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波,赵树君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00;2.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
咽拭子标本分离的10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
蔡东波1,赵树君2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00;2.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院内感染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多脏器或多部位感染,近年来由于各种器械性和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使用,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非常重要[1]。本研究对该院2013年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10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菌株来源采集2013年该院住院患者送检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9株,其中粘液型菌落铜绿假单胞菌56株,均以每例一次记,无重复菌株。
1.2 菌株 鉴定及药敏试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规定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细菌鉴定板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提供,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药敏板条、药敏纸片、分离培养基以及Mueller-Hinton(MH)培养基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1.3 质控菌株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天津临检中心
1.4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1 细菌鉴定见表1。
表1 铜绿假单胞菌细菌鉴定结果
2.2 通过对18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2.3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头孢克洛为95.4%、头孢丙烯为95.4%,头孢克肟为94.4%,头孢美唑也达到了94.3%,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7.33%。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常见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五种菌落形态,分别是典型型、大肠菌样型、粘液型、侏儒型及粗糙型菌落,在血平板上典型菌落较大,有金属光泽和生姜气味,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铜绿假单胞菌有着复杂的耐药机制,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可使细胞外膜的通透性降低以及菌体蛋白变异,使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形成固有的耐药;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构发生改变,可使细菌对抗菌药物发生逃避作用;细菌也可生成生物被膜,导致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细菌的主动泵出系统也使细菌产生固有和获得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表达出以藻酸盐(alginate)为主要成分的粘液性脂多糖基质,如(脂多糖),还有鞭毛、菌毛等,这些表面相关结构有粘附作用。虽有多种耐药机制但主要是膜孔蛋白的突变,可阻止抗菌药物由外膜进入胞质。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可刺激细菌耐药基因发生改变或产生新的耐药基因[2];外膜蛋白OprD2孔道是碳青霉烯类快速进入菌体的特意通道,OprD2缺失或低表达常是导致PA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3,4]。故在长期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发生耐药,因此,初代敏感的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生耐药。测试重复分离菌株可能是必要的。
表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按照2009年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该院已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100%、头孢克洛95.4%、头孢丙烯95.4%、头孢克肟94.4%、头孢美唑94.3%,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4.6%,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有磷霉素36.6%、依替米星32.1%、阿洛西林31.1%,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护人员。低于30%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0%、头孢曲松22.9%、庆大霉素17.4%、诺氟沙星16.5%、氨曲南15.5%、头孢哌酮/舒巴坦12.8%亚胺培南10.0%、阿米卡星7.33%,在氨基糖苷类药物中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7.33%,但是阿米卡星肾毒性较大,而且单独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往往失败,一般不单独用于治疗,但可以用于联合治疗。明德松等报道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时,氨基糖苷类与氟喹诺酮类不宜联用[5];谷秀等报道,亚胺培南与头孢菌素都是β-内酰胺酶的强诱导剂,因此这2种药物也不宜联用,以免诱导产生多重耐药菌[6]。
此研究109株菌中发现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56株,说明粘液型所占比例不小,而肺炎克雷伯菌也是粘液型菌落,容易混淆,注意它们的区别。粘液型菌落生长缓慢,18-24h在血平板及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为无色透明、水滴样、边缘光滑、不溶血之菌落,有时不易发现,48h长成大而融合、粘稠、胶胨样菌落,溶血性不典型。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常规24h判读会造成假阴性,易漏检,所以采用培养48h的结果[7];另一方面用接种环不易挑起,所以不建议用麦康凯培养基挑取菌落,进行鉴定和药敏,最好用血平板。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的增加,给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带来巨大挑战。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动态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染链,预防控制感染,减少患者因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而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及有效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1]谢 强,马筱玲,卜 素,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66.
[2]王海兴,李建国,项 辉,等.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2013,23(1):184.
[3]Farra A,Islam S.Role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prD and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in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imipenem and meropenem[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8,31(5):427.
[4]Giske CG,Buari L,Sundsfjord A,et al.Alterations of porin,pumps,and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in carbapenem resistant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J].Microb Drug Resist,2008,14(1):23.
[5]明德松,吴一波,谢尊金.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单独和联合用药的药敏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3:181.
[6]谷 秀,李胜岐,张智洁,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B-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J].中华内科杂志,2001,9:585.
[7]冯志山,侯天文.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9):835.
2014-02-27)
1007-4287(2015)02-02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