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红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充满赏识、充满创新的灵动的课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情感;赞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81-01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就语文教育教学来说,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就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如果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将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喜悦。所以,我们最求一个灵动的课堂,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
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亦云: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因此,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引领学生情感进发,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文、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
1、利用教材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2、发挥教师情感因素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的长城。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充溢着我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文。
二、给学生一个 激励赞赏的课堂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的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赞赏效应。"在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使用赞赏、表扬、鼓励的话,将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语言赞赏
课堂上用赞美的语言、激励的话语,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打消完成动作的恐惧心理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手段。例如:“你完成得真好,老师为你骄傲”、“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等等。通过赞赏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2、目光赞赏
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只有树立了信心和勇气,才会敢于说、愿意听、喜欢学,才能进入到课堂的角包中。因而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理解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摆脱以前的只服从、只傻听、只模仿的习惯。树立有勇气、有兴趣、敢创新的信心,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给学生一个创新发展的课堂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1、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进行激发,善于重新组合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联想要广泛,对种种新现象进行创造,以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对他们思维进行激发,对丰富的精神生活进行享受。学生有情有景地学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人的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保持是最重要的。针对小学生来说,虽然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应该进行塑造和培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默读思考、朗读咏诵、讨论交流、合作研究……在这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此外,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
四、结束语
总言而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正所谓教无定试,贵在得法。小小的课堂,大大的学问,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就会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