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霆,胡 壮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2018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骨伤科,上海20003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口腔科,上海200032)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
张 霆1,2,胡 壮3(通讯作者)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2018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骨伤科,上海20003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口腔科,上海200032)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本文作者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的30例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的老年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佩戴专利固定护具、协同控制口腔炎症及佩戴假牙指导、教授患者进行叩齿及自我按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痊愈并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本文所介绍的中西医综合防治该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颞颌关节脱位;中西医结合;颞颌关节固定带
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1],引起老年人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与老年人颞下颌关节增龄性退变、咀嚼肌功能失调、关节结构松弛、关节结节磨损等解剖组织上的改变有关[2]。而随着近年中风等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导致老年患者的咀嚼肌功能的快速下降,导致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对该类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是脱位后予以手法复位,然后用绷带或弹力吊颌带包扎,限制下颌运动2~3周。并嘱病员进流汁或半流汁饮食1周[3]。但临床往往面临患者一旦进食或睡眠,固定即失效、短时间内脱位反复发作的问题,虽然目前已有内窥镜手术及关节内注射等方法[4,5],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有创性治疗有所畏惧。
本文作者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龙华医院30例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的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佩戴我们所设计的专利固定护具、协同控制口腔炎症及佩戴假牙指导、教授患者进行叩齿及自我按摩等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1.1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8岁;病程12~32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脱位次数为2.46次。
1.2 治疗方法:我们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法复位后、佩戴我们所设计的专利固定护具、协同控制口腔炎症及佩戴假牙指导、教授患者进行叩齿及自我按摩一个月,观察三个月以上的治疗方案。
1.2.1 手法复位:对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我们均由骨伤医师进行常规口腔外手法复位,若复位失败则改用口腔内复位法进行整复。
1.2.2 专利固定护具(如图1):整复成功后,予每位患者下颌带固定,为了克服传统绷带固定的缺陷,本文作者设计了新型双侧可调节的下颌固定带 (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1220655793.7)。本固定器的使用,可于患者任何体位下进行。首先让患者保持闭口咬合状态,将布托中央匹配患者下颌前方正中并扶持固定,先将两侧方头顶走向的弹力布带经双耳前方于头顶以尼龙粘扣带⑦固定,于两侧弹力布带形成的三角区域中保护套入双耳,将两侧方枕后部走向的弹力布带经双耳后方于枕部以尼龙粘扣带固定。然后逐一拔起橡皮筋转盘上的锁止装置旋转转盘②调整双侧各自牵引力。使用过程中,在静止闭嘴的状态下收紧转盘②牵引橡皮筋①,维持该固定器各部位于高拉力状态,防止脱位发生;而在患者需要张口进食及说话等状态下可适当放松两侧牵引橡皮筋①,以适应患者进食或言语需要。
图1 专利固定护具
1.2.3 口腔科针对性治疗:固定后由复位医师陪护下至口腔科医师处进一步检查指导正确佩戴假牙及指导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
1.2.4 指导患者每日叩齿锻炼:教授并叮嘱患者每日早上睡醒及晚上睡前进行快速上下齿撞击咬合的叩齿动作,每次叩齿60下。
1.2.5 指导患者咀嚼肌自我按摩法:教授患者或家属每日两次以双手中、食、环指适当用力自耳屏前方向下颌角前方推按,其间于咀嚼肌中点停留十秒并嘱患者行咬合及放松动作,以上动作反复进行6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颞颌关节脱位症状及体征消失,颞颌关节活动正常,三个月内无再次脱位;好转:颞颌关节脱位症状及体征消失,颞颌关节活动改善,三个月内有少于2次再脱位发生;无效:颞颌关节脱位症状及体征复位后消失,但三个月内有大于2次再脱位发生。
30例患者均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月,均获治愈,均恢复正常咀嚼及言语功能,无一例再次发生脱位。
老年性的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规复位一般比较容易成功,但多面临固定失效和短时间内再脱位的问题,因此,由我院骨伤科与口腔科医师共同讨论后认为治疗该类型的疾病,重点不在于复位,而是要重视复位后的固定及预防再次脱位的治疗,因此,我们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由骨科医师进行整复及固定,并由口腔科医师针对性指导佩戴假牙及口腔保健的同时,教授并叮嘱病患每日进行叩齿及按摩治疗,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3.1 可调节式颞颌固定带: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患者,尤其是老年性久病卧床的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固定,否则非常容易产生脱位复发,以往的固定带容易脱落而且不能起到很好维持固定效果。于此同时,目前临床现有的下颌骨固定带都不能满足患者休息及进食说话等多种状态下使用,一旦固定患者必须保持绝对闭口状态,患者往往不能接受。
我们所设计的这种下颌骨固定带具有以下优点:1)我们利用侧方交叉的缝制方法,于尖部勾勒出合适的弧度,以良好承托局部结构;2)双侧交叉缝制的方法,有利于高张力的橡皮筋牵拉力的传达;3)连于带锁止的转盘系统的高张力的橡皮筋可以旋紧或放松,有利于患者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的调整,固定更人性化;4)利用双侧各四枚带锁止功能的橡皮筋转盘,可以逐一调整橡皮筋的牵引力,更适用于一部分单侧关节需要加强固定力的患者;5)耳部的三角形弹力布条约束,将有利于保护耳朵不受到挤压,也同时可以防止枕部的牵引带向后滑脱导致牵引无效。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调整操作性强,通过实际使用证明其具有在有效维持固定的同时允许患者讲话及进食活动等优点。
3.2 正确佩戴假牙指导并指导口腔保健:许多老年患者为了贪图方便,常不愿意佩戴假牙,日久可导致牙周组织及咀嚼肌萎缩,尤其是两侧牙齿缺失不对称者,会因咀嚼习惯异常导致两侧咀嚼肌力量失衡,进而打破双侧颞颌关节稳定[6,7],导致颞颌关节脱位及复位后再脱位,因此我们口腔科医师对每位老年脱位患者均进行正确佩戴假牙的指导,并叮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改正饮食习惯及定期随访等。
3.3 叩齿锻炼及按摩:我们认为老年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除了关节囊破损、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的松弛[3],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年人双侧咀嚼肌功能减弱以及不协调,常规的固定往往会导致咀嚼肌所提供的下颌骨的稳定性进一步丧失,反而会诱发脱位的发生。因此,我们将治疗重点建立在使用可调节式颞颌关节固定带的同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叩齿及咀嚼肌按摩治疗。
关于叩齿练功的最早记载于汉代马王堆汉墓中医书记载 “鸡鸣时叩齿30下,长行无齿虫,令人齿坚”,其后养生家均推崇叩齿术,认为叩齿有利于养生保健,不仅可以强健牙齿,还能强骨健身。近年来很多医家都认同通过按摩及物理治疗可以消除局部炎症促进口腔神经肌肉活性以及颞颌关节的稳定等作用[8,9]。
而对于老年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叩齿练功及咀嚼肌按摩,我们认为具有以下作用:①叩齿及按摩能有效刺激并调整双侧咀嚼肌的静息状态下的肌张力及其运动状态下的协调性;②能通过叩齿及按摩调整牙周膜及颞颌关节周围神经末梢敏感性,以在关节不稳定状态下通过神经反射及时调整从而恢复关节回纳状态;③通过叩齿及按摩可以控制老年人口腔内软组织结构因废用所导致的进一步萎缩,从而控制颞颌关节的不稳定状态。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见,我们所执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能有效治疗老年性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解除了老年患者脱位反复发生的痛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1]张铁刚.老年骨科疾病康复学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
[3]钱雅琴,宋国艳.老年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5):47.
[4]洪民,周继林,等.关节外调整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与肌能失衡[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6:109.
[5]徐燕棣,许冰谷,等.关节外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复出性脱位的实验与临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148.
[6]曹均凯,章捍东,等.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总义齿修复前后咬合垂直距离改变与髁状突在关节凹内位置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1(11):6271 -6273.
[7]刘洪臣,储冰峰.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础 [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3(11):129-131.
[8]陆振环.手法点穴,按摩,口外复位治疗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30例体会[J].按摩与导引,1998,14(6):10.
[9]王海明.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 [J].医学信息,2011,24(8):216.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tem poromandibular joint w 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 estern M edicine
Zhang ting1,2,Hu zhuang3
1.Post 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medical sciences,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2.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jective: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and Western Medicine.M ethods:From January2012 to December2014 in Longhua Hospital,30 elderly patientswith 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had been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manipulative reduction、wearing patent fixed gear、treatment of oral inflammation and guidance of wearing dentures、clicking teeth and selfmassage,Results: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3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no recurrence.Conclusion:The 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It is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dislo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fixed gear
R276
B
1002-2376(2015)07-0078-02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1220655793.7
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