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保华、刘晶在《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澳大利亚将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探究性与合作性能力的儿童,作为应对时代挑战的核心对策,把儿童哲学引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上,侧重儿童理性思维、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儿童生活经验与人类普遍性问题。其课程主题在基于对人类状况与问题的反思与追问中形成,它们分别是:“什么是真实的”“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是怎么知道的”,以此为学生提供探索和解决当下或历史视角下的普遍性与世界性问题。课程包括三个阶段和六个单元,其中每个阶段围绕经典问题展开,然后在各个单元中引申出具体的学习要点与任务。其课程发展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首先,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从儿童开始,错过关键期想在儿童成年后再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十分困难;其次,针对儿童理性思维训练的内容应该有专门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应该是统整性的,即它不仅可以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可通过与其他学科课程或活动融合进行。基于此,在学前教育或小学阶段开始设置儿童哲学的课程内容,是完全必要也是可行的,这也是形成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品质进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