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陈美玲 陈姣 李玲玉 颜妍
【摘 要】目的:开展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临床研究。方法:择取本院在职护士6名开展此次研究,根据静脉用药调配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即传统组(传统人工配药,3名)与智能组(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3名),对比不同静脉用药配药方式下其配药结果。结果:智能组的每小时配液袋数、配药差错发生率、药物残留率及护士健康损伤发生率(包括注射器刺伤、指头皲裂等)均优于传统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其人工智能较平常人脑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可有效调配好静脉输液用药,降低药物调配的差错率,防止配药护士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目前,我国医院各调剂工种中均未配备相应自动化调剂设备,特别是在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导致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配药时,常发生职业损伤事件、工种量强度大等问题。据笔者了解,欧美国家的静脉输液机器自动调剂配置是他们医院药房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静脉输液机器自动调剂配置,大大降低医院护士配药工作难度,降低了用药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1]。因此,本研究分析在我国医院临床中使用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本院在职护士6名开展此次研究,根据静脉用药调配方式分为传统组(3名)与智能组(3名)。传统组:均为女性,年龄23至30岁,平均年龄(25.69±3.05)岁;工作年限:5~10年。智能组:均为女性,年龄22至30岁,平均年龄(25.87±3.28)岁;工作年限:5~10年。两组护士年龄情况、工作年限等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传统组采取人工配药方式配置静脉用药,根据常规静脉用药流程于医院配药室配置相应的药物。智能组采取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本院的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型号为:成都杰仕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006-CⅡ型和p-006-zⅡ型,该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为人机协作,自动检测药瓶放置,记录配药处方信息,此外还有监控录相功能。每次調配药物时,同时由1名护士操作壹套设备。整个机器人的配药流程如下描述:护士查对液袋标签上的信息与药瓶名称信息后妥善将液袋、药瓶、转移器放置指定位置,输入相应的参数,点击机器屏幕上确认开始键,机器开始自动配药,机器完成后自动丢瓶并手工取下药袋,完成配药,交接配置结果[2]。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每小时配液袋数,此外,选取两组10d内配置的500分药物的配药差错发生率、药物残留率及护士健康损伤发生率(包括注射器刺伤、安瓿瓶划伤、指头皲裂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3.0和电脑Excel 2007做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检验以t、检验;组间数据有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药物配置效果对比
智能组配药差错发生率、药物残留率及护士健康损伤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每小时配液袋数对比,
智能组每小时配液平均袋数为(275±8.52)袋,传统组每小时配液平均袋数为(26.22±7.52)袋,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5322,P<0.05)
3 讨论
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普遍存在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同时还存在药物污染、环境污染及空气污染等安全隐患。因此,现代医院创新静脉输液配药管理模式,应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做好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是目前医院药学发展一大创新趋势。有关研究表明,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是高科技下产生的智能技术,该机器人的操作简便,质量稳定,具有很严密的防护,用药安全性极高,当其配置静脉输液药物时,可监控到整个配药过程,实现静脉药物配置全程可追溯、可复查的要求[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的配液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配药方式,智能组的配药差错发生率、药物残留率及护士健康损伤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同时,智能组每小时配液平均袋数为(275±8.52)袋,传统组每小时配液平均袋数为(26.22±7.52)袋,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大大减少了配药差错,提高了配药效率,且显著降低了护士的职业损伤,这可使护士节省出更多时间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金珠.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在临床静脉输液配药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17):153-155.
周宏珍,雷清梅,朱亚芳,等.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7,6(19):153-156.
黄彩玲,蔡倩萍,李宝瑜.静配中心机器人配药试运行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0(24):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