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萍
(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100034)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范畴,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均处于下降状态,肾精亏虚,从而导致脾虚失养、骨失填充。因此,临床上常给予化瘀通络、补肾健脾等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可以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较差,单一的中药内服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复发率较高[1]。有研究表明,给予中药内服联合推拿、中药熏蒸、运动及饮食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较好[2]。2012年3月—2014年7月笔者观察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符合1999年制定的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案。排除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骨折者,有意识或精神不正常者,伴有严重肝、肾等主要脏器病变或急慢性传染病者。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 2组:研究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3~81
(66.2±11.3)岁;病程 3~8(5.4±1.2)年。对照组 48 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51~80(65.9±11.7)岁;病程4~9(5.6 ±1.0)年。 2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运动饮食治疗加之化瘀通络、补肾健脾的中药内服。运动疗法:鼓励及指导能活动的患者多进行户外运动,行动困难的患者多进行床边活动,多晒太阳;饮食疗法:指导患者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素A、C、D、E、K等,指导患者尽量睡硬板床;中药疗法:牡丹皮10 g、骨碎补12g、怀牛膝15 g、黄柏 6 g、僵蚕 15 g、黄芪 20 g、巴戟天15 g、干姜 5 g、生地黄 15 g、刘寄奴 15 g、熟地黄 15 g、当归 12g、柴胡6 g、淫羊藿15 g、肉桂4 g温水煎服,1剂/d,分早晚 2次服,服用1个月,停用7 d后再服用1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推拿、中药熏蒸治疗。推拿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轻揉膈俞、肾俞、太溪、涌泉、腰阳关1 min,然后将手掌放于背部,大拇指顺着督脉向膀胱经推5 min左右,接着为了使胸腹部热透,双手掌擦肾俞、膈俞5 min左右,手法均不能过猛、过重。中药熏蒸:采用颈腰椎中药气疗自动牵引床进行全身熏蒸,熏蒸外用方组成:红花20 g、防风20 g、甘松20 g、桂枝20 g、透骨草20 g、徐长卿18 g、伸筋草 30 g、鸡血藤 30 g、蜂房 20 g、松节 30 g、威灵仙30 g、水菖蒲30 g,1 次/d,每次30 min,连用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评价疼痛情况,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腰椎骨密度。随访1年,统计 2组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1年内定期电话随访结果进行评价。中医证候主要包括腰脊等部位酸痛、耳聋或者耳鸣、足跟酸痛、牙齿松动或摇动、性功能减退等,有1个症状减1分。痊愈:临床症状、胸腰背痛均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胸腰背痛基本消失,75%≤证候积分<95%;有效: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胸腰背痛仍较明显,25%≤证候积分<75%;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胸腰背痛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等级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t P研究组486.7 ±0.82.1 ±0.238.64770.0000对照组 486.8 ±0.94.8 ±0.612.81030.0000 t 0.575429.5770 P 0.56640.0000
2.2 2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 2组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 2组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比较(±s,g/cm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比较(±s,g/cm2)
组别 n 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 治疗后t P腰椎骨密度治疗前 治疗后t P研究组 480.65 ±0.030.87 ±0.0611.02450.00000.70 ±0.020.94 ±0.079.43270.0000对照组 480.65 ±0.040.78 ±0.0310.17310.00000.70 ±0.030.84 ±0.067.01640.0000 t 0.00009.29520.00007.5147 P 1.00000.00001.00000.0000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2组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2,4,6,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复发情况比较 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驼背、骨折等,其主要是由于骨代谢失调、骨强度下降而造成,后果较严重[5]。临床上治疗方案较多,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药综合疗法等。西药治疗多使用的药物是激素、钙质素等,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大部分西药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多使用怀牛膝、巴戟天、淫羊藿等,尽管这一系列药材具有较强的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功效,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对骨的吸收起到抑制作用,但在促进骨形成方面效果并不是很好[6-7]。运动疗法通过使患者肌肉活动刺激骨骼的形成,增加体内骨钙盐及骨矿盐的含量,从而增加骨强度,有效促进患者的骨骼重建[8];推拿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膈俞、肾俞、涌泉等穴位显著缓解患者腰背疼痛,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饮食疗法可以满足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骨形成;而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通过热力作用于病灶部位,可以显著提高药效[9]。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均处于下降状态,上述任一方法单独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较高。有研究显示,综合中医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股骨颈骨、腰椎骨密度的提高,能通过多方位的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弥补内服中药治疗的缺陷[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2组VAS评分及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2,4,6,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饮食疗法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运动疗法促进了骨骼的重建;推拿疗法可显著改善疼痛情况;熏蒸中药有更好的活络筋骨作用。方中红花可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防风发汗止汗、止泻通便、止血通经、祛风止痛;甘松温中散寒、醒脾开胃、理气止痛;桂枝扩张血管、促进发汗,还可以解热、镇痛、抗炎、抗菌;透骨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徐长卿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伸筋草除湿消肿、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蜂房养肺润肠,解毒护肝,还可以益脾养肾;松节祛风燥湿、止痛;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水菖蒲镇静、促使血管扩张,调节消化道,还可以抗真菌。联合熏蒸这些中药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加显著,它可以加强药材散瘀止痛、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严红梅,张振海,孙娥,等.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8):1174 -1178
[2] 梁莉萍,王立.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15(4):452-455
[3] 欧阳建江,刘庆思,许辛寅,等.温和灸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血清骨保护素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971 -972
[4] 吕佳康.骨质疏松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6):477-480
[5] 黄淑纾,林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预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4):381 -386
[6] 任之强,庄洪,晋大祥.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2(5):569-574
[7] 邢燕,田雪峰,张倩楠,等.中药治疗骨质疏松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3):302-306
[8] 吴运明,郝小波,王喜臣,等.运动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113-4115
[9] Antonio Herrera,Antonio Lobo-Escolar,et al.Male osteoporosis:A review[J].World J Orthop,2012,3(12):223 -234
[10] 洪路贤,屈苗.中医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15(4):452-455
[11] 李静静,李永红,黄昶荃.骨质疏松物理治疗的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9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