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努力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之间并非都成正比关系,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与否,因此,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对不同班级教师的做法的调查以及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笔者发现以下策略比较适用。
一、课前准备学习状态的调整——经典诵读与听写词语
许多教师常常困惑,为什么平时三令五申强调要做好课前准备,然而学生课前准备状态总不尽如人意:教室里依旧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尽管有部分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准备上课,可还有一些学生什么都没准备。怎样让学生从嬉闹状态转入学习准备状态?让全体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学校规定四年级诵读的内容是宋词,我就指定一名粉笔字写得好的学生把要诵读的宋词题目写在黑板的最上方处。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学生一边诵读经典,一边准备学习用品,等待其他同学和教师进班上课。坚持一段时间后,多数学生已养成在诵读中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三年来,学生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背诵了不少的古诗词。
上课伊始,听写词语是调整学生课前准备学习状态的又一有效的方法。本学期,我尝试这样的做法: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即在课前经典诵读之后,用上几分钟进行听写训练。为了省时,我坚持每天听写不超过15个词。词语听写之后,用一至两分钟检查订正。一般情况下,分为自己检查和同桌互改两种方式,找到错词之后,学生当堂或者课下订正五遍强化记忆,并圈注在书本上,以提醒自己注意。这样,省去了课堂教学前的组织教学管理,课堂新授也顺利进行,学生还提高了对生字词的识记,学会了团结协作。
二、课中进入学习状态的调整——勤思巧练与引导倾听
学生在课中的学习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留心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并及时进行调整。根据笔者的经验,引导学生勤思巧练与注意倾听是很有效的措施。勤思考巧练笔,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
第一,学习生字时动笔。自学生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应让学生养成自学生字时手上握笔的习惯,及时画出不认识的字,查生字表注音、拼读;在记不牢的字词上方标注拼音;圈出意思不懂的字、词,查资料理解;写一写生字,记住字形。对于难写的字,应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用红笔标出,让学生当场练习写正确,并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第二,在感悟文章内容时动笔。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是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时,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时,随时圈一圈、画一画,在有所感触时写一写。二是在教师点拨、学生发言后,有所领悟时动笔,记录下关键字眼。这样的动笔,使学生上课时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学习状态,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很注重课堂上的动笔:圈画词语句子,从中感受领悟,做简单批注。如在《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飞蛾?画出相关词语或者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有一节课中,当学生没感悟到位时,教师循循善诱,并把感悟到的词写在黑板上,要求全体学生“请你也拿起笔,把这个词写在书上”。
第三,在特殊句式处动笔。有些文句句式比较特殊,如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文章的领悟会更为透彻。例如:《小英雄雨来》中就出现了不少的比喻句:“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为什么这样形容鬼子和雨来呢?稍一体会学生就会明白句子中的情感倾向:大家对鬼子的痛恨和对雨来的喜爱。在这样的特殊句式处,动笔圈画,加以批注,必然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迁移运用,融会贯通。
第四,在文章的特殊结构处动笔。《七月的天山》文章结构很特殊,值得学生借鉴。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起始句“走进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简简单单几个字,出现在段落开头,让文章线索一目了然。《颐和园》一课更为特殊,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点明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就是一段通顺的话。这样的句子让学生用笔画下来,在领悟文章写法的同时,模仿着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的游览顺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此特殊结构处动笔,引起学生注意,可以加深记忆,便于习作模仿,掌握诀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及时动笔,既可改变过去学生“动口不动手”的现象,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性、稳定性、可控性。
养成倾听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听”的培养中,力求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养成及时补充回答的习惯。可以给学生一个约定,高高举起小手,就能得到补充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养成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学生就会注意倾听,并积极思考。多了思考少了浮躁,课堂听课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三、课后延续学习状态的调整——自主阅读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每学习一篇课文无外乎要掌握相关生字新词,熟读或者积累相关句段,结合课后或单元训练点完成必要的练习,拓展阅读相关的书目。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就会学得明明白白,学得有方法、有重点,就能找到学习的捷径。在“减负”之风劲吹的时候,让学生能根据情况自己找内容学,自己反省自己的学习。把学生的作业减到最少,却不影响学习成绩。那么剩余出来的大量时间做什么呢?课外阅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无论对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来说,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学生若能保证每天半个小时的经典阅读,那么量的累积,必将引起质的变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