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熟悉的“风景”激活品德教材

2015-06-01 04:00袁媛
中小学德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风景

袁媛

新课改以来,我国农村品德课堂面临诸多困难:品德教材缺乏农村味、农村儿童生活单调、教学设备落后等,都给集综合性与活动性于一身的品德课教学带来诸多阻碍。然而,农村广袤的生活世界蕴涵着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世代传承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悄然变迁的“乡土中国”……

我们高兴地看到,广大一线农村教师根植农村生活之沃土,用最朴实的教育情怀,在品德课堂的“一亩三分地”上精心耕耘:他们尝试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激活品德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土民俗之馨香,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农村生活世界,用充满泥土芬芳的品德课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这些质朴而清新的农村品德课堂,让我们欣赏到了一道久违的美丽风景。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品德教材是重要的、基本的课程资源。不少农村品德课教师抱怨教材没有农村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品德课不好教。其实,教材往往只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出发,挖掘课程资源,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风景”激活教材,引领学生探寻美好的乡村生活,实现道德成长。

一、让儿童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

广袤的农村拥有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或风景宜人,或物产丰富。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领着学生亲近家乡的山山水水,欣赏家乡的一草一木,让孩子在观察、思考、体验、感悟中,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获得启迪和教育,真正让一方山水滋养一方学子。

例如,《春天说了什么》(一年级下册)一课,教材提供了一些春天的图片,景色虽美但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教师用自己采风制作的课件,将学生带入春意盎然的家乡山水间。孩子们在奇峰罗列、峰峰秀丽的穿岩十九峰寻找春的颜色,在碧波荡漾、眉目传情的沃洲湖徜徉,在“天姥连天向天横”的天姥山流连忘返……最后,教师将画面锁定在游人如织、春在枝头的大佛寺。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家乡风景,不久前他们还到此春游。和着《森林狂响曲》,大佛龙井园里茶露新芽,马兰头在风中招着鲜嫩的小手,熟悉的风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更有饱满鲜红的野草莓、紫红欲滴的小桑葚、节节拔高的嫩春笋……春意盎然的特写图片,激活了孩子们春游踏青的回忆。此时,教材中一张张图片变得立体而生动,熟悉的风景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孩子们纷纷言说心中独特的春天:有孩子回忆一次摘野草莓的经历,在她眼里,春天是甜甜的;有孩子讲起吃完桑葚后紫嘟嘟的嘴巴、牙齿和手,在他眼里,春天是紫嘟嘟的;有孩子笑谈和小春笋比高的淘气,在他眼里,春天是生长的……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眼中的春天是最鲜活、最生动的。让儿童走进身边的山水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探寻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亲近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二、让儿童感受家乡的变迁之美

月是故乡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民风民俗和地方特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尽管对地方特产和民风民俗都有一定认知,但容易熟视无睹。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追寻地方文化之根,用熟悉的“风景”润泽孩子的心灵。

例如,《家乡特产知多少》(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对于多数老师而言,教学资源丰富;教材也明确提示,要善于利用地方特产,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变化。新昌县历史悠久,传统民俗丰富:传统的庙会、欢腾明亮的板凳龙灯、悠扬的唢呐、激扬古老的调腔……犹如一朵朵别致美丽的花,散发出浓浓乡土芬芳。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走马观花的欣赏只能造就浅尝辄止的品德课堂,难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向学生“求助”:有几个外地同学要来做客,该送哪些具有新昌本土特色的礼物呢?请帮助老师出谋划策。以此调动学生调查了解新昌特产。课堂伊始,老师请学生说一说、猜一猜、演一演、唱一唱,介绍调查成果。孩子们有的介绍了大名鼎鼎、香飘万里的小京生,有的吆喝起圆如满月、薄如蝉翼的春饼……最后,老师活动聚焦于“大佛龙井”主题探究。大佛寺是当地人常去的风景区,也是学校春游的常去地点;而大佛龙井久负盛名,是当地有名的特产,是许多家庭的常用饮品。学生们根据对大佛龙井茶的了解,又参考老师提供的资料,分组了解大佛龙井茶的生长环境、采摘及制作工艺,销路和市场等,探究其成名原因,并通过视频回顾了新昌茶文化节的盛况和大佛龙井茶艺表演,了解茶经济带给家乡农民生活的变化;最后,教师设计了品茶环节,让孩子们品味茶香,领悟家乡的变化。

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动手调查,自己了解家乡的特产。同时,用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乡土特产展开探究,引领孩子们深入理解家乡特产,感受家乡独特的茶文化;更用身边的变化,让孩子们感悟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孩子的爱乡之情。

三、让儿童感悟师长的人格之魅

教师本身就是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教学资源。教师现身说法,即用自己的经历、故事、遭遇为例证,对学生进行讲解或劝导的一种教育方法。老师是学生最熟悉的人,其经历也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可将自身鲜活的生活视为课程资源,用自身经历与体验,拓展农村儿童视野,为课堂增添一抹别样的风景。

温州平阳的池昌斌老师,曾执教观摩课《我们这样生活》(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他用自身经历给学生和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学中,池老师引领学生认识生活的变化,了解现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的幸福。学生踊跃发言,畅谈旅游带来的幸福感受。池老师适时现身说法,讲述了四次进藏的经历,并使用课件播放照片,向学生叙说了自己乘车进藏和骑自行车进藏的沿途风光和不同感受。这不仅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分享了池老师旅游带来的快乐,更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对池老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发言更加积极、精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默契。可以说,正是恰到好处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对池老师的认同,使这节品德课堂由“常态”走向“精品”。

生活千姿百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唯有以心换心,拉近师生距离,从中撷取紧贴学生生活的资源,才能叩开儿童的心门,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四、让儿童体悟榜样的真实之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刻进人们内心。而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更因其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高,而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模仿,其可学性与感染性更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认同与效仿。这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信手拈来的课程资源。

例如,《“问号”之歌》(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课,教材提供了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这也是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榜样人物,人物事迹虽然独特、具有教育意义,但距离农村学生生活遥远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孩子们“发现”:原来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像我们一样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他更喜欢仔细观察,动手实践,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出示同校小发明家吴启翌的照片。提问:“孩子们,看到他,你想知道什么?想问什么呢?”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就像邻家的小哥哥一样亲切,孩子顿时产生了好奇。教师用视频分享了启翌“保卫铅笔的铅笔盒”的发明过程。启翌从发现铅笔放在铅笔盒里容易断,开始思考解决方法。他尝试用包苹果的网包过铅笔,用双面胶将铅笔固定在笔盒里,还用棉絮把铅笔盒塞满。他不断提问,不断实践改进,最后他在铅笔盒盖内加上一块海绵,压住铅笔,终于轻松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看得入迷,明白了好奇是科学的种子,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动手实践,自己也能成为小小发明家。身边的榜样,一下子让孩子感悟到发明就在身边,顿时与发明家拉近了距离,唱响了心中的“问号之歌”。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身边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正是这些熟悉的美丽“风景”,洋溢着生命气息,充满着乡土生活热力,拨动着孩子们的心灵,让品德课堂更加丰厚、灵动、精彩。

参考文献

[1]王蔷花.巧用本土资源,达成有效课堂[J].中小学德育,2010(8).

[2]吴永军.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新昌县七星小学

浙江绍兴 312500)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风景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