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霞
摘 要:认真分析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作业心理,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创新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作业;形式;创新体验
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
老师们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语文作业局限在抄一抄、答一答、背一背、写一写这种单一、枯燥的模式之中。让学生统一练习,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一切。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差异,不管是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天赋较好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要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分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少,得不到符合自身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这样做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样的作业大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后单一的习题。这种作业,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从而泯灭学生的创造性,也不符合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学生作业时不当心理产生的消极作用
1.图快嫌多
作业量大,成为学生的一大负担。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的心理是害怕、厌烦,表现出不愿意做、怕做。有的学生为逃避做作业,想着法子瞒家长、骗老师,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2.喜新厌旧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学生觉得老师布置作业,无非就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等,每次都是“老面孔”,一点也不新鲜。有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完全是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像作业就是为老师做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3.好趣恶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行作业内容多为现成的,虽然教师省时省力,可对于学生来说,并非始终有益。作业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已成为共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
三、作业设计的创新运用
语文作业必须有所创新,新在作业形式上,新在丰富学生知识上,新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1.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1)以新激趣。好奇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题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2)以动激趣。厌静喜动是小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演一演,以便激起学生对作业的热情。
(3)竞赛激趣。小学生争强好胜,勇于竞争,训练中适当设计竞赛的练习,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设计小故事、游戏等形式的课外作业,寓学于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作业设计要有人情味
教学要以人为本,所以我们的作业不光要有趣味,还要有人情味,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之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作业,这样的作业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1)分层作业。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2)作业超市。就是教师按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求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把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设计有弹性的作业,避免“一刀切”,在作业内容和完成方式上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度,促使他们想学、会做、善创造。
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激发了学生作业的热情,给予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提高。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