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聪,何 磊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浅论水电工程藏区移民居民点选址
王小聪,何 磊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简要介绍了藏区水电站移民的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宗教信仰、生活习性、房建特色等,并根据藏区移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产业经济、区域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特点,对藏区移民居民点的选址进行了简单分析,为今后在藏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提供参考。
水电工程;藏区;居民点;选址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8亿kW,占全国的85.79%,可开发水能资源2.91亿kW,占全国的76.85%,目前仅开发8%,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1]。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水电工程移民人数分别在60万和80万人左右,总人数约150万,其中西部地区占绝大多数。西部地区除藏区外其他区域水电开发已进入尾声,水电后续开发主要在藏区。由于藏区居民多为藏族同胞,藏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较内地地区有很大区别,藏区居民点的建设对藏区移民搬迁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藏区居民点的选址和布局对于藏区水电开发意义重大,探讨藏区居民点选址布局,为今后在藏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提供参考,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藏族居民的区域环境、社会经济、宗教文化、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条件与其他地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居民点选址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就近、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和保护生态及安全的原则[2],还应考虑藏区的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生活习性、区域特征等因素。
2.1 地理条件
藏族地区一般处于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居民点多处于高山河谷地带,温度较低、风力较大,在为居民点选址时应尽量避开风口处,居民点布局时房屋朝向位置也应尽量避免正对风口。
2.2 区域经济
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藏族地区一般处于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空间狭小,受气候、地形地质条件、交通、信息、文化教育等的影响,区域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养殖业为辅,二、三产业不发达。由于沿江河交通相对便利,光热、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地相对肥沃,沿江河两岸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品种结构单一,大春作物以玉米为主,小春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藏族群众的收入构成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农牧业生产主要解决口粮,维持生计,经济收入多数依赖当地自然资源,通过采摘山珍、药材等林业产品获得,但受灾害性气候影响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目前,旅游业逐渐成为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居民点选址时也应考虑将居民点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
2.3 宗教信仰
藏区宗教教派众多,存在多样化,如四川藏区现有影响较大的5大教派,分别是宁玛(红教)、萨迦(花教)、噶举(白教)、格鲁(黄教),以及苯波教(黑教)。前4个教派属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苯波教是藏族的本土宗教[1]。这些教派对佛教教义与佛经的理解不同、师承关系不同,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宗教信仰载体的寺院、转经房、白塔、玛尼堆、神山、圣湖等在藏区大量存在。藏族群众每年都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宗教活动。尤其是在川藏地区,宗教信仰不仅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众的潜意识,包括盖房子、办红白喜事,或是出门远行之前,当地藏族群众都要请喇嘛来打卦、祈福。几乎所有藏民都是信众,广大信众由于历史等原因,信仰不同,风俗各异,相互间的包容性不强、融合性较差。因此,在进行藏区移民居民点选址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宗教信仰因素,相同信仰的移民应尽可能规划安置在相同居民点,同时,居民点选择时也应充分分析居民点所在区域大环境的教派,以避免信教不同造成社会不稳定。
2.4 生活习性
藏区居民盛行跳锅庄,因此,在居民点选址时应考虑在较为空旷的地方,方便为其设置一个中心广场,以便藏民平日活动;藏区居民交通出行一般以摩托车为主,在居民点布局时应考虑修建到户且便于摩托车出行的道路。
2.5 房建特色
由于藏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居住习惯的差异,藏族移民的居住建筑在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建造程序、装修、装饰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均与其他区域普遍的建筑形式有较大差异。如四川甘孜州的藏民,以土木房屋为主,房屋的柱子数量成为当地居民贫富的象征(有36柱、45柱等)。
传统藏区居民房屋一般为3层,最底层主要用于养殖牲畜。新建居民点时,为了打造一个便于居民生活、环境舒适的区域,同时考虑畜牧业不再是藏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以农业、旅游业为主,因此不再考虑在最底层设置牲畜养殖圈。另外,传统藏区居民房屋厕所一般为外置的旱厕,因此,在居民点布局时应考虑这点。
3.1 选址要点
根据藏区移民特点,在进行移民居民点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藏族移民多以同族同派居住为主,水电站的建设往往会导致移民原有社会生活环境、社会关系被破坏,思想上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移民较难融入迁入地环境,而原居住地特殊的生产生活习性、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氛围很难重新建立,尤其是在移民安置的初期阶段,常常是移民能否安定下来的最关键时期,由于宗派信仰的不同,可能会引发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摩擦或冲突,致使移民群体不能融入当地的社会中去。因此藏族移民应尽量就近后靠安置,最好在村内安置,尽量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宗教关系不变。
(2)根据移民安置设计规划规范,居民点新址应与生产安置规划紧密结合,并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同时与城镇、专业项目、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形成良好的规划布局[3]。但由于藏区处于高海拔地区,只适宜高山作物,如玉米、青稞等,区域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养殖业为辅,二、三产业不发达。因此藏区居民点选址时应着重考虑高山坡度较低,土壤较肥沃的区域。
(3)移民安置设计规划规范上要求,根据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成果,结合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交通、水源、供电、发展空间等情况,初步确定移民居民点新址位置。藏区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在进行规划布置前,首先对原有地形进行分析,划分成不同的坡度,对不同坡度的用地采取不同的利用对策。尽量利用缓坡地,对坡度较大的坡地尽量维护其原始地貌,或作为不可建设用地予以保留,保护其原生态的基质。而藏区居民点多位于山坡地,在选址时就应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地震断裂带等地质灾害地段,居民点场地的护坡、挡土墙等支护措施以及移民住宅等上部建筑应按照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在总平面规划中,还应留出适当的开阔地,作为地震时的紧急疏散场地。
(4)旅游业日益成为藏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选址时应尽量将居民点布置于地区主要道路附近,便于居民点旅游业的发展。
(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应对移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进行超前配套,如在对当地的河流水质水量的多次考察之后提出建设水处理设施,保证移民的用水安全,并使其为当地的原有居民服务。同时考虑供水的经济安全问题,在居民点的后山背侧建设蓄水池,满足自来水重力流的供水要求。
3.2 案例分析
以四川省甘孜州某水电站居民安置点为例,围绕当地自然生态、康巴藏族历史文化及走婚大峡谷三条主线开发旅游服务业,发展民族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服务业适合于依托集镇以户为单位、移民自行开发来增加收入,并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大规模开发用来单独安置移民并不具有可行性(见图1)。居民点选址考虑与旅游资源、旅游生态区相结合;紧邻县、乡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道,便于生活饮水。
图1 集镇规划示意
理塘县多数乡镇处于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区域,牧业资源丰富,牧业收入在其收入构成中占较大比重,且建设征地对牧业影响较小。因此在耕地资源紧缺的乡镇可配置适当的牧草地解决移民生产安置。雅江、新龙、道孚三县为半农半牧以农为主的区域,牧业资源相对较少,且移民接受程度较低,不宜采用牧业安置的方式。
拟建集镇居民点位于鲜水河左岸残坡积台地和斜坡地带,沿2号冲沟南、北两侧分布。场地地形总体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势,地面标高2 961~3 123 m,相对高差约108~126 m。其中残坡积堆积台地呈阶梯状分布,地形较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在4~10 m;斜坡地带地形起伏不平,坡角在10°~35°。场地后坡主要为覆盖层斜坡,后坡坡角一般在30°~35°,岩性主要为残坡积含碎石粘性土,局部为基岩,其整体稳定状况良好;场地前沿分别为覆盖层斜坡和基岩斜坡,斜坡坡角在30°~50°,其整体稳定状况良好。场地及其周边分布有1号冲沟、2号冲沟、3号冲沟、4号冲沟、5号冲沟和6号冲沟,其中1号冲沟、2号冲沟、3号冲沟、4号冲沟延伸方向为南西向,其断面呈“V”型,切割深度在1~25 m,宽度10~60 m;5号冲沟和6号冲沟延伸方向为近东西向,其断面呈“V”型,切割深度在2~7 m,宽度10~15 m。场地前沿为鲜水河,属雅砻江一级支流,沿南北向展布,该段河谷属“U”型谷,谷底较宽阔,河谷宽度在60~80 m,河流流向为由北~南向,河床两岸河漫滩和阶地均不发育。
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历史地震分析,工程区内不具备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以弱震为主,其地震效应属工程区外围强震活动的波及区。场地及周边无大型滑坡、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整体稳定。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基土为中硬场地土。因此,从地质角度考虑,此场地适宜建设居民点。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藏区居民点选址的初步分析研究,在藏区居民点进行选址时,应充分考虑藏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藏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等外部条件,尊重藏民习俗,大力带动藏区经济发展,合理规划移民居民点,做到以人为本,满足藏区移民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达到和谐安置藏区移民、促使民族大团结的基本目的。
[1] 刘进,杜金平,龙世红,黄靖.藏区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探讨[J].人民长江,2012(6):157-159.
[2] 陈林.对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点规划布置的思考[J].人民长江,2008(19):87-94.
[3] 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440-2009[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9.
[4] 何亚丽.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探讨[J].水力发电,2012(10):13-46.
[5] 袁季.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规划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178-180.
[6]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
D632.4
B
1003-9805(2015)02-0078-03
2013-07-03
王小聪(1982-),男,云南盐津人,工程师,从事水电征地移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