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俭,郑冬华,陶 行,张长军,胡 芮
(1.“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体育部,上海 201418;3.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12)
◀运动人体科学
长三角地区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身体发育及营养状况的研究
尹小俭1,郑冬华2,陶 行3,张长军1,胡 芮1
(1.“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体育部,上海 201418;3.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12)
研究目的:了解“长三角”地区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身体发育与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南京和杭州等7~13岁城市和随迁子女学龄儿童共7 315名(男3 996名,女3 319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1)身体发育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女身高、体重和BMI分别高于随迁儿童,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营养状况方面,营养不良率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3.2%和5.9%,女生为3.4%和7.6%。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消瘦率为4.6%和5.3%,女生为4.0%和3.5%,男女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超重肥胖方面,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和8.0%,女生为9.8%和5.6%。研究结论:城市儿童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总体好于随迁儿童;无论城市还是随迁儿童其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逐渐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迁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滞;消瘦;超重;肥胖;生活习惯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移动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由原来“单身”外出务工的形式到以“家庭”整体形式向城市迁移,农村出生的儿童被父母带到城市生活[1-2]。诸多研究表明,儿童生活环境等的变迁对其体格等产生较大的影响。Stillman S等[3]研究表明,移居生活虽然使得儿童生长迟滞率减小,但同时儿童的肥胖率也随之增加,其原因主要为饮食的改变。研究指出[4],由印度移居到和美国交界的墨西哥繁华大城市的儿童处在一个肥胖、营养不良和食物短缺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墨西哥的农村家庭移居到梅里达市的随迁儿童与当地儿童相比,随迁儿童的居住地、家庭收入和饮食习惯等对其体格产生重要的影响[5]。国内相关研究指出,虽然同样居住在上海市,但是上海城市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仍然显著高于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区域。资料显示[7],“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已经超过3 000万,每年大约有1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该区域的相应城市。这些随迁儿童来到城市后,其生活环境等与家乡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这些变化必将对其身体发育等产生诸多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当地户籍的限制,随迁儿童无法完全享有与城市儿童等同的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公共服务,因此,建立完善的、以常住地为基础的、能够与城市体质健康管理制度相接轨的随迁儿童体育保障体系,是促进“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未来该地区城市新移民主导群体的综合素质,打造“长三角”地区核心竞争力人才基础的必然要求。因此以进入“长三角”地区的随迁学龄儿童、当地城市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寻造成随迁学龄儿童与城市学龄儿童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等差异的原因,为制定该群体健康干预措施等提供参考借鉴。
1.1 研究对象
从2011年开始,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取“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及宁波5个城市的7~13岁城市学龄儿童和随迁子女学龄儿童共7 315名(男3 996名,其中城市1 640,随迁2 356;女3 319名,其中城市1 575,随迁1 748;年龄7~13岁)作为研究对象,各地区城市及随迁儿童人数分布见表1。本研究所指随迁儿童系指父母亲均为农村户籍,并且至少在城市生活1年以上,其他外来务工者子女均除外。
表1 不同地区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人数分布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该群体学龄儿童的家庭基本信息、日常习惯、饮食习惯、食物摄取、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组对参加测试的学生统一进行了生活习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鉴于研究对象中的小学低年级(主要为1~2年级)年龄偏小,调查组事先要求学龄儿童必须在班主任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问卷调查。研究问卷调查采用特尔菲法,经过发放《指标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经多名体育、医学方面的专家审阅等证明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1.2.2 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2008)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8]。测试人员为体育教师和学校卫生室医务工作人员,测试前均进行统一培训。为了了解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首先利用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然后根据中国WS/T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计算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和偏瘦的比例[9]。营养不良专指热量-蛋白质不良,儿童青少年正在旺盛生长,体格发育和营养关系密切,因此常利用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制成标准,评价此类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有两种表现:1)生长迟滞,以身高不足为主要表现,属长期营养不良;2)消瘦,指BMI低于下限,属于现时性营养不良。具体计算方法为:首先根据WS/T456-2014标准的年龄别身高标准计算出年龄别生长迟滞率;其次除去生长迟滞部分的学生再根据该标准中的年龄别BMI标准计算出年龄别消瘦率;最后营养不良率则为生长迟滞率和消瘦率相加而成。同时为了进一步考察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状况,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10]分别计算出年龄别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
学龄儿童身体发育和生活习惯等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风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R,Odds Ratio)等。统计软件为SPSS 18.0,以P<0.05设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体格
表2显示,总体而言,男生城市儿童在身高、体重及BMI方面显著高于随迁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年龄段(7~8岁)城市和随迁儿童均无统计学差异,9~13岁均为城市儿童高于随迁儿童,并且除13岁以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女生,总体而言城市儿童的身高、体重及BMI均显著性高于随迁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同年龄段比较显示,女生7~8岁身高和体重城市和随迁儿童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9~12岁身高均为城市儿童高于随迁儿童,9~13岁体重城市儿童显著高于随迁儿童,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BMI方面比较显示,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在7岁、12岁和13岁年龄段均无显著性差异,8~11岁城市儿童均高于随迁儿童,差异显著。
表2 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体格
2.2 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
表3显示,男生总体而言,随迁儿童生长迟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其中城市儿童男生为3.2%,随迁儿童男生为5.9%,在8岁这一年龄阶段,随迁儿童生长迟滞率达到最高,两组儿童之间在10~12岁这3个年龄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消瘦方面,虽然随迁儿童男生总体略高于城市儿童男生。在非营养不良方面,随迁儿童非营养不良的为88.8%,低于城市儿童男生的92.2%;对于女生,随迁子女生长迟滞率显著性高于城市儿童,其中城市儿童女生为3.4%,随迁儿童女生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消瘦方面,城市儿童女生整体略高于随迁儿童女生,城市儿童和随迁子女非营养不良的比例分别为92.6%和88.9%。
2.3 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超重及肥胖状况
表4显示,总体而言,城市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为13.0%,随迁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为8.0%,两组儿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城市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在10岁、11岁、12岁3个年龄段均显著高于随迁儿童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方面,城市儿童总体的肥胖检出率为9.8%,随迁儿童为5.6%,两组儿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城市儿童、随迁儿童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均在7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城市儿童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在11岁这一年龄段显著高于随迁儿童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城市和随迁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
表4 城市和随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
2.4 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生活习惯
表5表明,城市儿童男生和随迁儿童男生“每周6~7天吃”早餐、中餐及晚餐的频率分别为81.0%和67.1%,77.1%和63.1%,81.9%和76.6%,年龄调整后Odds Ratio值分别为1.574、1.478和1.112,说明城市儿童男生“每周6~7天吃”早餐、中餐及晚餐的频率分别是随迁儿童男生的1.574、1.478和1.112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方面,城市儿童女生和随迁儿童女生“每周6~7天吃”早餐、中餐及晚餐的频率分别为82.8%和73.2%,80.9%和69.8%,85.4%和80.4%,年龄调整后Odds Ratio值分别为1.908、1.550和1.443,说明城市儿童男生“每周6~7天吃”早餐、中餐及晚餐的频率分别是随迁儿童男生的1.908、1.550和1.443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城市、随迁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
调查表明,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在食物摄取频率方面,每周6~7天吃“蔬菜(菠菜、胡萝卜、西红柿、卷心菜)”、“水果”的频率分别为51.3%和39.5%,51.2%和31.8%,年龄调整后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1.572和2.293,具有统计学差异;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每周6~7天吃“肉或鱼类”“蛋类”“牛奶、乳制品”频率分别为47.8%和31.0%,39.2%和23.3%,56.4%和40.7%,具有统计学差异;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每周6~7天吃“大豆、豆制品”“海草类(海带、紫菜类)”“粮食类(米饭、面包、面等)”的频率分别为27.7%和18.2%,21.3%和14.9%,72.7%和62.7%,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知识调查方面,男生在回答“长时间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以下含钙量最多的是”的问题上,选择“知道”及“小虾皮”的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分别为85.9%和75.0%,65.4%和53.7%,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此方面的结果大体与男生趋于一致。
研究结果显示,随迁儿童在身高、体重和BMI方面,总体仍然低于城市儿童。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习惯的差异,营养摄入的差异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异。在饮食习惯方面,小学生早餐摄取情况调查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城市儿童摄取早餐的频率显著高于随迁儿童。Peters BSE等[11]研究发现充足的钙和维他命D是促进儿童骨生长以及维持骨健康的重要条件,一日三餐中含有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和维他命,尤其是早餐,按时吃早餐有助于身体的发育。Salamoun MM等[12]对黎巴嫩儿童青少年的钙及维他命D摄入情况调查表明,性别、生活方式、体育活动是影响钙及维他命D摄入的因素,早餐的摄取频率同样重要。在营养摄入方面,小学生食物摄取情况调查显示,随迁儿童各项食物摄取频率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父母更加注重儿童营养的均衡发展,在平时会购买大量的水果、蔬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为儿童补充足量的营养[13]。在家庭经济收入方面,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工收入得到一定幅度增长,但仍存在总体水平偏低,存在增长幅度与贡献不符合、稳定性不高、保障水平低下等问题[14]。经济收入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高低。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发布的《中国不同家庭收入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指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身高偏低,该报告同时指出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儿童膳食质量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15]。
研究结果表明,男女随迁儿童生长迟滞率分别高于城市儿童,但是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消瘦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在生长迟滞率方面的差异主要有几方面原因:1)随迁儿童及家长营养知识的缺乏。许榕仙等[16]对福州市营养不良的学龄儿童调查显示,对于营养知识认识较差的儿童,其膳食结构相应也不合理,因此营养状况也较差,长此以往,儿童的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便会落后于同龄人。2)父母受教育程度。儿童的健康、营养状况受到一系列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其中一项作用较强的因素。Senbanjo IO[17]等以尼日利亚西南部的学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寻当地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是否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是否一夫多妻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社会地位低均可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其中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当地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发生的主导因素。秦新红等[18]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料,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避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有力保障,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所获得的营养知识越多,就能够更加正确地指导儿童合理膳食,促使儿童茁壮成长。3)家庭社会经济因素。Yin X.J.等[19]的研究指出,导致藏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的比例随着年代推移逐渐下降的原因,是藏族儿童青少年家庭经济收入逐渐提高。本研究还显示,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的消瘦率无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城市儿童饮食习惯虽好于随迁儿童,但城市儿童的挑食偏食行为较为严重。林志萍等[20]对福建省1~6年级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挑食的现象较为普遍,82.1%的儿童至少有一种特别不喜欢而不吃或少吃的食品,研究同时指出福建省城市儿童的饮食偏食的行为发生率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食物的摄取频率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好于随迁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是造成随迁儿童与城市儿童生活习惯差异的主导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或社会等级,通常以家庭收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父母的职业这几项关键指标来衡量[21]。城市儿童父母大多从事白领一类的职业,每月的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相反随迁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大多从事建筑业、服务业,极少数从事管理等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工资收入也相对较低。不少研究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影响着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Skardal等[22]以挪威9所初中的学生为对象,研究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饮食习惯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学生,每日摄取的蔬菜和鱼类显著多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每日摄取的饮料及快餐相对较少。该研究同时指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父母更加了解如何合理膳食。Hanson MD等[23]的研究显示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儿童饮食、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大多来自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家庭。
以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苏州、宁波和杭州5个城市的7~13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儿童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总体好于随迁儿童,无论城市还是随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与城市儿童相比,随迁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食物的摄取频率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差,需加强其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逐渐培养随迁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1]洪小良.城市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7(6):42-50.
[2]杜鹏,张文娟.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理论思考[J].人口学刊,2010(3):25-29.
[3]Stillman S,Gibson J,McKenzie D.The impact of immigration on child health: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amigration lottery program[J].Econ Inq,2012,50(1):62-81.
[4]Jiménez-Cruz A,Bacardí-Gascón M.Prevalence of OW and hunger among Mexican children from migrant parents[J].Nutr Hosp,2007,22(1):85-88.
[5]Azcorra.Familymigration and physical growth in Merida,Yucatan,Mexico[J].Am JHum Biol,2009,21(3):398-400.
[6]尹小俭,贾立强,高向东,等.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66-69.
[7]吴景松,幸娟.“长三角”地区: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J].中小学管理,2007(8):24-27.
[8]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季成叶.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布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11]B.S.E.Peters,E.Verly Jr,D.M.L.Marchioni,et al.The influence of breakfast and dairy products on dietary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 in postpubertal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2,25:69-74.
[12]M M Salamoun,A SKizirian,R ITannous,etal.Low calcium D intake in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ir correlates[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5,59:177-184.
[13]Graham GG,Creed HM,MacLean WC Jr,et al.Determinants of growth among poor children:nutrient intake-achieved growth relationship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81,34:539-554.
[14]李小玉.当前我国农民工收入现状及提升路径[J].企业经济,2012(12):148-152.
[15]武汉市疾控中心.家庭收入影响儿童健康——中国不同家庭收入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发布[EB/OL].(2011-11-22)[2015-09-15].http://www.whcdc.org/html/2011-11/741.html.
[16]许榕仙,胡志坚.福州市学龄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39-140.
[17]Senbanjo IO,Oshikoya KA,Odusanya OO,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stunting among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Abeokuta,southwest Nigeria[J].J Health Popul Nutr,2011,29(4):364-370.
[18]秦新红,李丽英,孙桂平,等.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74-1883.
[19]Yin Xiao Jian,JICheng Ye.Malnutrition prevalence in Lasa Xiza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Biomed Environ Sci,2014,27(8):614-626.
[20]林志萍,余斌,张镜源,等.城市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2):1113-1114.
[21]庞维国,徐晓波,林立甲,等.家庭经济地位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2):12-21.
[22]Skardal M,Western IM,Ask AM,et al.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selected dietary habits among Norwegian 13-14 year-olds:a cross-sectional study[J].Food Nutr Res,2014,58:1-8.
[23]Hanson MD,Chen E.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behaviors in adolescen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Behav Med,2007,30(3):263-285.
责任编辑:乔艳春
Physique and Nutrition Status of Urban and M igrant Childre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YIN Xiaojian1,ZHENG Donghua2,TAO Xing3,ZHANG Changjun1,HU Rui1
(1.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2.P.E.Department,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201418,China;3.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12,Jiangsu,China)
Purpose:To find out the physique and nutrition conditions of the urban children andm igrant childre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Method:7 315(3 996 boys,3 319 girls)urban and m igrant school children are random ly selected from Shanghai,Nanjing,Suzhou,Hangzhou and Ningbo,whose age is 7~13 years old.Results:1)About physical development,the height,weight and BM Iofmale and female urban children were higher thanm igrant children respectively on the whole,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01);2)About nutritional condition,the stunting rates of 7~13 years old urban and m igrant children were 3.2%and 5.9%in males,respectively,3.4%and 7.6%in females,respectively.The emaciation rates of urban and m igrant children are 4.6%and 5.3%in males,respectively,4.0%and 3.5%in females,respectively,whic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re not found.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of urban and m igrant children were 13.0%and 8.0%in males,respectively,9.8%and 5.6%in females,respectively.Conclusions:physical grow th and malnutrition of urban children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m igrant children on the whole;th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migrant children are both at a high level.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of heath know ledge in children,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life style gradually.
children ofmigrantworker;malnutrition;stunting;emaciation;overweight;obesity;life style
G804.49
A
1004-0560(2015)06-0097-04
2015-10-12
2015-11-1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体质健康及管理模式的研究(DLA100339)。
尹小俭(1965—),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质与健康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