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同行

2015-06-02 23:57徐国华
关键词:应用意识生活数学

徐国华

摘要: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数学学科丰富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问题,体会应用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47-1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激发学生“应用”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既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有机得结合起来,体会“数学有用”。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相矛盾。要想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应用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先提出外出野炊,要分食物的情境,并组织学生将4个苹果和2瓶水分别平均分给2名同学,再说说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每人分到的物品的数量。当请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学生,并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人分得的蛋糕数量时,学生发现“半个”不能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该怎么办?”“‘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学生的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样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古人的困惑,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同时赞叹祖先的智慧。可以说,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在生活现象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每个同学的知识储备并不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课堂上的教学,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旧知去体验、去感悟、去总结、去升华,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铺路搭桥。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深入地感受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教师从“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人”开始,逐步递进,扩大面积:估计上课的教室(报告厅)地面大约有多少平方米(100平方米),接着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估计学校的操场有多少平方米(5000平方米),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平方米(5万平方米),区里的体育馆的占地面积、区的占地面积……面积在一次次不断扩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对1平方米的认知,以及对身边熟悉的建筑物的感官印象,经历多次的感知和比较,逐步认识1平方千米,又经过多次的比较和估计,逐步巩固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同时用1平方千米这个新学的面积单位名称估计了生活中更多其他建筑的占地面积。这种设计,把新知的学习、巩固和应用融合在了一起,现学现用。

二、让数学走向生活,体会“应用”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问题,体会应用数学的价值。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学习任务:人们喜欢在中秋节食用月饼,但糖和油脂向来是月饼的必须成分,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使月饼成为许多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威胁。接着出示:

一个月饼的净含量约为200克。

蛋黄月饼 热量:798卡路里;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50克

豆沙月饼 热量:810卡路里;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65克

五仁月饼 热量:832卡路里;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64克

成人每天需要的热量:2000卡路里,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5%

一碗米饭的热量约为400卡路里。(米饭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

请学生阅读以上信息,进行分析,为人们食用月饼给出一些健康指南。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要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分析、比较,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会得出自己的想法,而这种思考会反过来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看似复杂的问题,感受“用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三、让数学与生活同行,使“应用”成为一种潜“意识”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数学学科丰富的源泉,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生活中数学的一个提炼和概括,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要求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找准知识和生活的“连接点”,让数学和生活牵手,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体会“要用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乘法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在教室和记忆中搜寻,寻找生活中的乘法现象。有的学生说教室里的灯管可以用乘法来算,灯管有6组,每组2根,列算式2×6=12(根)或6×2=12(根)。还有的学生说自己两只手上的手指也可以列乘法算式2×5=10(个)或5×2=10(个)。还有的学生将生活中的乘法现象通过画图来展示……这样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数学道理通俗化,学生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生活中“几个几”的现象,都会下意识地联想到乘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生活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