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人格

2015-06-01 23:22刘里生
中小学德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性人格生活

刘里生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可能更重视孩子的分数,但最终决定一个人发展高度的不是知识技能,而是人格。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人格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交往能力

独立性就是指人不依赖外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强,对于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关系、新变化不但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能够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探索倾向,以适应新环境和认识新事物。

我们家的孩子小时候自控能力比较强,但独立性较差。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教师,上班比较忙,又请不起保姆,孩子刚会走路,有时就跟着我们进课堂了。他妈妈在讲台上讲课,他就在教室门里边一声不吭地站着,一站就是一堂课,不哭也不闹。由于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纪律约束,他养成了较强的自控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遇到委屈总是默默承受。每次想看电视时,他总要怯怯地问“我看一会儿电视吧?”遇事不敢自己做主、总要征求大人的意见……独立生活能力是立足社会的基础,再娇嫩的小鸟也不能永远躲在父母的翅膀下。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唯一能给予儿子的,就是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的。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就有意让他独自去购买一些小食品、小玩意、衣服鞋帽之类,回来后我们只作一些价格贵贱、花色样式好坏的简单评价,他也会说出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有一次,他竟然买回一双左脚黑色右脚白色的新潮运动鞋,搞得我们哭笑不得。虽然没有穿成,但却是他独立决策的尝试。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品质,有时候我故意作出一些错误判断能锻炼孩子的识别能力。比如有一天他在吃豆子时,我逗他说:“吃了豆子后,豆子会在肚子里发芽,碧绿的豆秧就会从喉咙里长出来。”他听后半信半疑,思考了好一会,才确信我是骗他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任务,父母就尽量别去干涉,碰到困难时,多进行方法指导,而不代替孩子成长。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相处,这就需要进行社会交往。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尤其要求人具备社交能力。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次,我让孩子去与一位未曾谋面的小朋友一起玩,他磨叽了半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硬着头皮走过去,走了半截又唯唯诺诺地回来了。这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儿子:“我能不去吗?”

我:“不能,这是家庭作业。”

儿子:“老师没有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我:“这是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比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重要。”

看着他那左右为难可怜兮兮的窘境,我也有些于心不忍,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作为独生子,与邻居的小伙伴多在一起玩,才能找到同龄人的欢乐。每到晚上,一个楼道里的大人孩子就都跑到我们家,一起唱歌跳舞、背课文、做游戏,家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有时大人不在家,孩子就到邻居家吃住,像一家人一样。

在不断的磨练中,他逐渐能够到全校的舞台上参加演讲比赛,独立组织班级文艺晚会。高中阶段,从学习到生活,他已经能够自主安排了,也能够坦然面对奋斗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有时甚至像小大人似的反过来安慰我们。

二、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法宝

拥有自信心就等于有了成功的一半。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鼓励要因地制宜,讲究方法,鼓励太滥太随便容易造成自高自大,鼓励不切实际就没有效果,鼓励太过功利性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效的帮助是最好的鼓励。孩子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降下来了,而且对语文课产生了厌烦心理。我于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和他一块儿朗诵《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用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语言美来激发他对祖国文字的向往。深夜灯光下那陶醉的音容笑貌,成为父子俩共同的、终身难忘的最美画面之一,由此,语文课又重新成为他的最爱。

精神鼓励大于物质鼓励。有很多家长为了刺激孩子的学习而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这种做法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助长了孩子对物质的贪欲,甚至成为孩子与家长讨价还价的筹码,造成孩子责任感的缺失。我的做法正好相反,当孩子考好了,就用微笑和语言鼓励:“这次考得不错、这段学习很努力、真是好样的。”如果考得不好,情绪低落双眼含泪时,我就精心准备一桌美餐缓解孩子的压力:“没什么,还有下一次;只要尽力就行了;来,尝尝这道菜,是你最喜欢吃的。”等孩子情绪平稳时,再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这样,孩子就能够对家长敞开心扉,胜不骄、败不馁,理性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上了大学,孩子离开了我们的身边,我就用书信、短信等方式来鼓励,如“不经冰雪彻骨寒,难得清香透街甜,千门万户放眼望,哪家希望不少年”“英语过四级,数学考第一,各科都优秀,再长五斤肉,劳逸要结合,生活快乐多”……亦庄亦谐的短文,增进了亲子交流,表达了情感,抚慰了心灵。

三、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要阴阳调和,宽严相济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在基本价值观上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价值判断的混乱。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上要配合默契,做到阴阳调和、宽严相济,给孩子营造一个既生动活泼又严格有序的家庭环境。

在我们家,妈妈对儿子要求比较严格,从学习到生活,样样要求完美,有时搞得孩子不胜其烦,不免产生对抗情绪。特别是在初中二年级的青春叛逆期,有一天母子俩矛盾激化,我半夜里从外地赶回来“灭火”。先动情地给儿子讲他小时候生病时妈妈坐在床上抱着他,一连几天彻夜不合眼等爱的故事,与他讨论作为男子汉应有的心胸气度,以及与妈妈和谐相处的技巧;等儿子睡了以后,我再与妻子沟通教育的方法。就这样在平等的交流讨论中,孩子平稳地度过了叛逆期。

如果有时间,我更多地是带孩子走进自然,引领他与山水对话,与草虫沟通。朝霞、夕阳、白云、山坡、楼房、树林都是我们欣赏描写的对象。我们走进社会,认识陌生人,探索陌生环境,尝试陌生的游戏。所以在儿子幼小的心灵里,妈妈像老师一样严格,爸爸像朋友一样可爱。一家三口,经常在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中玩得捧腹大笑,不亦乐乎。他从妈妈身上学到了自律上进,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勇敢宽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他自己”。社会上多如牛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未必都适合自己,如果人云亦云地跟风,就会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他人的经验也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生搬硬套,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可能水土不服。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人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引导,是培养孩子人格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安阳 456550)

责任编辑 戴双翔

猜你喜欢
独立性人格生活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独立品格培养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漫画之页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