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海
摘 要:在对高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其内涵和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研究基础上,阐明高中生体育能力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无论从当前教育改革、终身体育而言,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其关键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实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51-02
一、前言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体育教师为之探索的热点。本文仅从体育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体育能力的内涵
体育能力是指从事体育锻炼所必备的知识、身体素质、技能和方法。如不具备这些,体育锻炼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体育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保健能力,体育的组织管理和裁判能力,对一般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的紧急处理能力等,它与体育锻炼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指人体有效地、成功地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完成体育活动的基本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和完成一定的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心理条件和该项活动的基本技能。它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体育能力的基本条件。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指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包括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自行安排锻炼计划、锻炼时间,能用所学的体育知识进行独立的锻炼,能在人生中的不同生理时期,不同心理水平,不同健康状况下,从事体育锻炼,并能科学地调控生理负荷。
三、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反思
1、当前高中学生体育能力,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追求竞技体育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通过的百分比,过分的强调传统教学模式的管理,在对现在在校的高一至高三三个年段1620名学生体育兴趣问卷了解到,有81.5%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对近十年高中约一千多名毕业生走上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有83.6%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了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四、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体育受益。
2、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学校的体育理论教育,不少学校教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理论教学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以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体育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程度。无论是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方法的能力,借助体育锻炼进行保健和医疗的能力,还是自我监督和锻炼后的评价,检测能力涉及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方法等学科知识都是理论教学的内容,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
3、引导学生带操、组织练习是帮助学生获得体育能力
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的三年中,是接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培养发展体育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投入。通过规范设计课时计划让学生参与课的准备活动和组织基本部分的分组练习及组织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实践证明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2010年起在高一新生年段进行教改实验,十个班中选五个班为教改实验班,五个班按传统教学。在新生入学军训中,要求实验班的学生要学习喊口令,用口令调动队伍,学习规范的队列、队形、步法动作,还要组织小组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在第一学期的体育理论课给学生讲授准备部分的作用原理,编操方法,注意事项。教师每次体育课都要对带领准备活动方法、要求、领操的正确讲解、示范、合理的口令、简单的队形变换进行说明,即给学生建立完整的规范的又具有模式化的带领准备活动形象概念。半期考后,通过课外时间对实验班的体育骨干培训,着手在教师指导下,指定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值日带领准备活动,诸如带慢跑的方法,徒手操活动的部位、节数,时间、地点,辅导值日领操学生编制一套5至7节与课的教材要求基本一致的徒手操,经教师审核修改,学生演练后签字方可准予执行。课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对值日领操学生予以讲评分析和评分。高一第二学期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编操节数增加到6至8节,带操讲解示范动作力求正确,并能做镜面示范。对高二以上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有计划地每次四名学生值日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分组练习,巩固和提高已有的体育能力。带徒手操一般要求学生创编6至8节,教师在前一周就告知学生下一周上课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对高三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运用哨声带徒手操,并根据课的主要任务和教师的指导,组织简易的体育“游戏”活动和分小组练习,以推进全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服务。
4、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是体育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一)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而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少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技术的错误而定型。具备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去寻找解决问题或改正错误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二)让学生在分层次练习中培养辅导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将一个班按学生成绩分三组。譬如以高一男生掷实心球为例分三组。第一组:10m以上,第二组:9m一10m,第三组9m以下。分级教法与练习是采用“一帮一”的办法,也就是技术动作相对好的第一组来辅导成绩差的第三组,这样既锻炼和提高第一组学生的辅导能力,同时提高了第三组学生的整体水平。而第二组学生可利用自我评价意识来判断自己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争取早日升入第一组行列。由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较为自然,更容易接受,这样使整体水平提高更快,同时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团结友爱的氛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5、学生体育能力的检测对比
经过三年来的教改实践,我的教改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能力的培养?为此,体育组成立检测小组,对我教学对象在体育课和课后锻炼中,利用检测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估,在高三年段十个班中进行检测对比调查的情况如下:
对三年来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结果统计分析,各类能力项目检测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这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带操做准备活动、组织分组练习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学生获得了体育能力和成功感。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打下坚实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树立了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自立、自强的人格培养,为个体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小结与建议
1、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加深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在实践中掌握体育的技能、方法,提高体育能力,使体质增强,学习效率提高,体育锻炼才能成为学生稳定的需要。如何引导、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教是为了学,学以致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要我学”、“要我练”的被动心理,为“我要学”、“我要练”的主动进取。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具有生存的能力,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教育阶段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2、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建议在高中阶段增加理论课时或多开展体育理论讲座,增加发展身体的内容,发展身体的手段,使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及预防运动损伤和紧急处理方法。对世纪的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向,是时代的要求。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