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语流行语的英译

2015-06-05 11:22:28司亚楠
文教资料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文化内涵目的论

司亚楠

摘 要: 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对其英译策略进行探析,以便使广大译者向渴望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传递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目的论 汉语流行语英译 语义特征 文化内涵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一定社会群体普遍使用的语言形式,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一般为口语,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甚至是构词成分[5]。汉语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幽默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流行语就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一样,能够集中并且直接反映当前的社会生活。如今流行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反映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流行语的英译是目前译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汉语流行语的英译进行探讨,尝试给出最佳的译本。

1.目的论及汉语流行语的翻译目的

翻译目的论是由Vermmer在1978年发表的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 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2]。也就是说,译者必须能够正确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6]。

翻译就是要向受众重现与原语最相关的自然对等,首先是意义上的,然后是风格上的[4]。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翻译的转化包括意义和文化两方面。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3]。翻译是把原语翻译成目的语的一种行为,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交流和文化传播。因此,网络流行语的翻译首先考虑的是读者的接受能力,越是接近读者的习性,就越能更好地传递原语言的内涵,减少读者的陌生感觉;其次是尽可能保留中文的话语特点和文化环境。总而言之,流行语的翻译目的是不仅要让目的语读者接受,而且要不失原语的文化信息。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可以用意译、归化或模仿的翻译方法;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异化和音译。

2.目的论指导下汉语流行语的英译策略

2.1以目标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2.1.1意译

意译,就是重现原文的总体意思或者原来意思,也就是说,它只注重传递意义而忽视形式和风格,意译把读者的理解放在首位产生精确的可接受的目标语文本,但有时候会失去原文的文化内涵。

如“~门”主要用来形容各个领域的丑闻事件。“艳照门”主要形容明星们的私密照被放到网上而变成每个人讨论的热点,进而成为流行语,这里的汉语“门”就被意译为 “scandal”。近年来“考碗族”比较流行,主要指那些着迷于考公务员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不仅是高薪而且有终身保障,因此“考碗族”就被意译成 “civil servant test sitter” 或者“gold-bawl seeker”。有些旧词新意的词也需要意译,比如“山寨”的本义是指山里的村庄或者堡垒,现在用来指各个领域的赝品,山寨的假名牌叫“knockoff”;有点恶搞的山寨版艺术品叫“sproof”。意译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翻译方法,目的在于保留原文的意义,避免原语文本意思的丢失或混乱。

2.1.2归化

翻译中的归化是指最大限度地缩小外文本与目标语读者的陌生程度[1]。简单来说,归化就是以接近目标语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主要价值导向的一种翻译策略。归化不会给外国读者带来任何的陌生化感觉,从而使他们很快获得原语文本中流行语的信息和意象。如“跟风”的意思是“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或者“紧跟潮流”,翻译时可以用英语本土的表达 “follow suit”,另外一个流行语“围观”的意思是“在人群中观看”或者“在人群中充当观众”,在翻译这个流行语时,就可以用到组合法,将英语的 “circus” 和“see”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词 “circusee”作为 “围观”的翻译。比较时髦的词“硬汉”用来指一个男人身心健壮,不应该简单地直译为 “hard man”或者 “strong man” ,在英语的传统习语中,将这样的男人表达为“man of iron” ,“ a tough onion” 和“ a steel-willed man”。在电影中,“硬汉”则常常被翻译为 “Villain” 或者“Hero”。“娘炮”主要指“一个男人的行为举止有女性化特征”,同样的在英语中我们能找到相应的表达“nance,molly,womanish,effeminacy”。归化不仅在翻译文章和句子中经常用到,对于翻译词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生的还没有自己对应英语表达的汉语新词。归化的目的是克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在译者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使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2.2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

为了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应该运用一些翻译策略,保留和传递原语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了解一个国家,更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流行语的流行有自己的起源、社会环境和语用意义。如果翻译只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读者仅仅需要知道译者说的,那么翻译的目的就是需要被理解,这不是真正的翻译。翻译的最基本功能是跨文化交际,它是跨文化交际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者。因此,译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与他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外国人也十分热情地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文化传播是译者的一个重要使命。为了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可以采用的翻译策略有直译、异化和音译。

2.2.1直译

直译,就是把原语文本的本来意思翻译成目标语并且保留其句子形式、信息和修辞。直译并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它需要达到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它只有在译文比较准确、流畅和易懂的情况下适用。比如 “团购”指一群人为了得到更低的价格而一起买产品,“团购”就被直译为 “group purchase”或者 “team buying”。还有一代人由于父母享有很高的名声和权力,都很富有,而获得很大的关注被称为 “~二代”。比如“富二代”被翻译为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rich” ,“星二代”被译成“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star”。同样直译可以用在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近两年来广泛使用的“我伙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缩略语,可以将其直接翻译为 “My little friends and I are shocked”。还有“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可被直译为 “what big brother is eating is not noddles,but loneliness.”[7]。

2.2.2异化

异化是指在目标语文本中有意地打破目标语的传统,保留原语陌生的地方的一种翻译[1]。也就是说,异化是一种原语文化翻译方法,在翻译文本中保留了其原来的文化和语言特征,使目标语读者产生对于外来物的新鲜感、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异化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异化在流行语的翻译中主要是指尽可能地保留汉语的话语特征和文化文本,使目标读者有机会知道汉语的文化,从而了解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生活。

有些具有中国特色或者关系到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流行语最好用异化的方法来翻译。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用来指人们不管交通指示灯是红还是绿就直接过马路的行为。中国日报网在2012年10月29号有一篇关于 “Shijiazhuang Officials to clamp down on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the road”[8]的文章。因此“中国式过马路”的英语翻译为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the road”,并且“中国式”已经变成一个流行的前缀,有了“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相亲”等说法。“中国式接孩子”用来指父母或者是祖父母放学后聚集在在校门外接送孩子,使得校门外一下被他们的交通工具包围,就像一个集市一样的现象,可以被翻译成为 “Chinese style of picking up the children”。

2.2.3音译

音译,就是从语音的角度进行翻译,简单来说,就是指用最接近目标语的相应发音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音译的中国词语进入到英语字典中,比如 “Kongfu,Confucius,Taoism,pailou,cheng-sam,tea,china,silk,kowtow,yuan和Cantonese,等等”。在音译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给力(gelivable)”,其意思是“卓越的,极好的,给人以鼓舞的”。一位英国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在中国日报网上的一篇文章谈论了汉语在世界中的流行趋势,题目是 “Its gelivable! The whole worlds speaking Chinese”[9]。其最喜欢的词是 “niubility”,中国词语的英文变体“牛(niu,second tone)”,意思是自豪或者是伟大。中国词 “囧(jiong,third tone)”的流行,是因为它很像人们在沮丧时的脸部表情,如果最近几天一个人很不幸,我们就可以说“He has been jiong recently.”。

3.结语

笔者主要从目的论的视角讨论了汉语流行语的英译策略,并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自己提出的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和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最后将一些策略应用到具体事例中,相信对于广大译者的汉语流行语的英译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提到的以目的论为指导的翻译方法只是汉语流行语翻译方法的一个角度,流行语的翻译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语用含义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掌握更多的翻译理论和策略是译者应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可使译者译出更加准确、精美和富有表现力的译文。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ark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Press,1997.

[2]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Jeremy,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Routledge Press,2012.

[4]Nida A.Eugene,Taber R.Charl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Bosto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5]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81-183.

[6]张锦兰. 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35-37.

[7]胡志勇.汉语新词新语精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8]Shijiazhuang Officials to clamp down on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the road,[N/EB]http://usa.chinadaily.com.cn/epaper/2012-10/29/content_l 5854330.htm.

[9]Jules Quartly. Its gelivable! The whole worlds speaking Chinese[N/EB]http://www.chinadaily.com.cn/life/2010-1 l/17/content_l 1561882.htm.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文化内涵目的论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网络流行语“也是醉了”中“也”字初探
浅谈现代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现象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16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