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珊珊
摘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民歌反映了我国民族的气质、精神、心理素质、性格、审美情趣与风土人情等。因为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换,民歌中分离出了两个不同分支:原生态民歌、新民歌。笔者通过对民歌、新民歌、原生态民歌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概况的分析,希望为我们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歌作出贡献。
关键词:我国 民歌 原生态民歌 新民歌
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民歌被一代代的传承至今。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歌中反映出了我们民族的气质、精神、心理素质、性格、审美情趣与风土人情等等。由于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换,民歌中分离出两个不同分支:原生态民歌、新民歌。原生态民歌、新民歌之间不仅仅只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三者的不同的意义
世世代代利用口头相传并且不断的加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类型的民歌,来源于每个民族的生活中。这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我们可以说民歌是来自人类灵魂最深处发出的声音。
“原生物”与“生态”两词结合后,把它们放到了民歌的前面,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民歌形式,那就是利用口头传播地域、民族传统习俗生活的民间性歌唱的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同时还富有不拘一格、个性鲜明、质朴自然、声由心发的风格等,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民间原始文化记录,也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历史文物一样的研究价值。“原生态”出自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生物科学术语,在当代音乐领域中,那些原汁原味民歌一般都被称为“原生态”。
新民歌主要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歌曲的创作更需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二、三者关系分析
由于我国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发展,民歌产生了不同分支: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它们之间既联系又有差异。歌曲在西北高原就会被唱的音调跌宕起伏、高亢洪亮;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唱起就会悠扬婉转、清新秀丽。这是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生存环境、声调与语言,这样就会构成不一样的旋律调式、韵味、吐字行腔,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基本都保持着民歌的曲调、旋律、取材等的特点。新民歌主要来自于原生态的民歌形式。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不同的是,新民歌是以原生态民歌为基础改编创造的。在新民歌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原生态民歌被改编创造的影子,而且新民歌还会保持原生态民歌最初的风貌。
然而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之间是存在诸多不同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歌曲的形成方式不同
新民歌的曲子主要是利用文字形成曲子,比较多的使用书面性语言。而原生态民歌系群众口头创作作品,使用方言和口头语。我国的地方言十分复杂,这与当地群众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是相符的,地方群众表达的很多内容含义都是我们利用文字无法表达出的,而这种无法写出的语言很难写入新民歌中了。
(二)在社会中的功能性与创作的目的不同
原生态民歌主要是它的生活功能,而新民歌的创作主要以表演为目的。原生态民歌为自娱自乐,新民歌则带有强烈的为他人娱乐的性质。
(三)歌曲的内涵不一样
原生态民歌一般都是大众集体口头进行创作的,代表着歌曲作者的个人特征。特别是在很多民歌中,歌曲的作者与演唱者都是一个人,代表着个人的感情思想。新民歌与原生态歌曲的区别就在于,新民歌一般都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一起创作的,演唱者以歌曲的曲谱为表演依据,在歌曲的表演中代表的不光是自己的感情同时还有作曲者的情感。
(四)表现的手法不同
新民歌表现的手法与原生态民歌相比更为多样。与原生态民歌相比,在新民歌中可以有更多的和声与复调,可以有民族唱法,也可有美声唱法。新民歌的演唱既可以使用方言与土话,也可以使用普通话。新民歌的伴奏既可以使民族乐器,也可以是管弦乐器更或是钢琴伴奏。于此相比,原生态民歌就比较单一和保守。
三、三者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的集体性、乡土性、口头性的本质,在现代社会中遭遇了很多的挑战。特别是由于西方民俗进入到我国,使我国民俗越来越淡化。特别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加工、流传民歌,在这个大众传媒文化快速发展的年代里,似乎已经变得不可能了。这就像从前土家族流传的民歌—哭嫁歌,这是一种产生于对封建社会中对于婚姻礼教不满的控诉,并形成了一种不哭不行、不唱不行,不哭,就嫁不出去的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种风俗已经难以再遇见了。现代化城市中的人们,伴随着我国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变更,也很难再有机会去真正亲身体会到原生态民歌中广阔的传统文化和质朴的思想内涵。
在今天文化向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年代中,人们就会从新的进行审视民歌,这也就产生了新民歌,在歌曲中加入了高科技音响等辅助手段,旋律更加动听,贴近群众,通俗、自然、亲切。这也就使中国的民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同时,新民歌的兴起对原生态民歌具有保护功能,它可以通过艺术处理方式,让过去的原生态民歌重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为一名艺术研究的工作者,用心努力去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民间艺术,这不仅仅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之所以会如此关注民歌、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不仅是由于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它们也是推动着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向前。让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和文化做出我们应尽努力,让我们为我国的民歌、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丁先红.质疑“新民歌,新民乐”[J].人民音乐,2002,(08).
[2]平克.中国“新民歌”的探寻之路[J].新世纪周刊,2005,(30).
[3]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03).
[5]杨加猛,蔡志坚.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思路探析[J].当代经济,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