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对策建议*

2015-06-05 09:39兰冬东王紫竹宫云飞李冕许妍马明辉梁斌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滩涂大连市

兰冬东,王紫竹,宫云飞,李冕,许妍,马明辉,梁斌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一词在19世纪末期首次被美国牧场主和农业部用以描述牧场供养能力,以后逐渐用于描述生态系统对野生生物的供养能力[1-3],近年来,承载力理论在环境[4]、水资源[5]、生态[6-7]、海洋[8-11]等领域陆续发展。从资源耗竭到环境恶化,再到生态破坏,正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促进了承载力的发展,先后出现承载力—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不同概念。本文所说的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海域资源合理开发和海域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通过海洋资源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海洋资源所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海洋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海洋经济盲目发展一旦超越了海洋资源所能容忍的极限,就会影响到原有的海洋资源水平,最终阻碍海洋经济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维持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维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均衡协调。

1 大连市海洋资源现状

1.1 区域概况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岸线曲折绵长,海岸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港口航运资源、海水增养殖资源、滩涂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盐化工资源、湿地资源等海洋资源,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依托于海洋资源的区位优势,大连市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2 339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3.4%,比同年全国的9.6%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市海洋资源在拓展大连市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承受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海洋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开发压力。

1.2 大连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大连市近岸海域优势资源是海洋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港口资源。

港口资源,宜建港岸线约150 km,主要集中在黄海沿岸的大窑湾至大连湾一带和渤海沿岸的双岛湾及长兴岛区域。利用率90%。部分港口资源的开发处于原始初级开发阶段,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滨海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海滨浴场、海滨地质地貌景观、海岛和自然保护区4类。利用率为70%。海水浴场类旅游资源开发较为充分,而海岛资源、海滨地貌景观、海滨地质景观、滨海自然保护区等滨海旅游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

渔业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养殖空间资源。有海洋岛和辽东湾两大渔场,分布丰富的冷温性和暖温性海洋生物种。大潮口湾、羊头洼湾、营城子湾、金州湾等海湾底质类型多样,水温和盐度适中,饵料丰富,是刺参、鲍、扇贝、海胆等海珍品理想的生息繁衍水域。利用率大于100%。

近年来自然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捕捞产量接近零增长。其中养殖空间资源的生物资源包括滩涂和浅海在内的增养殖空间资源面积约38.8万hm2,其中滩涂池塘养殖和滩涂底播养殖空间资源4.2万hm2,浅海养殖空间23.3万hm2,浅海底播11.3万hm2。主要分布在庄河市南尖镇至金州老鹰咀、金州石河镇至瓦房店市仙浴湾镇等淤泥质岸段和海岛周边海域,利用率31%。大连市目前滩涂养殖已开发面积占滩涂养殖空间资源的133.1%;浅海养殖已开发面积占浅海养殖空间资源的6%;浅海底播增殖已开发面积占浅海底播增殖空间资源的45%。

1.2.1 海洋渔业资源

大连海洋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沿岸海域有海洋生物172科、414种,其中海洋鱼类220种。鲍鱼、海参、海胆、扇贝、对虾、梭子蟹等优势种为全国稀有种;海带、裙带菜、大连湾牡蛎、大连紫海胆、紫贻贝、魁蚶等是大连的地方种。刺参、皱纹盘鲍及栉孔扇贝的资源量占辽宁省的97.6%。

根据《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适于开展养殖开发活动的资源量及分布如表1所示,大连市浅海养殖资源的总量为216 914 hm2,其中浅海养殖资源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庄河市、金州区、甘井子区和长海县。近海底播增殖资源总面积为113 356 hm2,底播增殖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海县、金州区和甘井子区,资源面积分别为106 351 hm2、5 190 hm2和1 000 hm2。滩涂养殖资源总面积为41 316.6 hm2,岸线总长度为360.3 km,瓦房店市滩涂养殖资源所占岸线最长,为176.4 km,其次是庄河市(60 km)、普兰店市(45 km)、金州区(42.4 km),资源面积分别为11 027 hm2、17 037 hm2、7 132 hm2和3 380 hm2。

表1 大连市海水养殖资源状况

1.2.2 旅游资源

大连市旅游占用面积为43 870 hm2,占用岸线为318.3 km。全市已经开发建立了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海洋生态站、3处国家级和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69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建设了大连南部海滨景区、旅顺海滨景区、金石滩旅游景区、庄河景区、普兰店景区、金州景区、长海岛屿景区、甘井子景区、瓦房店景区9大滨海旅游热线,长山群岛、长兴群岛、旅顺神秘岛三大岛群旅游基地,4处温泉疗养胜地。

1.2.3 港口资源

大连地区岸线曲折,海岸类型多样,岬湾众多,适宜建港岸线约150 km,主要集中在黄海沿岸的大窑湾至大连湾一带和渤海沿岸的双岛湾及长兴岛区域。大连具有东北亚地区最好的港口岸线资源,东北暨辽宁地区80%以上的深水岸线均集中在大连境内,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掩护条件好。目前,大连地区已初步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长兴岛港、庄河港、皮口港、长海岛屿码头和旅顺新港等中小型地方港口为两翼的港口群。

2 大连市海洋资源承载力分析

2.1 海水养殖资源承载力

大连市滩涂养殖资源的开发已经严重超出资源的承载能力。大连市目前已开发的滩涂池塘养殖的资源总面积为29 434.9 hm2,已开发的岸线总长度为330.74 km,占资源所在岸线的91.8%,已开发的滩涂底播总面积约为26 000 hm2,滩涂养殖开发总面积为55 434.9 hm2,占滩涂养殖资源的133.1%。

大连市目前已开发的浅海养殖资源面积为1.4万hm2,占大连市浅海养殖资源的6%,浅海养殖资源的开发潜力仍然巨大,但从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来看,近岸最适于浅海浮筏养殖的资源基本得到充分开发,而且因养殖密度过高,时常引发大规模的养殖病害,未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离岸远、养殖作业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的区域,这些区域适合深水网箱养殖的开发。

浅海底播养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已开发的浅海底播增殖资源面积为5.1万hm2,占大连市浅海底播增殖资源的45%。底播增殖资源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增殖、养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是大连市海水养殖资源开发的主要潜力所在。

2.2 旅游资源承载力

全市已开发的滨海旅游资源面积为43 870 hm2,岸线为318.3 km。开发的旅游岸线资源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57.54 km)、金州区(42.02 km)、大连市区南部(30 km)及甘井子区(20.55 km)、旅顺口区(28 km)等。

从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看,大连市对沿海近代战争遗迹及海水浴场两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较为充分,而海岛资源、海滨地貌景观、海滨地质景观、滨海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等滨海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从开发的区域布局看,大连市南部区域处于过度开发和过渡使用阶段,主要表现在人为开发对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破坏严重,人为添加的因素过多,游客的数量在旅游旺季严重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旅顺南路、北路等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多处在开发的初级阶段,一方面资源的开发不足,另一方面资源的浪费严重,不能满足滨海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求,这些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2.3 港口资源承载力

全市目前尚有港口岸线资源约90 km,可建港址40处,其中包括现为渔港,可扩建为商港的港址。大连市沿海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率还较低,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港口资源开发的现状看,港口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深水浅用、浅水不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较好的港址资源,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开发程度和开发规模尚小,大多数港址只符合地区港口建设条件。港口资源区域开发不平衡,主要开发的港口集中分布在黄海沿岸,如庄河港、皮口港、大连港、大窑湾港等,而渤海沿岸只有旅顺新港、长兴岛港,港口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全市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 保障大连海洋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开展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空间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大连市海岸带、近远海及大洋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海岸带、近海、远海及大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与开发的重点,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生物资源等。依据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海洋生态功能分区,依据区划结果从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角度探讨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的“瓶颈”,为大连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环境准入提供重要依据。

3.2 建立海洋资源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强化海洋优势产业

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尽快完成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分类别、分区域的承载力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与方法。对养殖容量、旅游容量、港口容量以及区域环境容量等开展评估,研究建立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预测预警方法和模型。充分利用天然港口资源优势和资源开发潜力、滨海旅游资源以及海水养殖资源,加快港口航运、游艇码头建设、海上观光、垂钓、海水浴场开发等发展。加快渔业产业调整步伐,压缩滩涂养殖规模,实现由滩涂池塘养殖向滩涂及浅海底播增殖的转变,浅海养殖向深水养殖的转变。如利用长山列岛海域的养殖空间优势、水质优势和野生种质资源优势,逐步降低长海县等区域近海养殖密度,优化增养殖种类。

3.3 创新基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海洋综合管理机制

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主线,将产业布局、用海规划、环境准入、总量控制、生态补偿等监督管理活动连接起来。以承载力为产业布局和用海规划的依据,以布局规划作为环境准入和总量控制的准绳,以准入和控制机制来带动生态补偿的落实,建立创新型海洋综合管理链条机制。

3.4 加大海洋资源环境监测投入

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海洋资源环境监测的投入、配套科研攻关经费和年度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扩充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编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海洋资源环境监测保障水平。

[1]BARTELS G B,NORTON B E,PERIER G K.An examination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R H Behnke Jr,I Scoones,C Kerven,Eds.Range ecology at disequilibrium.London: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1993:89-103.

[2]YOUNG C C.Defining the range:the develop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in management practice[J].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1998,31:61-83.

[3]PRICE D.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J].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1999,21:5-26.

[4]PROGRESSIVE A E.Four township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study[EB/OL].http://www.kbs.msu.edu/ftwrc/publications/Envcapacity.pdf.

[5]龙腾锐,姜文超,何强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J].水利学报,2004(1):38-45.

[6]夏军,王中根,左其亭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86-794.

[7]王开运,邹春静,张桂莲,等 .生态承载力复合模型系统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狄乾斌,韩增林,刘恺 .海域承载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50-53.

[9]狄乾斌,韩增林 .海域承载力的定量化探讨:以辽宁海域为例[J].海洋通报,2005,24(1):47-55.

[10]苗丽娟,王玉广,张永华,等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3):75-77.

[11]刘容子,吴姗姗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滩涂大连市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霞浦滩涂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上岸的鱼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