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洋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56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赵高洋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术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9例,分别采用Wigand术、鼻内窥镜Messerklinger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1%vs 10.34%)(P>0.05)。结论: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内镜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
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也十分常见。鼻窦炎、鼻息肉虽然对机体的损害没有那么严重,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需要早日治疗。现阶段,引发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1]。传统的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那么显著,患者反复发作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而单纯的切除鼻息肉手术也不能彻底的根除该疾病,复发率高达80%。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1.1 临床资料: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术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40.19±3.22)岁;病程1~33年,平均(15.02± 3.01)年;临床分型分期情况:I型患者数12例,II型患者数1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0~59岁,平均(42.01±3.55)岁;病程2~32年,平均(15.39± 3.4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分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行Wigand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鼻内窥镜Messerklinger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前准备方法相同:对每位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测,用CT检查鼻窦的冠状进行评估。将冠状以及病情进行分类,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分为: (1)I型采用鼻腔内粘膜表面麻醉的方式,属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并混合少许肾上腺素;(2)Ⅱ~Ⅲ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在手术1W前,使用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手术3 d前采用糖皮质激素、负压洗鼻、止血剂肌注等术前准备工作 (1d/1T)。Wigand术方法:首先,切除中鼻甲后半部,达到暴露蝶窦口的效果;接着,将蝶窦前壁切除开来,开放后筛窦与前筛窦;最后,扩大上颌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切口,并将PVF医用海绵填塞物止血。鼻内窥镜Messerklinger术方法:首先,将鼻腔内的息肉租住切除干净,然后利用弧形切口切除钩突;接着利用CT进行扫描。开放上颌窦、蝶窦的区域,扩大自然开口;最后,将鼻窦内的分泌物以及肉芽等组织彻底清除干净,清除干净后填塞止血纱布,以及PVF系列医用海绵进行止血处理。术后处理方法:患者手术之后内塞止血纱布,2d内取出填塞的纱布。每天用达芬霖喷鼻2次,以治疗鼻腔内水肿组织。术后3~5d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清理。1周后,采用辅舒良喷鼻。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抗生素。
1.3 术后随访:患者手术一个月之后,进行复查。观察机体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利用鼻内镜检测鼻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复发息肉以及伤口愈合状况。定期做清血、分泌物以及复发息肉处理。之后2周复查1次,没什么大碍再3个月检查一次,直至最后痊愈。随访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标准评估,根据视觉模拟量表分为轻度 (0~2分)、中度(3~6分)以及重度 (7~10分)。包括鼻塞、鼻分泌物、头痛头晕、嗅觉障碍等。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经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没有脓性分泌物;②显效:患者的症状好转,窦口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窦口开放,无其他的并发症状;③有效:患者窦口有脓性分泌物,并伴随着区域水肿和少量肉芽组织;④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善,内镜检查窦腔有粘连,窦口封闭,有脓性分泌物,有大量的息肉组织。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或总有效率=(1-无效治疗/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 [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鼻腔风粘连1例,眶内瘀血1例,上颌窦窦口狭窄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鼻窦内镜手术始于20世纪末,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新方法。它是一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风潮[3]。现阶段,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医学界得到普遍认可,并且应经广泛应用到鼻窦炎的治疗当中。根据临床研究,感染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有很多,利用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传统的手术治疗并不能很好的了解鼻腔内结构,不能彻底认识鼻窦以及粘膜的生理功能,甚至也无法解释鼻窦炎的发病机理。而新的鼻窦内镜手术为鼻腔结构、鼻窦炎的发病机理以及鼻内粘膜等认识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不断以鼻窦外科为基础研究鼻窦炎的治疗,从而建立治疗的新理论[4]。
引起鼻窦炎鼻息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原因是因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导致的,该区域位于额窦、上颌窦和前中组筛窦的开口处,也就是筛漏斗周围。而鼻窦内镜手术能够很好的防止筛窦和鼻窦口的病变,尽量保持鼻甲结构的完整性,建立一个鼻腔通气的环境,也不会破坏粘膜纤毛的生理功能,所以能够彻底的根除鼻窦炎鼻息肉。临床资料显示,使用鼻窦内镜比传统手术和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它是在彻底治疗病变的基础上,重新建立鼻腔内的环境,改善鼻窦通气条件和粘膜等组织的生理功能,来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而且该手术不会破坏鼻内组织,也不会反复发作,人们也对鼻腔、鼻窦的保护功能有了全新的了解。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1]赵伟,蒋黎清.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164-3165.
[2]刘雅莉.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56-157.
[3]曾勇,阮仕斌,夏君.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部军医,2012,14(3):424-425.
[4]陈紫晖.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4):69-70.
R765.4
B
1002-2376(2015)07-0006-02
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