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东,陈慧峰,白 杨,张慧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普外科,黑龙江齐齐哈161000)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
孙向东,陈慧峰,白 杨,张慧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普外科,黑龙江齐齐哈161000)
目的:研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按照患者感染程度分为对照组为切口未感染组和观察组为切口感染组。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营养状况、体重、年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营养状况,其次是年龄和体重,在进行普外手术时应加强术中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干预措施
普外手术是临床手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在普外手术中及术后产生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中主要对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愿意及预防措施,现报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按照患者感染程度分为对照组为切口未感染组和观察组为切口感染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观察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切口未感染者,观察组为切口感染患者。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营养状况、体重、年龄进行统计,分析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营养状况、体重、年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的原因有许多中,本次研究中发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营养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但是患者的年龄和体重也会对切口感染带来一定的影响[2]。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①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患者的营养情况,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身体摄入量;②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感染因素,在手术准备时和手术中对患者接触的设备严格的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环境;③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手术切口长度,尽可能选择在5~7cm,保证患者切口长度,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④术后对患者的病房环境、病床进行清洁,定期更换传单,给室内进行通风,控制患者居住病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本次研究中发现老年人患者额进行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力逐渐下降,身体恢复功能减弱,加上病毒感染容易产生。因此,在对老年人普外手术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时要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建立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制定良好的营养食谱,帮助老年人提高免疫力;在手术时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因时间过长造成的伤口周围组织坏死,从而产生切口感染[3]。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营养状况,其次是年龄和体重,在进行普外手术时应加强术中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n=120]
[1]邓爽意.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5):751-752.
[2]舒兆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2):1625-1626.
[3]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26-27.
R63
B
1002-2376(2015)08-0149-01
201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