且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人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来乐观地看待就业压力,产生积极的应对压力的情绪,高效快乐的状态来应对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要给出正确的认知策略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用实际行动来锻炼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5.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认为个体对外界事物困境和压力的认知归结为是个体对他们的一种解释风格,对压力积极的认知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意义。消极的评估和自我暗示会挫败人的积极性,去除个体挖掘自我潜力的能力。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是压力的调节变量。由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的阶段,严峻就业形势已经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一形势也不会有好转。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有必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就业发展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和择业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失败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观,在面临强大就业压力时不要惧怕,克服畏难情绪,形成好的良好的就业观。在面试中要有自信心,即便失败也只是暂时的,正确看待失败的问题,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有效地排除不良的负性情绪,积极地迎接新一轮挑战,做到在失败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就业策略和技巧。学会吃苦耐劳,抛弃低付出高回报的不良想法。
5.2创设交流活动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幽默感。幽默能减少紧张、缓解压力、增加积极情绪,还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进行有效的就业压力应对。积极体验是指个体对过去发生的成功事件给予积极的肯定,回味这一成功的喜悦激起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勇于挑战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过程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自信满满的。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成功地抵制压力,维护心理和身体健康。当前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势在必行,促进学生应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乐观地面对就业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形成高效的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机制,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学校教育要创设一定交流情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加强学生的积极内在动机建设,提供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同时,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特殊群体,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实践,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让积极体验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强有力的内在机制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5.3锻炼大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行为模式
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在其行为上的调节是有必要的。首先,积极地应对压力主要体现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策略。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进行积极地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其次,开阔视野,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疏导,提供就业心理的个性化服务,排除心理压力给大学生择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最后,营造和谐而积极的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内在的积极人格。通过与人交流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宣泄不良情绪,正确地认知压力水平,改善焦虑状态,激发积极的心理品质来积极地应对就业压力,使学生能够在就业面试中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
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72-76.
[2]吴全会.压力应对与人格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5):42-45.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4]洪炜,徐红红.应激、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53-256.
作者简介:王燕(1984年-),女,贵州铜仁人,土家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教学心理学,遵义师范学院,助教。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