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促效,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2015-06-02 05:55方丽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优质课堂趣味教学兴趣

方丽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个性培养也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因此,兴趣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第一动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本文将从教师自主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生活化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对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优质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优质课堂 兴趣

一、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趣味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小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不免觉得枯燥难懂,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学会挖掘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把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学习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更要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为正式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大数的认识”这一课的开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500万年前,有一块重1000吨的巨石,在这块巨石里孕育着一只神猴。一天,一道炸雷响过,神猴出世了。它下到2500米深的海底,取得了一个可大可小的神棍,又习得了一个筋斗10万8000里的功夫,但最后却因为大闹天宫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一压就是500年。”故事结束,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只神猴是谁吗?”得到的一致的答案是:“孙悟空”,但是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还记得故事里提到的几个数字吗?它们分别是多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不记得了,这时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大数的教学了。这样用趣味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实现趣味教学的目标。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像定理、公式、运算方法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将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取学生身边合适的场景,以学生对熟悉事物的亲近感带动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举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趣味

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是强大的,它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身,对活化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有显著的优势。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探索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尝试制作有效的趣味化教学课件。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飞机、船只等的位移,以直观的动画的形式把抽象的位置和方向及其变化过程都清楚地表现出来,并配以音效辅助,这样不仅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也平添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多媒体的演示也缩短了教师解释和讲解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功效,多多在课堂中引进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创造生动有趣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进而实现学生思维由抽象向具体的飞跃。

三、开展合作探究,添加趣味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会更深。因而数学教师要善于发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这堂课变成一堂手工课。在分别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特征之后,让学生通过剪、拼、移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最少用几个全等的梯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多可以剪出几个全等的梯形?”“比较自己与同桌在操作方法上的不同”等。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与合作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挖掘自身学习潜力。或者在“角的度量”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组,一个先用作图工具作出确定角度的角,但不告诉另一个组员该角的度数,让另一组员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各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准。在竞争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合作探究的模式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思考能力方面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有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生活化教学,感受趣味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将生活的气息带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学以致用。

例如,教授“统计”这一课时,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可接触到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对身边经常接触的事件情况做一个统计。如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每天花在吃、穿、用上的数额;一星期内班级的迟到人数;每天有几门课程的家庭作业;自己吃每顿饭所花费的时间;回家途中的巴士在每个站的上下客情况等。将枯燥的统计工作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统计工作的趣味性,而且能拉近统计学与学生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统计知识的难度。又如在“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把一道道算式看作是一个个购物清单,算式中的数字便是自己所购买物品的价格,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来计算总价更方便快捷,而且出错少。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对生活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到的运算定律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是很好的锻炼。

五、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阶段特点,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使每名学生都能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打造高效、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霍秀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2]陆美姣.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0).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趣味教学兴趣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