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氏益农淮安推广代表 全龙
零售店与大农户怎么才能合作共赢?
■ 陶氏益农淮安推广代表 全龙
一个是定位于基层农户的零售商,一个是租种田地的种植大户,两者之间的关联是伴随着土地的集约化而日趋紧密。散户种植不管过程,而大户更在意的是管理环节以及增收结果,倘若零售商想要跟上行业发展现状,需摸清种植大户是怎么想的。
近几年,随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土地流转的增多,“大农户”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起来,思想相对保守的农药零售店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冒,甚至有点抵触。许多零售店对“大农户”生意的态度都是:拒绝!认为“大农户”流转了土地、抢了生意;加之有些“大农户”不会种田、产量不高、荒地、跑路的事情增多,这使得许多人对“大农户”贴上了不好的标签。农资店面临淘汰、大农户面临减产。我觉得这是农资行业发展的一个弊端,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零售店和“大农户”都需要前进、需要发展,既然土地流转势不可阻,零售店就必须学会适应大环境,否则就被蚕食淘汰。而大农户也必须改变三亩地的思想,认真管理三百亩的大土地。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零售店与大农户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大农户”要信任与自己合作的零售店,反之亦然。有些大农户,田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问谁,这边买点药,那边买点药,这也不信,那也不信,认为零售店都是冲着挣钱去的,对人家给出的建议也不执行,老是按照自己的错误想法去做,结果出了问题。零售店呢,看大农户都是带着色彩,认为大农户会跑路、会胡搅蛮缠,配药都畏畏缩缩,不搞跟踪服务,自然得不到大农户的信任,最后生意没做成,反倒落了骂名。导致“你不会配药”、“你不会种田”、“我淘汰、你减产”的恶循环。所以,大农户与零售店之间,想要合作,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而良好的信任关系就是在买卖做出的第一步所需要的,长期的坚持,对农田各事项的把握,各尽己责。
我问过很多大农户:你们的药是怎么配的?基本上很多人都说不出来,“这些药都是xxx给配的,我都交给他了,我也不认识!”。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现象。首先,大农户种田,是长期的,短的5年,长的10年,甚至更久,人有多少个10年?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而自己却对职业所需要的必须品了然无知,这难道不该深思么?其次,大农户之所以新兴,就因为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经验、认知都需要进一步学习,不要老拿着自己种三亩地的方法去种三百亩。所谓三亩地的思想,我认为就是,盲目的套用以前管理小面积土地的方法来管理大面积,沟开的不到位、草除的不到位、药打的不到位,都会出错。所以,大农户必须要学会认识农药,分辨假药,不必太专业,但起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打药,这应该不难吧?推开来讲,你更需要更新自己的思想,三亩地种过,不代表你能种好三百亩,三百亩需要的肥水、种子、农药、管理环节,都需要好好琢磨。零售店更是这样,想要跟上节奏,就必须学习,跟上农药、管理技术更新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抵触新农药,拿着井冈霉素去跟噻呋酰胺比疗效。
我看很多大农户打药都是,一个配药的带着十几个工人,每人带着电动喷雾器,药剂直接往喷雾器里倒,一人一个垄,就开始打了。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原本出现在小农种田的方式上的,怎么就沿用到大农户上了呢?有个大户,田里是两头坏了,中间没坏。最后总结原因是工人没到田头就把喷雾器杆抬起来上岸了。我们都知道,其实,农药在植物关键生育时刻的容错率是很低的。比如说破口时期对稻瘟病的预防,缺了三环唑等一些关键性的药剂时,很容易出现穗颈瘟。有些大户就纳闷了:我买了正规的药,也按要求打下去了,怎么就出现问题了呢?我们说,天气因素固然重要,但人为原因也很重要。比方说一次5种药剂、10个工人打、一人一条来回垄、一天300亩,再加上天气炎热,蚊虫多,来来回回你说能不错吗?谁能次次都拿对药呢,又能次次都混均匀呢?出错因素特别多。别的不谈,我就经常在大农户的田头捡到漏开的农药。所以说,药能真正用到田里去,还得抛弃三亩地的思想,要么严加管理工人,要么更新设备。我看农场打药,基本都是一根大水管,10个人一排,10亩地一次,从头到尾一起走,一起喷。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偷懒、漏药的问题。有些大农户买了大桶,事先混好所有药剂,一次能打40桶水,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零售店更需要的则是对大农户的引导,做好药剂使用的说明,不能由着大农户自己随便打药,要知道你配的药没有问题,使用如果出了问题,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大农户的增多,是市场的补充而不是市场的毁灭,“人与人、人与药、药与田”暂且就叫它三段论吧。能做到上面的三点,我想大农户与零售店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都应该在了,想要增产增收、合作双赢应该不难,希望能够对大农户以及那些零售店有所帮助。
(编辑/朱莉静5068637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