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因我而精彩!

2015-06-02 12:59张久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尝试同学孩子

张久蕾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双学双导自主课堂模式尝试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我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尽量科学的觉得自己在班里的个别学生的学习力仍然太差,需要组员手把手教。如何激发每个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达到中心校倡导的三动的效果呢?最近一年的时间,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切实感到:因为有“我”,小组更精彩!

一、角色扮演,生生互动,读写说相结合

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每次考试阅读能力题正确率都不高,习作水平仍有待提高这两个大难题,在品读课文的环节我将小组互学的重点放到了“角色扮演”这个方面。即让学生身临语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写写主人公的心里话或语言,然后与小组同伴交流,全组综合出一个最佳答案,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跳水》一课的结尾我们是这样讨论的:孩子顺利地获救了,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要求同学们从“孩子,水手或船长”中任选一个角色来扮演),谈谈你最想说的话或心里所想。(注:每两行一个角色,最后一组任务艰巨——全景式扫描当时的场景),给学生五分钟写的时间,然后小组交流,推选出最棒的作品全班展示。

当时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融入文章中的语境,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生生有任务,落实全动

以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为例,我在教学尝试中把自由时间还给学生,把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只要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能抽出更多的自由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出了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基本是三个等级)。对于智力稍差的学生如果要求过高反而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对这十几名同学的教学目标就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对大多数学生基本是教学参考书上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这部分同学或多或少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如果用心,基本上能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拿到语文课堂上来师生一起研讨。班级中思维敏捷、能熟练地进行自主预习的孩子尚居于少数,对于这类学生我总会加一道“附加题”,意在拔高。我找到了一篇《草地夜行》的相关阅读作对比,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在探讨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之后,语文能力有了切实的提升。这样,全班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不至于完不成,也不至于早早的完成后闲着,基本上实现了同步全动。

三、习题订正,感受小组温馨互助

对于《课时练》和报纸等有答案的习题,我在本学期尝试将答案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订正,大家经过讨论选出符合组情的错题积累下来, 从而保证在今后的测验中大家都不犯重复错误。

四、小组捆绑制,主动让小组因我而精彩

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创造了“小组捆绑制”这个做法。比如,考察各小组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时,我采用抽测法,即每组抽测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纸上写。如果被抽测的同学出错了,则株连到全组同学一起将评比栏中的小星星各去掉一颗。再比如,检查小组合作读书时,如果被抽测的同学读错字音, 也是株连全组一起接受遍数的惩罚。写完交语文课代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提高警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每一个学生除了智商有问题的个别学生,为了不株连到全组基本上是会主动掌握知识的,毕竟谁都有集体荣誉感,不愿意托大家后腿,不想要小组成员“沾自己的光”。

不过,光有罚没有赏,学生学起来势必没有积极性。因此,株连全组制在我们班这里还有另一种意思——就像红楼梦四大家族那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比如这个导致株连全组的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精彩的话则给小组记上一星,可以抵消一次株连到全组同学一起接受遍数的惩罚。

另外我还以(四人)组为单位,在墙上贴了一个表格,尝试给每个组积分(小星星),月末评出优胜组,利用班费给予物质奖励。

我的努力从来没有止境。在此节选《学习的革命》中的几句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 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态度!因此,我执著的认为,作为一个教育人,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 是教师幸福的起点,也是终点。

猜你喜欢
尝试同学孩子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