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越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以及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了化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建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全新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了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主体地位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动手能力都没用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了必然的选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严峻挑战之时,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才能将知识应用自如。所以,我们不能只是让作者被动地在课堂中听课,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动口、动手,亲身参与课堂实践,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教师要放开手脚,凡是由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是学生能够回答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回答;凡是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不能包办。
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可以真正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引导,耐心帮助,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共同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
化学的教学方法很多,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遇到与生活联系特别大的课节,例如,学习《我们的水资源》,我就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分享查找到的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就安排实验课,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让他们走进化学,感知化学并不是冰冷的结论,而是有趣的动手实验,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在讲解《化学肥料》时,我结合实际,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上课之初我会请学生讲一讲他们自己或是家里父母、亲戚种地时是否会施用化肥,怎么使用,注意事项等等,调动他们已有的认识,带入本节课。总之,坚持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是关键,同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热爱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无论是在生活照顾自己的学生,还是在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差距。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正确引导。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住宿生,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亲情,也缺少家人的监督,容易在学习和心理上产生波动。对此,我对他们进行了情感教育,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经常到宿舍看看他们的纪律、卫生状况,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就有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分享、交流彼此的思想、见解和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化学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讲授中,教师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教学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于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不能做到所教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认知结构相同步,学生就会陷于被动状态,成为被灌输的容器,导致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没有经验的教师是很容易滑到这一步的。另外,也有两种相反的错误倾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新课标教学了。于是,授课教师不辨问题的难易,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且次数频频。有的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这样一节课,整节课教师提了二十多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其实,这种仅仅让学生对是非作简单判断的方法,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活动,为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条件。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于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越多,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浓厚。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合作意识”的渗透到教学中。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不同的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合作,体验科学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应用多媒体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方便
化学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例如,在讲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时,学生想象分子、原子、离子很困难,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观场景作微观处理,对瞬间变化定格分析。能清楚地呈现事物的本质,使学生从理解的层面掌握。并且一些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验例如具有危险或有毒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直观地呈现,印象会更为深刻。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马斌.浅谈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6).
[2]王定琴.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2(18).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