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能源:产学研合作的新范本

2015-06-01 15:23明星
中关村 2015年4期
关键词:植入式中关村产学研

明星

中关村发展集团代持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统筹资金,利用创新资源市场力量,为中科院团队进行纳米能源产业化提供服务。

2014年11月,王中林院士当选为2014年度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唯一获奖人。这位有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杰出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诸多光环的科学家,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2006年,王院士发明了氧化锌纳米线发电机;2007年,设计出连续输出直流电的纳米发电机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纳米压电电子学。

由于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需要配备较好的条件和环境,这个杰出的科研人才遇到了重重难题——直到北京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微纳能源公司”)的成立。

产学研全方位对接合作

2014年11月14日,北京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首次股东会会议、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关村发展集团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微纳能源公司正式设成立。

为支持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王中林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北京市与中科院联合共建了以王中林院士为核心的“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纳米能源所”),共同启动了微纳能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代持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统筹资金,与怀柔国资公司共同组建的微纳能源公司,成为纳米能源所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将以科研功能为导向,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同时致力于纳米能源与系统产业服务体系搭建,促进纳米能源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和产业化。作为纳米能源所的项目建设实施主体。

微纳能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佘京学在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时强调,微纳能源并非一家研发公司,而是围绕纳米能源技术,服务于王中林院士所带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一系列开发建设、金融投资和运营服务的公司。这一模式非常新颖,不同于以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公司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来配合科研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实现产学研联动,从而让高精尖项目落地。

解读这一模式,我们从中看到了北京市政府、中科院、怀柔区以及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身影。

身影一:北京市政府:支持符合“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行业领军人才和项目在京发展。针对该项目,通过市发展改革委、科委对项目的资金、团队及落地需求提供一揽子服务。

身影二:中科院:与北京市政府在2012年共同成立“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纳米能源所”),支持纳米能源所的科研团队继续深入研发,支持其研发成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身影三:怀柔区:依托中科院在怀柔的科研与转化基地,提供足量土地资源和相应的支持政策,推动项目落地。

身影四: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市发展改革委的统筹下,积极与纳米能源所团队对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厂房、技术需求指标和功能要求;与怀柔区对接,落实项目所在地块的一二级开发和各项规划指标申报;自身通过代持北京市统筹资金,利用集团的园区开发和运营优势,实现项目代建和后期共同运营。

这一模式的根本在于实现了政府、市场和技术之间的联动,促成了共赢:项目落地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要求,厂房建设符合怀柔区产业发展布局,建设标准和规模符合纳米能源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的实际需求,产业服务体系能够保障科研顺利进行,运营模式符合市场规律,能够合理收回成本。

纳米能源所选址雁栖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57公顷。项目建成后将为纳米能源所提供规模约10万平方米的研发、转化、展示和交流载体。研究所将以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核心技术为研发目标,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速推进纳米发电机的应用和产业化。

合作模式赢得科研团队的好评

能源所团队的人表示:“王院士非常看重研究所本身的科研状态,并不纯粹为了实现市场化而仓促地去开展市场推广,只有把技术做扎实,才能打牢市场化的根基,开枝散叶。”王中林之所以选择与发展集团合作,是因为他看中了该集团所推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又因为发展集团是北京市政府重大项目扶持平台和科技园区开发的重要平台,一旦合作,纳米能源产业后续发展的空间将被无限放大。在他的内心深处,用3年时间拓展了纳米技术6个研发领域,聚集了250多位科研人员围绕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纵深挖掘。

据佘总介绍:“在传统的产学研模式中,学校多是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任务,市场通过对学校资助部分经费,或直接购买专利的形式实现合作。新的模式更容易将科研、政府和投资三者力量加以结合,共同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架构。以项目模式,推动科研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产业化,进入市场。”

这可以称得上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落实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亮点所在。

技术突破箭在弦上

当科研人员不再将精力放在将厂房、找资金的问题上时,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来得会更快。

纳米发电机是基于规则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纳米发电机,是在纳米范围内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更为重要的是,纳米发电机的发明为实现能源系统的微型化奠定了基础,为特种环境中工作的无线无源传感器、探测器等提供了理想的能源。

纳米能源技术在传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监测、便携式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又涉及到新能源和健康产业。

为了推动进程,北京市科委启动了科技项目支持王院士开展纳米压电电子学基础研究,推动其与品驰公司合作,开展纳米发电机与脑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器件连接、耐久度等关键技术攻关。

作为新兴的医疗器械发展方向,植入式医疗器件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亟待突破,首先就是长效能源供给问题。可植入式自驱动能源系统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连续驱动心脏起搏器,使其正常工作。这种基于生物体自身能量在体转化的供能系统将极大地改善现有电池供能的弊端,延长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使用寿命,在植入式医疗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值得关注的是,王中林团队在医疗器件植入式自充电纳米能源系统研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利用呼吸产生的电能驱动心脏起搏器。

而佘京学,这位踏足园区开发与产业化十余年的老兵,如今是微纳能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他对这一项目的期许很高,如果这一项目做好了,将成为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成绩。定位高精尖,着眼新突破,佘京学将带领他的团队以世纪竞赛的方式来展开对这一项目的求解,在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开展一系列探索。

未来,这一项目将如何勾画出纳米技术的产业化版图?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植入式中关村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试论植入式广告在春晚中的应用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用于植入式器件的电源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